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4日讯 汉阳区玉龙小学在“校园节水”上玩出新花样。校园自建农耕生态园,自动滴灌培植作物,建有雨水搜集系统,供给校园的园艺灌溉。
5月23日,汉阳区六五环境日宣传教育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水质检测专项活动,在汉阳区玉龙小学举行。
学生们在检查雨水收集系统。记者金文兵 摄
“我们学校有一个神奇的农耕生态文化园!”该校五(2)班的王沚媛、杨思琪带着记者来到学校二楼一处露台。
一个“人”字形的架子上,开有一排排小圆孔,孔中种植着一些植物。“这是我们的气雾栽培箱。它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喷射到植物根系,是一种新型的节水栽培技术。”王沚媛熟练地介绍。
这个“玉龙生态园”展示了传统的箱体种植,也用立柱式栽培箱尝试了立体种植,在智能水培区也分别设置了管式水培和气雾水培装置。
老师们在观赏多肉植物。记者金文兵 摄
更令记者新奇的是,这些栽培箱里都插着一根根滴灌管。
科技辅导员彭燕老师介绍,这是我们的学生自己动手,安装完成的一套智能滴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喷淋、分时灌溉。“所有的管线安装,都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孩子们感觉很新奇,很乐于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你猜猜,我们做这一套系统,花了多少钱?”彭燕满是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安装了10个定时器,总共只花了500多元。而且,这种滴灌系统非常节水。”
“生态园”的东北侧,种植有西红柿、黄瓜、竹叶菜等作物。五(1)班的闵智浚正在给汤菜绑扎上架,他的神情专注,动作轻柔。“我很喜欢这个农作过程,跟这些植物打交道,很快活。”
在“生态园”另一侧,一溜花架上摆满了各种多肉植物。“这种多肉植物,只需摘一片叶子,回家就能种活。”杨思琪说,“我在家里也种了好几盆,很喜欢。”
汉阳区生态环境人员向学生们介绍pH值检测仪。记者金文兵 摄
校长李明芳介绍,这个农耕生态文化园,建于2022年,占地800平方米,是一个集农耕历史、农耕设施、农耕教学、智慧农耕体验、农耕成果展示、智慧水培、多肉养培于一体的新型绿色屋顶生态园。
“从播种、浇水到收获,孩子们看着种子一点点发芽长大,特别有成就感。让孩子们参与到生态建设当中,也能从中感受到我们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更有新意的是,这个学校在建校之初就建起一套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校园的园艺灌溉。“平常的话,基本够用,节省了很大一笔水费,也节约了水资源。”彭燕老师介绍,即使去年天旱时,这些存储的雨水,一直支撑到了7月份。
(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刘雅进 夏德仲)
【编辑:张文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