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城西安在许多领域走在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前头,比如,文化、教育、科研、旅游等。
在教育领域,西安坐拥许多高等学府,不仅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众多985或211大学,还有数量众多的民办大学,据统计,西安的民办高校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都在全国名列前茅,足见西安的教育实力非常雄厚。
学子要进入这些心驰神往的高等学府去学习,通过高考这一关是首要任务。
高考是人生的第一个考验和洗礼,若通过,则有可能向着人生的更高目标迈进。
参加高考过后,考生们除过关注自己的高考成绩之外,最期待的事情,无疑就是收到写有自己大名的录取通知书了。每当收到自己心仪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足够让考生心花怒放一次。
为了给新生留下好印象,如今的每一所大学在录取通知书的设计上,可谓是深思远虑,从录取通知书的尺寸大小,再到通知书上图案造型和字体规格的设计,都做了精心的构想,以便让每一名被录取的新生看到学校与众不同的一面。
相比于目前绝大多数大学千篇一律的机器打印的录取通知书,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谓是别出心裁,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所有新生的录取通知书全由本校的知名教授,同时也是陕西的著名书法家,用小楷字体一笔一画书写出来。
陕师大这样的做法在全国独一无二,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坚持手写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高校。
先不说陕师大有多么高大上,新生仅仅收到这样的入学通知书,肯定会对学校肃然起敬,会被通知书上散发的淡淡的墨香所陶醉,也会被学校教授热爱传统文化的做法所感动,更会被学校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以及浓郁的人文气息所感动。
新生们收到这样的通知书,如同收到了一件很特别的礼物,每一个新生都会把它当作宝贝一样珍藏,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翻开它,都会勾起幸福的回忆。
从侧面也体现了陕师大对每一名新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爱,把陕师大几十年积累起来的文化自信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新生面前。看到这样的学校,新生肯定会心存敬畏。
陕师大新生收到手写体入学通知书,肯定会向周边人展示一番。从宏观角度来看,陕师大通过手写体通知书,向新生,乃至新生的家长和亲朋好友展示了中国书法的魅力,能对许多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陕师大这种做法,非常值得肯定和发扬。
陕师大在入学通知书的设计上,可谓是独具匠心,整个通知书是一个折页,封面正中央有“录取通知书”五个烫金行楷大字,折页连接处分别印刷着学校的校徽,以及8个字的校训——淳厚博雅、知行合一。
翻开折页,则能看到用小楷书写的工工整整的字体内容,这些字体遵循古人的书写习惯,都是从右往左,以竖行来书写。内容包括新生的姓名,入学的专业,入校的形式,以及通知书的填写日期等。
学过书法的人都明白,在所有字体里,小楷是最难写的书体,写起来不但很慢,还不能出错。每一个笔画必须按照字体的间架结构和章法布局,一丝不苟地来写,稍微一疏忽,如果某一个笔画写得不到位后,整幅字也就作废了,只能重新再写。
因此,写小楷不但要有深厚的功力,还要有较好的体力,才可以耐得住寂寞,写出让人赏心悦目的字体。
陕师大每年录取大约3000名新生,就要写出3000份录取通知书,每一份通知书大概需要写上50个小楷,这些字全由陕师大10名书法功底深厚的老教授来写,可想而知,他们的工作量相当大,10名老教授需要加班加点写上1周时间,才能写完这些通知书。
实际上,这10名老教授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75岁,多一半都已经从陕师大退休,当他们退休后,得知学校要从2007年开始采用手写体入学通知书后,就自告奋勇充当学校的“写手”,进一步为学校发挥了余热。这10名老先生里,大多数从2007年开始写起,一直坚持到现在,老先生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感动。
陕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44年,最初是为了给陕西省培养师资力量而创建的,经过7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非常有名的综合性大学,尤其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国内也非常有名,长期在西北地区名列前茅。
陕师大一直拥有优良的书法传统,尤其中文系、考古系、艺术系,书法人才层出不穷,诞生了许多名满全国的书法大家,如,卫俊秀(1909年——2002年)、郭子直(1912年——1999年)、霍松林(1921年——2017年)、黄永年(1925年——2007年)、曹伯庸(1930年——2011年)等,正是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以身作则,笃志好学,才让陕师大众多学者、教授们,把书法当作一门基本技能来修炼,由此让陕师大形成了浓厚的书法传统和人文气息。
实际上,除过陕师大之外,陕师大附中,陕师大实验小学都采用手写体录取通知书,薪火相传了陕师大的优良传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