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简介】吴伟东,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她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倾心于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研究,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育人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实。在学校迁址、疫情防控、党史学习教育、建党百年等重点工作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
图为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伟东。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代表故事】
“最近太忙了,到今天中午还在做中考的安排,一定要确保中考平稳、顺利进行。”6月25日下午,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报到,16时许,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伟东带着行李出现在现场、风尘仆仆。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党代会,一身清爽的连衣裙、气质沉稳,说话干脆利落。
多年来,吴伟东经历多岗位锻炼,一直把“以专业精神做卓越校长”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领导能力。如今,她带着学校在落实“双减”、课程建设、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来到了党代会现场。
她表示,五年来,学校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结合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定位,未来基础教育学校可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大有作为。
迁校址、保教学 这个校长被评价行动力强
“忙完了马上联系你。”“我现在就把文件传给你。”说话果断、做事雷厉风行是吴伟东带给记者最深的印象。
据介绍,吴伟东在工作中提出了“优化队伍、科学管理、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态度精心、过程精细、成果精品”的管理理念。2013年调入一六一中学后,她结合一校三址的办学格局,通过条块结合、层级管理的方式强化校区主管职责,倡导“求真务实、不尚虚浮、竭智尽力、倾心治校”的干部工作精神,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勇于攻克困难,破解难事有思路、有方法,善于推动复杂局面化解矛盾”,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也因为工作能力突出,被推举为此次的党代会代表。
吴伟东介绍,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创建于1913年,是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策源地之一。解放后,学校成为最早被确定的市属重点中学之一。现有57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280名教职工。
“一六一中的学校精神是‘站出来,让祖国挑选!’,定调很高,做得很实,我们构建了从行为养成(即守规范能自律)到道德认知(即讲道德是非清)再到理想信念(即树理想有追求)三层递进的德育内容体系,将这一精神落地生根。”吴伟东言语间有些自豪。
据介绍,在吴伟东带领的学校建设和学生培育中,不仅圆满完成学校迁址工作,教学质量始终稳定在较高水平,高考一本率保持在98%以上。“我们2019年从南北长街搬迁到南横西街,优化了西城教育资源布局,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吴伟东表示。
科学布置作业 打造课堂主阵地 深入落实“双减”
学习了“两委”报告,吴伟东坦言“很受鼓舞”。五年来,北京市成绩斐然,“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双减’,校内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因长期在基础教育一线从事领导工作,这段报告内容令吴伟东感触颇深。
吴伟东介绍,落实“双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一六一中学以“课堂提质、作业减负、课后丰富”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家庭幸福感。
该校不仅打造高效课堂,凸显课堂主阵地作用,还关注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尊重学生差异性,分层布置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置,增加了学生对作业的选择性,使各层级学生都有所获。给吴伟东印象深刻的是,教师们对作业全批全改并及时反馈,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还会强化面批讲解,不仅给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帮助,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了学习空间。“学校还建立了作业监督机制,定期通过学生调查问卷,了解作业量动态情况并及时整改。”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吴伟东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的科技工作、艺术工作有长足进步,学生在国家、市区级获奖人数显著增加。她认为,青少年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关系整个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中小学不仅是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主渠道,也是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重要力量。因此,该校在科技课程以及社团建设方面的做法可圈可点。
“学校在科技教育实施途径方面的基本思路是‘课程与活动共建’。”吴伟东介绍,不仅从校长到普通教师都潜心搞科研,该校还开发了22门科技教育课程,包括生命科学类15门、地球与环境类1门、电子与信息技术类6门,并形成了生命科学类校本教材;同时制定了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学校已形成了基于生物大概念的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资源包,此课程构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项目式学习在学科中的新应用。”
在科技实践活动方面,吴伟东介绍,学校目前有学生社团30个,其中科技类社团包括生命科学协会、科学俱乐部、人工智能协会等11个,覆盖了从初一到高二共5个年级,每周活动1-3次,每次1-2小时,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该校的主题实践活动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现实问题,如举办学生科技节、科技冬/夏令营、走进科技馆、野外生态实践等,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该校每年还选拔高一年级10%的学生参与北京市五大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科技教育特色,教师是关键。据介绍,吴伟东在全校范围树立典型,充分发挥评优评先的激励作用,培育出了一支口碑良好的教职工队伍。“我们学校科技教师的科研能力明显提升,近年来完成区级教科研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收入论文集5篇,10余篇论文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吴伟东表示,未来会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断努力。
【代表寄语】全面发展的思想在我校传承至今。我们把培养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有健康体魄、有科学精神、有人文底蕴的学生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多年来,我们把科技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并坚持“普及与特长齐抓"。学校培育的人才成果也印证了我们曾探索的路是正确的。我希望未来五年,师生一起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让更多的创新人才走进高校、乃至社会中去。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