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大红楼
中国小康网讯 “马老师!你那部《说文解字六书辩证》进展得如何了?”
“哎呀!现在的学生发散思维真是强啊,我开的老庄哲学这门课,要是不参考一下佛学,都感觉知识储备不够啊!”
1919年,北大哲学系的青年教师马叙伦,34岁。学术上极为认真的他,对学生极为负责。为了精彩而充实的备课,生生把讲义写成了专著。他翻了一下办公桌上的日历牌——五月四日。
办公室的老师都在议论纷纷,说各大学的学生都涌上了天安门,要北洋政府拒绝日本帝国主义对胶济铁路的要求,并且严惩卖国贼,更有学生直奔外交总长曹汝霖的官邸赵家楼。
马叙伦的心里不平静了,他合上了讲义,担心起来,嘴里喃喃道:“咱们学生没危险吧?”
旁边有消息灵通的老师,接了一句:“听说法学系的许德珩、化学系的蔡海观都被捕了!”
五月四日这一天就在紧张的气氛中度过了,老师们都在为学生们捏着一把汗。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随着爱国学生的被捕,事态扩大了,由北大开始,北京的法政、医学、工业、农业等专科学校,两个高等师范学校,朝阳、汇文等私立学校,学生都掀起了罢课风潮。
北大的老师也走上街头,文学院的院长陈独秀,将写有取消对日密约、罢免卖国官吏的《告北京市民宣言》塞满了西服口袋,登上城南“大世界游艺园”的最高楼顶,将传单像雪片似的撒了下来,结果可想而知,陈教授也被北洋政府逮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