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朝的陵墓文化,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说出清东陵和清西陵,其实除此之外还有“盛京三陵”,其中昭陵是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
回望旧去的沧桑历史,有些记忆早已变得斑驳不堪,唯有那些物化的产物永存于世,今日我们仍旧庆幸清昭陵的存在,让我们能够触摸抽象的历史,还原几百年前的帝王生活。
清昭陵始建于1643年,这里不仅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的安眠之地,同样也埋葬着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众多后宫佳丽。与大多数皇家陵寝布局类似,清昭陵遵循“前朝后寝”的布局结构,隆恩殿、宝城、宝顶、月牙城、大明楼、方城等建筑,或宏伟,或精致,依次点缀在苍茫的沈城大地上。
从正红门进入,穿过大气辽阔的甬道,一直向北行进便来到了方城,方城的入口为“隆恩门”,浩大宏伟的“隆恩门”建设在城墙之上,是典型的三层重檐歇山楼阁,远远望去,其强大的气场令人心生敬畏。
“涉足昭陵户与庭,辉煌眩目未曾经。莓苔满径无人管,杨柳山中犹自清”。曾经的清昭陵璀璨至极堪和日月共争辉,而随着清朝国运衰微,国库入不敷出,国家无力对这里修缮维护,清昭陵一度荒凉凋敝、苔藓丛生,着实让人难掩唏嘘之情。
隆恩殿是整个清昭陵的灵魂所在,这里供奉着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的神位,也是历代清朝皇帝举行大型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清昭陵从1643年皇太极暴毙之后至今,已经跨过了300多年,至今没有被盗过。
好在清昭陵的主体建筑依然完好无损,并未受大规模地战火侵袭,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隆恩殿基座和栏杆的石雕工艺更是惟妙惟肖、精湛无比,堪称上乘的艺术佳作。我们在游览故宫,或是清东陵清西陵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大殿的台基比较高,在台基上还有栏杆环绕,每当下雨的时候,台基上便会形成内渠,渠内的水经由望柱下方流入螭(chī)首,再由螭首口中孔洞排出,进入地下的石槽沟。
螭首的形象我们在帝王的碑头上也可以看到,把它装饰在碑头上,碑的身价就变得更为高贵。但螭首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一种肃穆凶悍的形象,但是在昭陵的台基中却显的萌萌可爱。
与清西陵相似的是,清昭陵也有绵延数十里的古松林,这里现存有2000多棵古松树,松龄基本在三百多年以上。在皇家福荫的庇佑下,这些古松依然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红绿相映之间,恍若一道生机勃勃的绿色风景线。
在跌宕起伏的岁月长河中,沈阳之所以能够保持属于自己的城市味道,很大程度上是仰仗类似于清昭陵等老建筑的存在,无论这个时代如何变迁更迭,总有一些熟悉的记忆占据着人们的视线。(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