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因承诺今年毕业生可参加今后任何一年的毕业典礼而获网友们点赞。此前,浙大也曾因温情回应春季毕业生,欢迎他们参加今夏或明年的毕业典礼以弥补缺憾而冲上热搜。公众的热关注引发思考:特殊年份,我们是否还需要毕业典礼?又需要怎样的毕业典礼?
“没有毕业典礼的大学是不完整的。”网友的留言道破了毕业典礼的分量。往年对这个盛大的离别仪式,学生、家长和社会都有不小的期待。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为避免人群过度聚集,不少高校宣布不举办毕业典礼。尽管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但不能像往常一样办典礼、拨流苏、授学位,学生们不免心有遗憾。
其实,毕业典礼不必拘于形式,内容才是核心价值。一个能永久留存于学生记忆深处的毕业典礼,绝不是一场纯粹的情感宣泄,抑或是一场举杯推盏的狂欢,而应该有更多的精神内核值得学生终生铭记。正如今年浙大致春季毕业生的一封信中写道:在抗疫的特殊时期,你们完成网络答辩、开启“云端”求职……这样一种独特的经历,必将使大家对人类的未来、人民的福祉、人生的航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这注定是大家受益终生的财富。
特殊年份的毕业典礼虽然受到了客观限制,但也映衬出高校在处理上所付出的用心努力和脉脉温情,显得别有意义。在国内外各大机器人竞赛中屡创佳绩的南京邮电大学,就运用了这一独特优势,借助机器人云连线毕业研究生,毕业生在云端完成拨穗拿毕业证等动作,走完学位证书授予的整个流程,让毕业典礼充满南邮“味道”。其他大学不妨借鉴,在办不办、如何办等问题上巧妙地融入自身的学科优势、历史传承、社会贡献等特色元素,让特殊年份的毕业典礼成为学生珍贵的记忆。
校园是什么?教育是什么?笔者看来,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它还是一个完善性格、淬炼品格的修炼场,师生们共同在此学习和生活,锻造意志、培植信念、涵育情操。学生们毕业离校,并非切断了和母校的所有联结,而是将母校涵养出的精神品质在社会这个更大的空间里延续下去。这也是毕业典礼这“最后一课”上,校长为学生们再充一次电、再鼓一次劲的意义所在。所以,毕业典礼可以没有形式,形式也未必需要盛大,但不可没有温度,不可没有真情实感。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六月,又是凤凰花开的离别季,不妨让特殊年份的毕业典礼成为最生动的一课,伴随着这支生力军走出象牙塔,让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