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供暖成了大家的热议
忽然想起小时候的冬天
好像很冷,却又很暖。
那些年的冬天,
好像很简单,却又充满乐趣。
回头看看过去20多年前的冬天,没有暖气,没有空调
却一点也不觉得冷
那时候家里的小煤炉简直是万能的
什么东西在上面烤一烤
都能好吃到提升好几个度
烟囱伸到窗外面,呼呼的向外冒着黑烟。炉子上一般都会烧着热水,还可以用来烤馒头和红薯~现在,大家都是地暖和空调,农村里它的影子也不太多了!热炕更不用说了,一家人躺在一起其乐融融,咱们的坑有一个“滚锅头”的地方,当炕烧热的时候,“滚锅头”非常的暖和。家里来亲戚后,人们一般都亲切的让上炕坐着个。还有好几斤重的大棉被,盖上都感觉喘不过气。以前每逢新人结婚或要入冬时,家里的老人都会飞针走线缝制几床大棉被。记得小时候奶奶说缝棉被留着你结婚时用,哪想几十年后,已经是各种羽绒被、蚕丝被的天下了,你家还有老人在帮你做一床厚厚的棉被吗?
那时候被子里抱着一个暖水袋
仿佛就有了宝物一样
身体圈成个团把它夹在中间
还会用输液瓶我们叫“盐水瓶瓶”
充当热水袋
小时候的我们真是太机智了
那时候遇上个艳阳天
每家每户都把被子抱出晾晒
盖在身上满满都是阳光的味道
犹记得那时候冬天睡觉都是缩进去的,先拿身子热好一块地方再慢慢的把脚伸下去。坑的前方柜子上放着电视,一到寒假基本就窝在被窝里看电视。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印着“喜”字的搪瓷盆
晚上回家接一盆热水泡泡脚
那叫一个舒服
那时候冬天最期待的就是
奶奶做的新棉衣
喜欢的花布在奶奶的手下
踩着缝纫机哐噔哐噔用不了两天
一身暖和的棉衣棉裤就做好了
还有妈妈牌的毛衣现在年轻人都不会打了
那时候的布料好像只有红红绿绿,虽然有些俗气,但是每一针每一线,都让人倍感温暖!那时候
洗澡都是在公共澡堂
热腾腾的水仿佛能烫掉一层皮妈妈说这才能洗干净
紧接着拿着澡巾开始用力的搓
那时候遇见街边吆喝买糖葫芦的
一定要买一串
舍不得大口大口的吃,都是慢慢舔着吃
然后糖汁流了满手
那时候冬天限定的甜蜜
就是空气中弥漫的烤红薯香气
一定要挑一个烤得流糖的红薯那样的最甜
靠近皮的那部分最最好吃了
吃完之后再拿着小勺慢慢享用
冬天很受欢迎的爆米花等待的时候充满了乐趣
看着一碗米转眼就变成了一袋爆米花
这在小时候的心里就是最甜蜜的魔术
那时候大多数家庭都没有汽车,
一辆二八的自行车上
托起全家的希望
那时候每节下课后孩子们都会走出教室玩各种游戏
那时候下雪是常事,而且都是大雪
还没等雪停
就能听见窗外孩子们的欢笑声
那时候冬天没有面包服和雪地靴
一身大衣+雷锋帽
就是大街上帅小伙的标配
在那个不知道羽绒服是什么东西的年代我们也不觉得冷
外婆总在寒冬腊月前
给我们做好入冬要穿的大棉裤
里面填满了新棉花,也塞满了爱
大棉鞋也是冬天必备那时候的棉鞋还没有演化成“靴子”
小编小时候最常穿春芽牌
拥有一双带气眼的条绒棉鞋简直是潮人的标志。
那时候没有几百几千的护肤品
一盒子万紫千红能用好久
每当洗手后抹上护肤油
去炉子上将手烤干
那时候冬天要靠烧碳取暖
家家户户都存满了够烧很久的碳
当然还要我们说的“料碳”
后来又出来煤泥
那时候年味根本不是去饭店里面吃一顿饭那么简单
一家老小围着包饺子
和馅、揉面、包,分工明确
小孩子总是赖在旁边
直到大人揪下一小坨面给他才开心的跑开
那时候还没有禁止燃放烟花鞭炮
小孩们吵着闹着拽着大人出门放炮
摔炮、黑老大、串天猴各种鞭炮应有尽有站在炮摊前面走不动道
那时候对过年的热情一直持续到十五十六
到了那天可以赶很远的路去看扭秧歌、看牌楼
那些年正月十五还会“放火”
一到晚上烟花绽放了满满的天空
那时候上街扭秧歌(视频)
那时候快乐是最简单的东西
生活过得苦了点
但心里装满了沉甸甸希望
如果你也怀念这样的冬天,如果你也有一样的童年,
就点个和“在看”吧!
你小时候的冬天都是怎么过的?
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