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 通讯员 刘航 摄制
“多练、多钻、多想,才能让自己‘技术口袋’里的‘绝活’越来越多。”春节期间,以全国人大代表、曹妃甸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用码头分公司门机机长李博命名的“李博创新工作室”热闹非凡。在这里,他一边和就地过年的工友们探讨操作技巧,一边履行着一位人大代表的职责与使命。如何激发员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让更多港口工人成为“金蓝领”,是他今年深入思考和调研的重点。
李博告诉记者,自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众多致力于岗位创新的技术能手和创新带头人在此聚集,工作室已成为提升员工素质、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这也是大势所趋。”李博说,近年来,河北省以高技能人才(劳模)为带头人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在企业打造优秀人才队伍、创造经济效益方面颇有作为。
“我们创新工作室的成员绝大部分是‘兼职’,除了搞创新项目,都有各自的本职工作,这样一来,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有些‘吃紧’。”李博感叹,有一次,他想召集大家探讨一项技术创新,好几名成员都因各自岗位上的工作来不了,期待中的技术研讨只好推迟。
“只有健全企业自主创新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人员配备、研发立项、考核激励等制度,员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才能被激发,这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李博说。
2月24日,李博代表(右)在创新工作室一边和工友们探讨操作技巧,一边进行调研。通讯员 刘航摄
一年来,李博考察了许多创新工作室,跟带头人交流、与普通员工座谈。调研中他发现,创新工作室人员配备不足、培训力度不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不广泛等问题是如今各个创新工作室普遍存在的问题。
“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团队协同作战,更需要长期坚持、全身心投入。”这些思考不仅基于他的一系列调研,更来源于他长期的工作实践。正是由于坚持不懈钻研门机作业技巧,他才练就了“一钩准”“无声响作业”等绝技,避免了车损、货损、船损的发生。
“熬夜、顾不上吃饭那都是小事,重要的是搞研究真的一心不可二用。”李博坦言,有一项关于门机称重滑轮安装的创新成果,中间完成经历了查阅资料、反复试验等一系列环节,耗时整整半年多。
“完善激励机制,不仅让企业在职工创新中得到效益,员工也应当收获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李博建议,企业应将创新创效作为对职工表彰奖励、晋职晋升、培训深造的重要依据,以此激发员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热情。
对于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李博充满期待,他说:“立足岗位创新、创造,成为有一手‘绝活儿’的能工巧匠,是现代化港口建设对蓝领工人的基本要求。我要扎实准备自己的议案和建议,呼吁全社会关注企业创新,激励更多一线工人用技术创新成果为‘蓝领’镀上‘金色’。”
(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