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最后一百多天里崇祯和他的大臣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群臣向皇帝朱由检朝贺新年,看着仍然恭敬的朝臣们,朱由检心中早已失去了君临天下的快意和新年新气象的喜悦。不久前刚刚收到奏报,李自成已经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将崇祯十七年改为大顺永昌元年,同时发布永昌元年诏书表示将开始东征攻取大明天下。此时的崇祯只想冲着这些恭敬的臣子们大喊‘朕登基至今已有十七年,十七年里朕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为何这天下要亡于朕手?为何……’。但怒归怒、怨归怨,大明自建立以来就从来没有过向危难低头的传统。虽然局势危急,但一定有办法,一定有办法……
李建泰督师的闹剧
面对危局,崇祯跟他的大部分大臣们都在考虑同一个问题:该怎么保住自己的家人、家产、地位。只是虽然想到了一起,但实行起来却完全相反:
崇祯认为保住大明才能保住一切,只是自孙传庭全军覆没后已经没有可遣之兵、可供之饷、可用之将了,这大明该怎么保?经过思索崇祯的目光就落到了李建泰身上,为什么是李建泰?崇祯是这样考虑的‘李建泰家为山西豪富,希望当此国难之时他能毁家纡难’。于是崇祯大义凛然的向群臣表示‘朕愿亲自督师,与贼决一死战,虽战死沙场亦无所恨,只是天下亡于朕手,朕死不瞑目’。在场大臣们闻言一个个心领神会纷纷表示要代帝亲征,从首辅陈演起一个个挨次上前,崇祯皇帝都不答应,只是到了李建泰时崇祯才欣然接受。
李建泰自然也是明白崇祯的用意,心想要是不答应惹怒了皇帝,被当个替罪羊就不好了,吴甡的前车之鉴应该吸取。如此局面不如先带着皇帝派给自己的禁军去曲沃老家保住万贯家财,然后看情况再说。于是抱着相同的想法,不同的目的,李建泰踏上了代帝亲征的督师之路。
虽然李建泰出征仪式搞的极其隆重,比当年杨嗣昌督师的出征仪式还要高出几个档次,可以说崇祯登基以来最高的遣将礼了,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李建泰在出师之后所面临的最大难题竟然不是李自成的大顺军,而是大明的府县和不断逃散的禁军。李建泰到达离京师不过二百里的河北定兴县居然吃了闭门羹,这给督师大学士李建泰气的,‘建泰攻破之,笞其长吏’,可算是让人见识到他的部队还是有战斗力的。随后到了广宗县,该县知县竟然带领县民登城据守,建泰又攻破之。在接连攻破两座县城之后,李建泰收到消息家乡曲沃早已失陷,并且大顺两路人马都已经接近河北,于是李建泰连忙带着只剩下的几百人逃入保定,在顺军前锋到达保定时李建泰立即就投降了!至此李建泰督师的闹剧总算是收场了!
南迁之议
随着形势的日益危急,崇祯也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京师难守,因而就有意效仿唐玄宗避乱蜀中然后再重整旗鼓回师收复失地。可是想归想,皇帝主动逃跑总归是不合适的,这就需要有大臣出来说出皇帝的心里话,并且还要几请几拒。之后皇帝才能勉为其难(急不可待)的以江山社稷为重答应大臣们的请求。
但这事到崇祯这就成了一个大麻烦,虽然有李明睿说出了皇帝的心里话,但是却应者寥寥。不仅如此还有李邦华与光时亨等站出来大义凛然,力主要坚守京师待天下勤王军至。崇祯一看是这样的情况就只好表态自己根本就没有南迁的意思,要大臣们努力准备京师保卫战。后来李建泰督师后的所见所闻使得他深深的明白,人心已经散了,京师根本不可能守住,于是就紧急上书崇祯希望趁着顺军还没到赶快南迁。可是朝堂的争论已久,绝望的崇祯只好下诏固守,不再提南迁。几个月的时间足够崇祯从容不迫的前往南直隶,并且一旦崇祯将京师腾开,那么接下来急的就是清与顺两方了。军力正盛的顺军与战力强悍的清兵之间必会有一场恶斗,所以南迁之后的崇祯会有充足的时间稳定形势、整军备战!可惜本可以破解的死局就在崇祯缺乏决断与大臣们毫无必要的争吵中成为大明真正的死地。
最后的努力
当下定决心固守京师后,崇祯和他的大臣们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的:
首先崇祯下诏让天下勤王,具体的调兵遣将为:调总兵唐通部、总兵刘泽清部赴京师与京营驻扎与城下准备与敌野战,可是刘泽清谎称坠马受伤,崇祯无奈;唐通接到诏令后就说我要去防守京师屏障居庸关,居庸关不失京师就安全了,崇祯无奈只得修改给唐通的命令。然后就是吴三桂,这是崇祯手中最后的本钱,本来年初崇祯就想把吴三桂给调到京师主持防务,可是崇祯和他的大臣们都不想承担失地的责任,再加上当时李自成还在西安,这事也就拖了下来。到这个时候崇祯终于下定决心强令吴三桂放弃关外土地,整军入卫京师。由此可见决定吴三桂什么时候入京师与大明最终命运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军饷,而是崇祯的决心。
然后崇祯下了他人生中的倒查第二封罪己诏,大意就是天下糜烂至此我有责任,但是念着祖宗创业之艰希望帝国上下能万众一心共保大明不灭。诏书下达之后为了收揽人心,崇祯又下诏免除河南、陕西等地的三饷、逋赋和五年税赋。这就有点糊弄人了,免除的地区都是已经被李自成、张献忠占领的地区,你免不免还有什么用?
最后崇祯因为不放心各地督抚以及各镇将领就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内臣杜勋、高起潜等外出各镇监军。只是最后的结果,崇祯最信任的内臣们几乎全部与各镇将领们一道投降了李自成,反倒是大部分督抚都将忠诚坚守到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刻。
崇祯十七年,甲申年,农历三月十九日,崇祯最后一次登上煤山俯瞰了他的皇宫,现在的我们再也无从得知他当时的所思所想。只能一声叹息,这个伟大的王朝就此走完了它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