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如何诞生的?”“汽车发动机是怎样工作的?”“闪电从哪里来的?”“龙卷风又是怎样形成的……”近日,在西固区中小学生科普基地,音乐闪电、龙卷风、机械联动、烟雾逃生、模拟地震、VR体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让西固城第一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在参与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在互动和实验中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
近年来,兰州市科技局从青少年科技体系建设基础着手,优化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在7所小学校设立各具特色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验室”试点,通过引入第三方,按照学校需求及科技教育特色为学校配备必要的设备、材料和制作工具,完善的中小学师资培训体系和课程内容,为科技辅导员和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发明、科技制作创造条件,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助力服务创新驱动和经济社会发展。
科普基地成学生“网红”打卡地
位于西固城第一小学的西固区中小学生科普基地,建筑面积2000多平米,项目投资近500万元,是全市乃至全省规模较大的中小学生科普基地。“科普基地分为序厅、智慧之光、健康与生活、前沿科技、航天走廊、场馆服务六个场景展示区,共有展品100多项,主要展品有地面互动、镜子迷宫、音乐闪电、龙卷风、机械联动、自己拉自己、人之初、青春密语、垃圾分类、烟雾逃生、模拟地震、VR体验等。”西固城第一小学校长刘保说道,“我们这个科普基地的建设填补了西固区科普教育的空白,学生可以通过展览展品和参与体验,了解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对促进西固区科技事业发展进步,西固区中小学生及城市居民科学素质有积极作用。”
“孩子们,你们知道电磁场是怎样形成的吗?”西固城第一小学的科普老师带领六年级的孩子们走进科普基地,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堂体验科学探索之旅。在现场参观的魏宏浩高兴地说:“在这里,让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也让我对科普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上一届青少年科技大赛上,我和我的同伴合作完成了拉力机器人的制作。”
刘保称,科普基地自开放以来,对西固区中小学生及科学爱好者开放,年服务观众超过千人次以上,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科学的乐园。此外,科普基地还肩负着示范引领全区中小学生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为全区中小学科普教育、宣传、参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3D打印梦想实验室让创意成真
七里河小学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2018年,在兰州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3D打印创新实验室。
“我正在用3D打印做加菲猫头像,先塑造加菲猫的外形轮廓,然后涂色,最后就可以打印出来了。”七里河小学六年级学生刘炳言很开心地告诉记者:“通过一年的学习,我觉得这个课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而且想象力比之前丰富得多。”
七里河小学信息技术老师甘俊杰说:“3D打印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并不是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习建模软件从而变成一个制造工,就3D打印机和建模来说,那仅仅只是一台机器或是一个工具软件。我们教师更想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创意的设计者与思考者,让学生完成一个探索、思考和操作实现的完整过程,为学生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思维通道。而我们学校的3D打印课程主要以五年级学生为主,开设了3D打印与建模课程,通过3D打印,让学生的想象更容易变成现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
而西固城第一小学也设有3D打印课程,在科普创新实验室,科普兴趣小组的孩子们每周五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建模和打印。刘保告诉记者:“3D打印教育是一场科技教育的革命,让学校找到了一个培养学生的新工具,孩子们学会三维建模,再经过3D打印,就可以快速地把想象力变为现实,从而实现‘造物’梦想。”
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城关区静宁路小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素质,发展其个性特长。近年来,静宁路小学建成甘肃省第一间创客教室、校园开放科技体验馆,而在2019年的时候,在兰州市科技局的支持下,静宁路小学又建成了兰州市智能制造创新实验室,学校利用科技体育教育活动平台,不断提升科技体育教育活动的普及力度,多元化组织学生参与科技体育创新活动。
“我们学校将甘肃科技馆、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地质博物馆、兰州乐高实践基地定为学校的科技活动校外基地,还专门聘请了兰州理工大学李春雷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王立群教授等科技专家、企业家、志愿者等组成学校科技特色专家指导团队和科技辅导员,采取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指导学校开展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创新教育STEAM项目式学习特征,从创新空间、创新课程、创新活动、创新师资、创新文化等维度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形成良好的创新教育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围绕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团队培养和教学评价方式探索,打造校园文化创客教育生态。”静宁路小学科技老师王栋告诉记者。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程珊珊 文/图
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