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些年的抗日影视作品当中,观众明显喜欢那些爱犯错误、又打仗勇猛的将军。
而开国少将贺健,他的人生经历,比抗战电影当中的主角更加铁血,军旅生涯可以用尸山血海来形容。
《亮剑》当中的李云龙,老婆被抓之后,遭到了毒手;而贺健的老婆抱着孩子被抓,敌人问清楚身份之后,赶紧放人不敢得罪。
贺健年轻的时候,爱骂人、爱打仗、脾气火爆、被战友称之为贺老头。
可是贺健晚年却性格大变,喜欢沉默不爱说话,被诸多的报纸称之为沉默将军,二十多年很少开口,即使老战友来了,往往是俩人坐在客厅里,一杯茶一下午,不说一句话。
2008年,贺健躺在病床上昏迷多日,突然睁开了双眼,声音清晰又洪亮、扯开喉咙高喊:“敌人上来了,你骑摩托车先走,把马给我留下!”
老战友回忆贺健的时候,都说贺健是为战争而生的男人,离开部队回去养老之后,可能老将军没有适应和平。
贺健在离开这世界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最后一句呐喊,也留给了战争;那是灵魂深处最深刻的记忆,让战友骑着鬼子的摩托车先走,而他骑马留下来殿后。
本篇文章要介绍的历史人物,便是开国少将贺健,文章展开之前,要简单介绍介绍湖北的红安县。
这座县城走出了两百多位开国将军,是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军县,这座县城的将军如果聚到一起,组成三个连都绰绰有余。
长征每行走一公里,就有一位红安县的烈士牺牲;这座英雄县城的英雄人民,诠释了什么叫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这两百多位红安县的将军当中,论及职位贺健不算高,可如果论及铁血,他肯定是榜上有名。
一切的一切,要从1911年说起,湖北黄安(红安)县的华家河镇,贺健出生在喻家畈村,也有说是出生在七里坪村。
贺健是中农家庭,虽然算不上富裕,但靠着几亩薄田,能维持温饱果腹;他小时候就非常顽皮,所以经常被母亲和哥嫂打骂。
因为贺健胆子太大,小时候总是跟人打架,所以不怎么讨人喜欢;父亲也曾下力气管教儿子,奈何贺健脾气火爆,不怎么爱干农活,就喜欢到处闯荡,有时候接连几天不回家。
贺健16岁那年,去县城里游玩的时候,看到了军人的队伍,更看到了共产党的革命宣传,于是决定去当兵。
家里的父母从早等到晚,也没有等到贺健回来,结果又等了几天之后,意识到可能出事儿了,于是急忙外出寻找。
整整找了好几天,全家人都去了部队里,这才堵住了贺健,坚决要求贺健退伍,必须回家,不能当兵。
贺健小时候虽然性格顽皮,但他是一位大孝子,如果母亲真发火的话,他肯定是要听的。
所以在父母的逼迫下,贺健往墙角一蹲,足足蹲了五个多小时,总之是不想回去,但又不想让母亲生气。
幸亏部队领导出来打圆场,这才劝贺健跟着父母回家,回到村里继续种地。
其实贺健原本就不喜欢种地,内心向往军队的种子埋下之后,军旅梦生根发芽。
第二年,贺健偷偷参加赤卫队,也就是农民武装,他自幼就恨地主、恨资本家的盘剥,所以开始了他的革命道路。
17岁的贺健,进入赤卫队之后表现非常英勇,刚刚拿起武器那会儿,就用鱼叉打死了一个红枪会的恶霸。
参加赤卫队这件事,贺健回家之后不敢说,后来母亲知道了,便苦口婆心的劝诫。
1929年,贺健正式加入红军,他对母亲说要出去做铁匠,母亲自然很高兴,认为孩子出息了,肯学一技之长了。
所以贺健靠着“做铁匠”的名义离开家门,实际上他打的不是铁,而是比铁更加坚硬的旧社会。
从此之后贺健开始了军旅生涯,多次过家门而不入,他嘴上说害怕被母亲揪回去种地,实际上他怕母亲担心。
而家里的老母亲,等了半年没有等来孩子的信儿,于是多次外出寻找,足足找了四五年,也猜到贺健当兵去了。
因为这件事,老母亲哭了好几夜,担心儿子贺健,眼眶都哭肿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且说贺健,他在正式当兵的第三天,就在花园的战斗当中,杀敌一人俘敌两人,脚下摆着一挺轻机枪、三条步枪、两把手枪、六箱子弹。
指导员冲上来的时候,只看到贺健一手抓着一根绳子,控制住两名俘虏,屁股下面则坐着弹药箱,脚下摆满了武器装备。
指导员说:“嚯,这小子不简单。”
团里为贺健记大功一次,并且奖励了一把驳壳枪,和二十发子弹!
贺健的心中,对旧社会极为憎恨,或者说红安县走出去的将军,多数都因为旧社会的压迫,才站起来奋起反抗。
经过战场硝烟的磨炼之后,贺健担任警卫班的班长,负责保护徐向前和张国焘,属于是精锐当中的精锐。
有一次,贺健带着队伍进城,去打击土豪劣绅,结果有当地保安团的人,躲在草垛里偷袭。
贺健只听一声枪响,右边胳膊猛然一热,下意识低头看的时候,右臂被子弹掏出一个血坑。
贺健勃然大怒,大骂说自己最恨打黑枪的人,随即命令战士去追。
很快,战士就抓回十多个国民党的保安团爪牙,贺健左手捂住受伤的右臂,右手抬枪一一枪毙。因为这件事,贺健受了处分。
在战争年代,贺健和红一师三团的政委江竹溪,俩人关系特别好。可是在一次战斗当中,江竹溪壮烈牺牲。
贺健脾气火爆,当时就雷霆暴怒,他发誓要杀十个敌人,来为江竹溪报仇雪恨!此恨怒冲云天,此仇倒灌三江!
于是乎,在红军杀进新洲城的时候,贺健立刻拉出10名俘虏,让其跪在地上,随即他举起了大刀。
幸亏新来的政委詹才芳(未来的开国中将)一把抱住贺健,劝了又劝之后,才避免贺健再次犯错误。
乍一看,贺健似乎是莽夫,只知道打仗冲锋;可实际上贺健是骁勇善战的名将,而且有谋略有胆魄。
举例来说1930年,红军和国民党在东香火岭,展开了一场激战。
那时候的开国上将陈再道,还是红四军第一师第三团的连长,而贺健在他手下当班长。
部队进攻受阻,尤其是敌人的火炮阵地,对红军部队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贺健立刻请示陈再道,他要带着全班,端了那个火炮阵地;陈再道随即同意,让贺健放手去干。
众人都以为,贺健带着人相当于敢死队,实际上他们这个班,愣是避开敌人的明暗哨位,绕到了敌人炮兵阵地的后面。
紧接着,贺健带着人拉开了手雷弹,去炸敌人的炮弹和火炮,还中间开花消灭了敌人五十多名。
而未来的开国元帅徐向前,当时担任的是副军长,他用望远镜全程看到了这一幕。
贺健的表现,留给徐向前深刻印象,徐帅非常高兴地说:“告诉三团,这个人可以当排长!”
此战证明了贺健带兵打仗的能力,尤其是绕过敌人的明暗哨位,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插进了敌人的炮兵阵地。
到了1931年的时候,红军和敌人激战双桥镇。
贺健扛着一大堆国民党的衣服,随后让手枪队全员换装,他亲自带着这批人出发了。按照电影里的情节,冲上去就嗷嗷杀人,不过贺健在真实的战场上,却远比电影里的情节精彩太多了。
国民党的士兵正在逃跑,正是非常混乱的时候,贺健带着手枪队,跟着敌人一起跑。
贺健一边跑一边观察远方,看到远处有个制高点,上面还有一挺机枪,他意识到这个地方,战术价值巨大!
确定目标之后,贺健立刻带人冲了上去,当即占领了制高点,靠着那一挺重机枪,子弹就跟切西瓜似的,将敌人的队伍一分为二,立下了大功。
在那时候,徐向前就注意到了贺健,乃是带兵打仗的一把好手,战士们特别喜欢贺健,愿意一起拼命。只不过,徐向前也发现贺健的缺点很大,那就是脾气火爆。
到了长征时期,红军吃不饱肚子,尤其是过草地的时候,穿越那死亡草海。国民党早就将沿途的村民赶走,想要断绝红军的粮食来源。
贺健仔细观察,虽然当地人都被赶走,但却遗留了很多很多的牲畜骨头,他把那些牛骨和羊骨磨碎,然后和青稞食盐一起搅拌。
做成了带有骨粉的饼子,随即晒干带在身上,当做干粮使用。
贺健的办法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因此在过草地的时候,救了很多红军战士。单单是贺健本人,就做了十公斤的骨头粉,送给了红军大学的年轻学生。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贺健的表现更厉害,类似于参加平型关大捷,这样的大规模战斗,咱本篇就不说了,因为史料记载的有很多。
先说说说贺健护送军工专家的事情。
时间是1939年4月上旬,贺健已经从团参谋长,调任第八路军晋西支队第2营的营长。
支队的司令员是陈士榘(未来的开国上将),紧急命令贺健去往司令部,二人见面之后,说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要去往延安。
贺健一听有重要任务,心情是非常高兴,而且还可以去往延安。
陈士渠随后说,晋察冀的军工厂需要人才,而现在有一批军工方面的专家,要从延安来到晋察冀根据地的兵工厂,为抗日救亡做贡献。
贺健一听这话,表情从高兴变得沉重,他自然知道八路军缺少弹药装备,而军工专家每一位都是宝贝疙瘩,万一牺牲的话,就会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失。
贺健自然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晋察冀每人只有三发子弹,如果弹药充足的话,谁愿意去拼刺刀呢?
总之,贺健自己可以牺牲,但军工专家必须保住!从晋察冀到延安,这一路可以说千难万险,要冲破敌人的重重阻拦,而且去了之后接回专家,要安安全全带回晋察冀。
如果打仗冲锋陷阵,他贺健二话不说很擅长,而今要保护宝贝专家,这让他感觉压力非常巨大。
贺健随即表示保证完成任务,为了以后能有更多的枪炮和手榴弹,他立下军令状豁出去了。
紧接着,贺健带着部队去往延安,他们这样的精兵强将,一路倒也顺利,可是见了延安的专家之后,贺健足足愣了几分钟。
因为眼前的专家,都是身体瘦弱,带着近视镜,平均年龄已经接近五十岁,算上孩子加起来五六十人,属于是典型的老弱妇孺。
贺健深吸一口气,随后带着人出发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悄悄行军,骡马驮着一箱又一箱的资料,队伍在深夜就跟长龙似的,暴露的风险非常大,行军速度也非常慢。
贺健让六人组成三个侦查小队,一刻也不停地轮流探路,他知道自己保护的这些专家,都是抗日战场上的爱国知识分子,都是武器装备方面的精英人才。
每当夜晚休息,村里路口派人把守,只能进来禁止出去,贺健每天晚上根本就睡不着,比行军打仗累多了,即使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都没有这么大的压力。
走到汾河附近的时候,侦查员回来报告,说前面遇上了敌人的一个中队。
贺健随即表示,绕也绕不过去了,只能跟小鬼子拼命,于是乎在深夜的时候,他带着部队下河。
对岸的日军随即开火,附近的日军立刻赶来支援,一场大战立刻拉开了帷幕。
贺健用血肉之躯吸引敌人,然后让专家从另外一个方向悄悄过河,幸亏他们这个营,携带着晋察冀最精良的装备,这才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日军摸不清虚实,于是开始撤退,贺健随即下令追击,把鬼子赶得越远,专家就会越安全。
贺健在抗日战场真正扬名,是在老四团担任团长的时候,任谁也想不到,脾气火爆的贺健,能跟士兵打成一片。
大家伙都愿意跟着贺健一起冲锋,打起仗来不要命,上下级的关系比钢更硬,比铁更坚实。
例如岌山反“扫荡”,贺健带着部队,了击毙日寇221联队的队长小林,打死敌人一百二十多名,俘虏四十四人,缴获七十多条枪,被当时的报刊媒体,誉为岌山大捷。
在马头镇大捷的时候,贺健又带领部队,杀敌三百五十多名,缴获两百六十多条枪,以及其他轻重武器若干,子弹一万多发。
紧接着,贺健又带着部队,五天拿下日寇的十几个据点,一直打到了郯城的城下,敌人一听是贺健,顿时斗志全无,都不战而溃。
贺健不费一枪一弹,单单是靠着名声,就拿下了郯城,让两边的根据地,由此连成了一片。
解放战争,打济南的时候,部队首长就已经说过,只要打完这仗,就把贺健和第八师的师长王吉文,调走去担任纵队副司令。
可是战场上,王吉文壮烈牺牲,他跟贺健是多年来的好战友。因为这件事,贺健拒绝去担任纵队司令。
当贺健要离开的时候,老四团纷纷来到了徐班庄的外围树林,为团长贺健送行,哭得是鼻涕一把泪一把,虽然团长脾气火爆,但却多次火线冲锋,救过大家的性命。
那些连长,碰上飞机大炮从不眨眼,而今却哭着说:“团长,你不能走啊!你走了谁带我们打仗呀?”
贺健站在那里沉默许久,随后便再次发脾气说:“你们哭什么?都别哭了!我走了就少了个天天骂你们的人了!”
紧接着,贺健飞身上马,训斥说:“好好干,别把老四团的精神给我丢了!”
战友们闻听此言,当即就围了上去,舍不得团长离开,可是贺健马鞭一抽,见大家呼啦一下围了上来,贺健双手抱拳作揖答谢,之后皮鞭一甩,头也不回地绝尘而去。
1954年,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贺健总算有时间回到故乡,此时的他已经四十多岁,担任军区司令的职务。
如今再次回到大别山,贺健想起当年,骗母亲说出去当铁匠,而今归来已经是军区司令。
母亲听说儿子归来,都已经告诉老太太了,儿子参加欢迎会之后,立刻就回到村里。可是老母亲不答应,非拄着拐杖,步行十里地,去看儿子。
贺健想低调回家,可是当地还是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当他看到母亲的时候,眼角立刻就湿润了。俗话说得好,只有见了妈妈,才算真正的回家。
当初那个不听话的孩子,再次回到了故乡。
贺健远远看到熟悉的身影,那白发苍苍的农村老妇,手里拄着拐杖弯腰驼背。他自然记得清楚,当年离开的时候,母亲身体硬朗,能拎着棍子把自己打趴下,而今已经年迈。
贺健赶紧走了过去,轻轻喊了一声:“娘,我回来了……”
老太太望着眼前身穿军装的儿子,那真是泪水决堤,感觉就跟做梦似的。
贺健难忍心中的思念,铁汉也有柔情时,当即就哭了出来。
母亲哭着哭着,抬手就给了儿子一巴掌,从1929年儿子离开,她就猜到贺健当兵去了。
这一巴掌更多的,是老母亲二十多年来的担惊受怕,对儿子不听话的惩罚。
铁血战将,衣锦还乡,乡亲们都来祝贺,当年那位不听话的小子,已然成为共和国的功臣。
关于贺健,在战场上的事迹实在是太多了,下面说一说贺健的家人,对于老将军的回忆。
上世纪80年代初,大儿子名叫贺平,陪着父亲贺健养病。
有一天,有一位老人穿着便服,来到了京西宾馆,要看望老战友贺健。
贺平说父亲不在,您可以留下姓名。对方说我叫粟裕,请你告诉贺健我还有个会,不能等他也不能送他了,让他多注意身体,说罢就走了。
贺平感慨万分,当年粟裕担任三野副司令的时候,父亲是粟裕手下的师长,没想到粟裕对父亲的印象如此深刻,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探望。
贺健的妻子名叫杨洪昭,出身于书香门第,17岁那年因为写字儿好看,所以被贺健给看中了,所以俩人成亲结为夫妻。
结果婚礼才刚刚举行一半,鬼子打了过来,贺健立刻带着人迎敌,无论是政委还是副团长,怎么劝都不行,非要放下婚礼,去杀敌不可。
那一次打仗,是老四团士气最高的一次,回来的时候缴获了一把左轮手枪,原本是日军翻译的,而今作为新婚礼物送给团长。
妻子在洞房花烛夜等待丈夫归来,俩人生活了六十多年,生了八个孩子,妻子认为丈夫是没有感情的男人。
晚年妻子患上了老年痴呆,忘记了以前的所有事情,贺健展露出了温柔的一面。
当妻子从医院回到家里,贺健握着妻子的手心,许久之后妻子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单纯的微笑。
贺健最喜欢的孩子,是就是大女儿贺沂西,出生于1943年,那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年月。
母亲带着孩子隐蔽在庄坞村,谁知被汉奸给抓了出来,于是乎这位女八路,抱着婴儿进了炮楼。
母女二人被关押之后,敌人肯定来审问,结果伪军的那个中队长,得知这母女是贺健的家属,吓得脸都白了。
伪军自然知道,连小鬼子都害怕贺健,害怕那八路军的老四团,更何况是自己呢?
最终,这些伪军经过开会,达成了一致意见,立刻释放贺健的妻子和孩子。
贺沂西在十六岁的时候,进入长春中学,人很漂亮又聪明,学习成绩特别好,可是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贺健是见惯了死亡,可是大女儿的去世,却对他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本就不爱说话的贺健,变得更加沉默。
而且从那之后,贺健要求所有的孩子,不要再骑自行车。
那时候的贺健,是吉林省军区司令员,他立刻要求调动工作,因为大女儿在这里去世,他不想在这里生活。
二儿子名叫贺东平,在“精锐中的精锐、甲等中的甲等”第三十八军第一一三师当兵。
贺健有一次,跑去部队看望二儿子,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副部长。
因为贺健素来低调,去的时候没有带警卫员,更没有跟部队打招呼,是自己坐车过去的。
而且去了之后,还是乘坐人力三轮车,来到了一一三师的门口。
哨兵一看,贺健一副老年人的打扮,那肯定将其拦住。
而贺健张口就直呼师长的大名,结果三说两不说,暴脾气就上来了。
贺健说:“让一一三师的师长,跑步过来见我!”
师长正在开会呢,于是透过窗户,朝着外面望去,大呼一声:“贺老头来了!”
于是乎,共和国精锐一一三师,在师长的带领下,领导跑步去门口。
贺健是来看儿子的,结果见了老部下之后,把看儿子的事情给忘了,于是开始畅聊。
1987年,贺健回到山东,很多人都来看望他,可是老将军总是沉默,他晚年定居在大连黑石礁,无论多好的朋友来了,也都是简单说两句打招呼,随即坐在屋里,沉默不语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