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是这么评价郑国渠的:一个韩国人在秦国修了一条郑国渠。
虽说是调侃,不这句话里释放出来的信息倒是蛮有意思的,首先告诉我们这条渠的名字叫郑国渠,其次告诉我们这条渠的所有权是秦国的,再者告诉我们这条渠的总设计师是韩国人。
郑国本来是韩国非常著名的水利专家,这哥们在韩国就主管全国的水利工作。因为当初白起放水淹了楚国的鄢城,直接导致旁边的韩国瑟瑟发抖。
他们终于明白,水利其实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为此郑国在韩国其实还算是比较得志的,主要负责治理荥泽水患、整修鸿沟之渠等等水利方面的事务。
按道理来说,这哥们是个水利方面的专家,就别让人家掺和到政治事务上去好了。可是韩桓王这货却偏偏要郑国去承担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那就是疲秦。
当时的韩国失去了上党,已经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战国七雄之一了。为了保证韩国王位的延续,韩桓王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秦国对自己发起进攻。
因此韩桓王想到疲秦这一招,这是啥意思呢?也就是说通过让秦国修渠的办法,达到掏空秦国,让秦国无暇东顾的目的。
为了让计划显得倍儿真实,韩桓王特地让郑国设计了一条需要修建10多年的大渠。并且这条渠修好以后,能够惠泽整个关中地区。
在韩桓王看来,能够取得秦国信任的人,只有郑国一人。为什么?因为郑国是个纯粹的技术人员,派技术人员入秦,那属于技术支持,不属于秦间计划。
疲秦的好处是多方面的,既能够拖累秦国,使得秦国无暇东顾,也能够让韩国得到喘息的机会,多活几年。同时还极有可能在这段时间里,改变天下大局。毕竟秦国在退步的同时,其他诸侯国很有可能是在进步的。
秦国相邦吕不韦见了郑国以后,立刻对这条渠的构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啥?因为在郑国的计划里,这条渠可以惠泽整个关中地区数千里的良田。
等到大渠修成以后,那秦国的国力自然是与日俱增。吕不韦满心欢喜地接纳了郑国的建议,郑国虽然忧心忡忡,不过一旦投入工作以后,他便会忘记自己的烦恼。
郑国是个工作起来十分忘我的人,这哥们居然忘了自己来的目的是啥了,还真的正儿八经地开始给秦国修渠,而且是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不过修渠的时间的确很长,最终完工的时间,是10年以后了。在快要完工之前,韩国又派人过来找郑国,表示这个渠还得再延续点时间,要不秦国还是可以东出灭了韩国。
郑国立刻不答应了,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10年的浩大工程,他哪里舍得继续拖延时间,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大渠修成的那一天。
这个时候秦始皇发现了这个秘密,不过秦始皇不仅没有收拾郑国,反而让郑国继续负责修渠。因为秦始皇也发现,郑国这个人是个工作狂,他可不管这条渠是给谁修的,也不管修成以后,对韩国有多大的危害。
要说弄巧成拙,郑国渠估计是比较著名的一个例子了。郑国本来是疲秦来的,没想到时间一长,他就忘了自己的目的是啥了。
再说了郑国是真的想修成这条大渠,因为这条渠的确可以惠及若干关中百姓。10年以后,在郑国的主持下,这条渠果然修成了。
因为这条渠能够灌溉关中四万多顷的土地,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得关中一下子成为了天下粮仓,天府之国。所以秦始皇甚至将这条渠的名字命名为郑国渠。
这可把韩国那帮瘪犊子给气坏了,郑国渠虽然拖住了秦国10年时间,却为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秦始皇第一个灭的就是韩国,这也是比较尴尬的事情。说到底,人家韩国也是帮你们秦国修了一条生命渠,这么对待人家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从天下人和秦国人的角度来说,郑国渠的确是一件大好事。可是从韩国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场失败的疲秦计划。
如果没有郑国渠的话,那么秦国的国力就不会增长那么快,而且秦始皇当时还没有长大。吕不韦未必就能带领秦国大军东出灭亡六国。
说不定秦国在半道上就被六国联军给击败了,从而退回关中。也就不需要什么疲秦计划了,一切又回到了过去。
可韩桓王自认为自己聪明,把个顶尖的水利专家送给了秦国,结果导致韩国第一个被灭,不晓得他儿子韩王安会不会恨死自己的老父亲。
可以说郑国渠流通一天,那么韩桓王的耻辱就被大家铭记一天。2016年,郑国渠被评选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这下子麻烦大了,伴随着郑国渠的名声传播海外,连外国友人们,也都打算知道郑国渠的由来了。这么一搞韩桓王就更加没面子了,如果他要活着,非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不可。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