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标签:比拼就业硬实力

撕掉标签:比拼就业硬实力

七月三十一日,“才聚浦东 菁英筑梦”留学生专场招聘会在上海张江科学城举行。郑 峰摄

撕掉标签:比拼就业硬实力

吸引力
徐 骏作 新华社发

“六稳”“六保”,首要是稳就业、保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其引人关注。面对疫情影响及国内毕业生的竞争压力,海归就业呈现出哪些新特点?本版于今日推出“海归就业观察”系列报道,从心态、技能、行业、地域等多维度剖析海归就业现状,敬请关注。

考验真才实学

数字显示,从2004年—2018年的15年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年均增幅达24.2%,高于13.3%的出国留学人员年均增长率,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人才回流态势。

不仅是普通海外留学生,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意愿同样明显。根据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中国走向海外的高端人才中近七成(69.6%)未来优先考虑回国就业。在这项调查中,选取了近6000位留学或工作在美、英、德、法、日等13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博士研究生、拥有博士学位的高校或企业科研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旨在全面了解海外高端人才回国意愿。

“归国潮”涌动之下,海归就业竞争力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突出。面对海归人数大幅增长的招聘市场,企业对留学生的要求已不可同日而语,海归仅凭一张毕业证书就能获得面试官青睐的时代早已过去,若缺乏真才实学,难以在职场中真正立足。

“以前我们非常看重归国留学生的语言优势,很契合外企工作所需。但如今许多国内毕业生外语能力同样突出,一些留学生毕业后回国也并未展示出与留学经历相匹配的外语沟通技巧。”一位不愿具名的外企人力资源主管对本报记者说。她同时表示,她所在的企业在今年春招中签下了好几位毕业于全球排名前50高校的海归,给出的待遇条件并未受到疫情影响,相较往年还略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时已经由‘单纯看重学历身份’向‘愿为专业能力埋单’过渡,愈发重视海归综合素质。这也是企业招聘更为理性、务实的表现。”

调整心理预期

客观来看,预期收入与实际薪资水平的差距,近年来一直是海归求职过程中的“纠结”所在,而这体现出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心态的双向变化。

事实上,根据智联招聘2019年发布的有关数据,企业招聘海归的平均月薪为10996元,高于全国平均招聘薪资近2500元。起薪相较于拥有同等学历的国内毕业生有明显优势,已是用人单位对海归平均实力的认可,但于不少海归而言,这样的薪资水平相较自己的期望值仍是差距不小。在这份数据报告中,有近三分之二的海归认为薪资并未达到预期,近五分之一的海归认为收入远低于预期。

“从工资水平来说,我在英国拿到的工作机会给出的薪水与国内相比确实高了一截,刚回国的几个月也有过迷惘。”胡显宁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金融经济学专业,2019年回国后入职成都一家金融企业。她坦言,对一些优秀的海归毕业生来说,国内外行业的薪资水平在现阶段仍会有落差,这在一线城市之外的其它城市尤为明显。“我是四川人,回国也是为了方便照顾家人,因此没做过去一线城市发展的打算。”胡显宁对本报记者说。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海归对自身的薪资预期较高,又受到留学成本高、留学所在国与国内的相同行业薪酬水平对比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国内毕业生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的确需要调整对工作薪资的心理预期。

展示更强后劲

薪资水平的高预期,一定程度上也是想要尽快“收回留学成本”的心理投射。动辄花费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留学开支,对比几千元的月薪,多少会让一些在留学之初认为“高投入带来高回报”的留学生及其家庭感到无奈,但对绝大多数留学生来说,出国读书的价值绝非简单几组数字对比的“值与不值”就可以囊括。

“开阔视野、提升个人能力、锻炼多维度思考能力、开拓朋友圈……这些都是留学带给我的收获,很多成长无法直接在就业中‘变现’,但给留学生人生带来的收获和帮助是潜移默化的。事实上我的不少海归同事也在工作几年后展示出了更强的发展后劲。”胡显宁说。

长线规划个人发展,如今不少留学生在回国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上眼光表现得更为长远。根据中国境外学位与学生信息中心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当被问及促进自身发展的政策需求时,“完善海归人才就业服务机制”代替“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成为受访海归最主要的政策需求。前者占比由2018年的57%上升至2019年的78%,后者占比由2018年的65%下降至2019年的58%。

伴随着国内就业市场高水平竞争程度加剧,越来越多的海归正在将关注点从“能在工作中获得更高劳动报酬”向“能够在国内就业市场找到适合工作”转移,凸显所长以期更好融入国内工作环境,也是不少海归较为迫切的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77 字。

转载请注明: 撕掉标签:比拼就业硬实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