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前,26岁的崇祯下了1道圣旨,吓得英国200年不敢来中国
据说时代创造了人,但是时代也可以毁灭人。我们听过很多乱世英雄的故事,但我们并不同情那些在乱世沉浮的穷人。今天我们将谈论乱世中的悲剧,崇祯皇帝。提到皇帝崇祯,大家可能会认为他是明朝的亡国之君,但大家对皇帝崇祯的评价一直不是很负面。也许是因为崇祯皇帝本人其实很勤奋,不是一个沉湎于放荡而混乱的人,所以这一切都不能归咎于他。
在天启的第六年,京城王恭厂的火药局因一次事故而经历了一场爆燃,最终导致了一场非常痛苦的“王恭厂之变”,造成了数万人伤亡。当时,四九城爆发了雷鸣般的爆炸声。这时候,天启皇帝的独生子还在宫中的襁褓中。因为他非常害怕,不幸去世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天启皇帝失去了他唯一的儿子。最后,他别无选择,只能把皇帝的位子让给他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皇帝崇祯。
1635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派遣约翰威德尔船长率领船队到中国,希望与中国达成贸易协定。但中国人民不喜欢英国,当时,英国船队急于扩大贸易,正朝广州方向航行。
对于这么大的事情,广州的地方官员根本不敢做决定,所以他们向朝廷报告,并要求皇帝崇祯做最后的决定。说到这里,他们真的不是时候来。崇祯皇帝当时26岁。一直以来,李自成和皇太极都头皮发麻,没有兴趣与英国人民打交道,所以立即颁布法令,命令广州地方官员将这些“外夷”驱逐出境,对通商口岸的要求则直接回绝。而且授权明朝守将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武力,可以看出,皇帝崇祯当时的态度确实很强硬,没有丝毫畏惧。
明朝时期,海军发展非常先进,战斗力非常强。当时,明朝末年的海盗已经非常厉害,经常与西班牙和其他国家作战。因此,在明朝的时候,西方列强害怕中国。然而,清朝以后,海军部门解散了。直到乾隆的繁荣时期,马嘎尔尼访问中国,看到大清的真实情况是虚弱的。即便如此,在鸦片战争首次宣战之前,英国人民仍在争论是否宣战。后来,主战派别只比主和派别多赢得了几票。
农历三月六日,李自成军队打败了离北京很近的重要城市宣府。大明王朝已经拉开了亡国的序幕,在这种背景下,崇祯皇帝颁布了最后(第六)的罪己诏。在《罪己诏》中,崇祯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用尔士民约,钱粮、剿饷,巳行蠲免。郡县官员诉诸私人招募和滥用刑法和惩罚,我不时进行秘密访问,以纠正犯罪行为。这可以被视为他对世界的最后一道旨意。(互联网上流传的版本将崇祯的遗言视为第六次罪己诏。如果包括在内,崇祯将有七次罪己诏。)这也是让人感觉到一个遗憾。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