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您没有关注我,我的心像刀割般的疼,快点关注起来吧。
我们应该无视他人的异样眼光,做一个真实的自己,随心但不去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人。
【历史刘老师原创,非授权严禁转载】
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清朝海军与日本海军的第一次较量。
在这次较量中,清朝海军将领之中,既出现了很多让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出现了一些贪生怕死的怯战之人。
济远舰管带(相当于现在的舰长)方柏谦,就是后者之中的典型代表人物。
光绪二十年夏,朝鲜内部发生动乱,日本借口帮助朝鲜平定叛乱,出兵朝鲜,并且切断了外部前往朝鲜的主要海上通道(日侵朝,绝海道)。
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清政府,自然不会就此坐视不管。
于是,按照朝廷的安排,李鸿章派遣北洋海军中的济远舰和广乙舰前往朝鲜海域进行侦查,为下一步从海上运兵到朝鲜做好准备。
然而,当两艘军舰行驶到朝鲜牙山一带的海域时,忽然遭到隐藏在附近的日军舰队的突然袭击。
混战中,广乙舰不幸被日军舰队炮火多次击中,受损严重,丧失了战斗力(鸿章令济远、广乙两船赴牙山,遇日舰先击,广乙受殊伤)。
在看到广乙舰丧失了战斗力后,日军舰队便把全部火力都集中到了济远舰的身上。
很快,济远舰也身中数弹,随舰将领沈寿昌、杨建章、黄承勋先后死在日军的炮火之下(轰济远,都司沈寿昌,守备杨建章、黄承勋中炮死)。
势单力薄、舰身受损的济远舰管带方柏谦,见势不妙,急忙下令撤退。
对此,占据优势的日军舰队,自然是不会放过济远舰的。
于是,在济远舰撤退的海面上,有一艘日军军舰始终都紧紧咬住济远舰不放(济远逃,日舰追之)。
为了向日军表明自己已经没有了作战的意愿,让日军军舰放过自己,济远舰管带方柏谦甚至在济远舰的旗杆上挂起了象征投降的白旗(管带方柏谦竖白帜)。
然而,方柏谦的这一举动,很快就被证明是事与愿违——当日方军舰看到悬挂白旗的济远舰后,追击的步伐变得更加匆忙了(追益亟)。
因为,在日方军舰指挥官看来,一个没有了战斗意志的军舰,正是自己的好猎物。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幸亏了济远舰上的几个水手——他们面对日军军舰的紧跟不舍,决定拼命一搏。
于是,在方柏谦命令军舰全速撤退的时候,他们利用军舰上剩余的炮弹,不断瞄准追击自己的日方军舰。
或许是他们平日里的训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只见从济远舰炮筒中发射出去的一发炮弹,直接命中了日军军舰的瞭望台(有水手发炮击之,折日舰瞭楼)。
而军舰上的瞭望台,恰恰就是军舰上的指挥部。毕竟这里视野最为清楚,便于指挥军舰作战。
就这样,济远舰上的几个水手的放手一搏,竟然干掉了一艘日本军舰的指挥部。
丧失了指挥能力的日本军舰,自然也就放弃了追击。
就此,济远舰的危险,顺利得到了化解。
回去之后的济远舰管带方柏谦,为了逃避自己怯战的责任,自然是大肆宣扬自己的战功——自己是如何指挥有方,击毁了追击自己的日方军舰(柏谦虚张胜状)。
在得知自己的舰队遭到日军偷袭后,海军将领邓世昌非常气愤,当即便打算率领几艘军舰前去报仇雪恨。
然而,邓世昌的想法,却遭到了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反对(世昌愤欲进兵,汝昌尼其行,不果)。
因为在丁汝昌看来,一旦我方舰队和日军舰队发生摩擦,那将会是一场大战。
而且,不管这场战斗进行的顺利与否,势必会引发双方的外交战。
进而,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战争。
这一点,丁汝昌和李鸿章的想法是一致的。
然而,就在丁汝昌阻止了邓世昌的复仇计划没几天,他就得到了一个紧急军情——日军舰队在大连湾集结,意图在金州登陆(已而日舰集大连湾,窥金州)。
日军舰队都已经到了自己家门口了,如果北洋舰队再没有任何行动的话,也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于是,按照李鸿章的指令,北洋舰队迅速向大连方向运动,最终在鸭绿江附近的大东沟集结(我国海军乃大发,泊鸭绿江大东沟)。
此时,北洋舰队共有作战舰艇十艘,而日军舰队共有作战舰艇十二艘(以铁舰十当敌舰十有二)。
此时,双发舰队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很快,在日军军舰发射第一发炮弹后,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也下令北洋舰队予以还击。
就这样,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爆发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邓世昌传》
【历史刘老师:只写有根据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