明朝军事家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郑成功史迹

新闻阁历史事件纵览古今历史,综合重大历史事件,畅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为人知的趣味野史。

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郑成功一生忠于明朝王室,但是最大的功绩还是将荷兰手中的台湾收复,使得台湾回归中华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在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做一个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明朝军事家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郑成功史迹

郑成功收复台湾路线图

郑成功在攻打南京失败,粮草供给也出现问题的时候,内忧外患逐渐显露出来,军心也不稳了,于是,他听从部将的建议,决定先不攻打清朝,而是收复台湾作为根据地,之后再徐徐图之以恢复明朝。

郑成功留下儿子驻守福建自己亲自率军向台湾进发。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经营多年建立了两大要塞防守台湾,一是位于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的热兰遮城(Fort Zeelandia),二是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区)的普罗民遮城(Provintia)。

郑成功率军利用涨潮的时机登录台湾岛,并一举攻下了普罗民遮城,并以此为根据地向台湾腹地进军,在与荷兰殖民者的战斗中,击沉了荷兰的军舰,重创了荷兰守军,荷兰守军退守到热兰遮城,郑成功向守军喊话要他们投降,荷兰守军拒不投降,两军僵持下来,郑成功率军围困了热兰遮城,准备困死荷兰人,荷兰守军在外无救兵,内无粮草的困境下坚持了七个多月,最终,在郑成功切断城内水源的压力下,荷兰守将举起白旗投降了。

郑成功终于收复了台湾,也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他终于可以开展自己的抱负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成功并且在台湾实行良政,使台湾的政治经济很快的恢复过来,成为了大明王朝最后的一块土地。

郑成功史迹

郑成功作为鼎鼎大名的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敬仰,因此在海峡两岸都留下了关于郑成功的大量史迹,同时老百姓为了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又为他兴建了多处纪念馆和祠堂,所以现在能看到的关于郑成功的史迹是比较多的。

明朝军事家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郑成功史迹

石井郑成功纪念馆

在郑成功的家乡福建南安石井镇,分布着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陵园等大量文物,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清康熙皇帝手书的挽联,见证了郑成功与康熙皇帝这一对老冤家的恩恩怨怨,历史有时候真是爱作弄人,没想到在郑成功死后,他一辈子的千秋功过竟是由他的死对头来书写的,岂不令人感慨。此外景区内的郑成功纪念馆收集了海内外学者和郑成功后人捐献的两百余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记录了这位悲情的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供后人凭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郑成功陵园,这是郑成功儿子郑经在投降清朝后经过康熙皇帝允许,将父亲郑成功遗骨迁葬回家乡,完成了英雄叶落归根归葬家乡的遗愿,同时也见证了那一段历史的风云变幻,现在已经成为全国重点爱国主义基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群众来此参观瞻仰,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郑成功作为著名的民族英雄,收到海内外爱国人士的共同推崇。郑成功的出生地日本平户,至今还保留着他出生时的“儿诞石”遗迹;厦门鼓浪屿的著名景点日光岩相传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安营扎寨的地方;郑成功曾经将被施琅等人挖出的八具先人遗骨安葬在厦门,后被郑经迁葬台湾金门,这里至今还保留着郑经亲自手书的先人墓志铭,成为研究郑成功家族的重要史料。

郑氏家族经营台湾府多年,尤其是台南市,这里至今完整保留着台南府城,里面有延平郡王祠、赤崁楼、安平古堡、郑氏家庙等古迹。另外在台湾的鹿耳门、北汕尾、禾寮港等地,都留下他战斗的身影。在台南,人们以以郑成功为荣,不但火车站前有他的铜像,还有学校、道路以“成功”命名,而且每年郑成功开台纪念日,政府都会在延平郡王祠举办祭典,表达对这位开台功臣的纪念,教导后人永远不要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大功绩。

郑成功被称为什么

郑成功有着大功绩在身,于是人们对他有各种称呼,那么郑成功被称为什么呢?明朝首的都被攻陷之后,迁都到了南方,史称南明,清军并没有放弃对南明的攻打而是派遣大军进攻南方企图一同中国,彻底灭掉明朝。

明朝军事家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郑成功史迹

郑成功像

扬州被攻陷之后明弘光帝被杀害,弘光政权灭亡,郑芝龙等人辅佐隆武帝继位,并且把自己的儿子郑成功引荐给了隆武帝。隆武帝见到郑成功惊为天人,被郑成功的气质所折服,夸赞郑成功将成为朝廷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

隆武帝非常欣赏郑成功,并且常常惋惜自己没有女儿否则一定要招郑成功为驸马,郑成功对隆武帝也是非常衷心,正是“士为知己者死”。

隆武帝觉得不赏赐郑成功点东西实在心里过意不去,一般的赏赐也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情,隆武帝非常纠结。这时候有人出主意说:“陛下,不如赏赐郑成功姓朱吧,这样就是以国为姓了,也能让郑成功更好的为国家效力。”隆武帝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吗,于是就下了一道圣旨,赐郑成功姓朱,并且将名字森改为成功,从此之后郑森就变成了郑成功或朱成功。郑成功面对圣旨感激涕零,并表达了自己的忠心,以至于在父亲郑芝龙投降清朝之后郑成功依然在战斗。

隆武帝的赐姓之举也赢得了民心,以至于后来人们都称呼郑成功“国姓爷”以示尊敬。


 

郑成功怎么死的

郑成功作为明朝最后的坚守者,一生都在为已经灭亡的大明王朝耗费心血,希望凭借自己的一人之力能够力挽狂澜,这也使他也成为了大明王朝最后的殉葬者,郑成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明朝军事家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郑成功史迹

郑成功画像

公元1661年,清王朝完成了皇权更替,康熙继位,黄梧向当时的统治者提出了“平贼五策”:绝了已经固守台湾的郑成功经济来源,颁布了“禁海令”不允许渔民下海捕鱼,断绝了郑成功与福建沿海的联系,并斩杀了郑成功的父亲,挖了郑家祖坟,并且把投降的郑成功的部下分化瓦解。

郑成功在台湾听到了这个消息,倍受打击,吐血病倒了。郑成功的士兵因为大多都是陆地士兵,在台湾水土不服,很多人都生病了,郑成功每天都为这些事情忙的焦头烂额,顾不上调理身体,加重了病情,可是,他依然坚持工作在第一线,就在郑成功劳心国事的时候,传来了他的儿子与乳母私通的乱伦消息,这也成了压倒郑成功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系列国事家事的重重打压,使得郑成功在内外交困的时候身心俱疲,病情加重了。

躺在病榻上的郑成功,感觉自己已经命不久矣了,可是自己的抱负还未能施展,心中更加忧郁,使得病情不断地加重,终于在1662年的一天夜里,大呼“我无面目见陛下于地下”,用手抓脸而亡。

郑成功死了,大明王朝最后的一根柱石也倒塌了,虽然郑成功没有完成自己的终生抱负,可是他的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精彩,就是他最后死亡也有着各种说法,到现在只怕也没有一个郑成功是怎么死的一个定论吧。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这一生最大的功绩莫过于收复台湾了,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对于八零后的一代来说很多都是耳熟能详的。

明朝军事家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郑成功史迹

郑成功受降图

郑成功登陆之后,围困了赤嵌城,荷兰守军于是向荷兰驻台湾最高长官揆一求援,揆一接到求救信息之后,分三路派兵救援赤嵌城。一路从水路攻击郑成功战船,一路由贝德尔率领240人从北纬线登陆攻击郑成功的军队,一路由阿尔多普率领200人从水路进军增援赤嵌城。

郑成功得到揆一三路进兵的消息之后与之对应的分兵派将。

贝德尔登陆之后用12人为一对的“排枪”向郑军发动攻击,郑军将领陈泽面对着强大的火力压力自己率领大部分人从证明进攻,分出一部分从后面夹击,贝德尔面对郑军的两面夹击,面对着从天而降的“箭阵”,荷兰军队彻底崩溃了,贝德尔带头逃跑,结果被郑军杀死,全面击溃了贝德尔率领的这一路兵马。

阿尔多普率领200人从水路进军,结果被郑成功的“铁人”军在岸上埋伏,只有60人登陆结果全部被杀,阿尔多普被吓的不甘登陆直接逃回台湾城了。

荷兰军舰攻击郑成功的水军,面对着荷兰人的巨舰,郑成功的水军明显不占优势,可是郑军不畏生死,在水军将领陈少,陈冲的带领下以60艘大型帆船围住荷兰军舰,面对着强大的炮火攻击,郑军奋勇杀敌,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终于将荷兰军舰“赫克托”号击沉,也彻底粉碎了揆一三路进军的阴谋。

赤嵌城看到没有了救兵,希望破灭,终于在郑军强大的压力下投降了。

形容郑成功的成语

郑成功一生精彩无限,留给后人无尽的尊崇,也留给了后人许多形容郑成功的成语。例如:身先士卒、英勇善战、赤胆忠心、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名垂千古。

明朝军事家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郑成功史迹

郑成功的史迹

郑成功作为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将领,身经百战,一生都在战场度过,无论是同清朝战斗还是收复台湾的驱逐荷兰侵略者的战争,都显示了郑成功的英勇善战。

郑成功在与清朝的战斗中每次都身先士卒,带领着郑家军与清朝抗争,虽然郑家军骁勇善战可是大势所趋,郑成功虽然有心杀贼但是已经无力回天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他最成功的军事行动,他在收复台湾过程中,在与荷兰侵略者的战斗中,体现了郑成功超高的军事素养,在台湾海战中郑成功不仅率领军队与荷兰侵略者对攻,而且运用他的军事智慧重创了荷兰侵略者。体现了他军事上的足智多谋。

郑成功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大明王朝,对大明王朝可谓是赤胆忠心,然而历史的进程不会因为他的阻拦而停下脚步,郑成功注定了悲剧的一生。面对着自己奋斗了一生的目标,郑成功短暂的生命轨迹也有着无尽的遗憾。

郑成功最辉煌的时刻就是收复台湾,这使得他的人生达到了顶峰,也使他生命走到了终点,他用自己的一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虽然没有实现但是他的这种精神却是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郑成功一生是短暂的,可是也是辉煌的,因为他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他的确是一位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141 字。

转载请注明: 明朝军事家郑成功收复台湾简介 郑成功史迹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