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近日,北京市暑期托管服务正式开启。记者了解到,报名参加托管班的学生并不多。北京市海淀区一所小学二年级5个班中,有一个班级只有一人报托管班,另一个班级没有人报名。从全国来看,托管班的参与度同样不高。上海参与托管班的人数平均为3万人次,托管比例仅为3.6%。(中新社)
各地暑期托管服务迅速落地实施,而从阶段性的反馈来看,家长和学生们的响应度似乎并不高。以北京某区域的数据为例,“11所学校仅有53名学生参与”,可以说比例极低。之于此,不少人评价称“暑期托管遇冷”“叫好不叫座”。诸如此类的观点似乎也说不上错误,但至少是不完整的。
需要厘清的是,暑期托管服务“人气不高”,是有今年的特殊性原因的。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这个暑假的托管服务,可说是“突如其来”。不少城市甚至是在暑期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后,才紧急跟进出台相关政策。很多家长对此根本没有准备,有些家庭对孩子的暑假早有安排。在此背景下,所谓的“遇冷”更应该看作是一个必然的适应、磨合和接受的过程。
而从另一方面说,家长的观望情绪浓,也是很可以理解的。毕竟,不少地方暑期托管班都是临时仓促上阵,“摸着石头过河”的意味很强烈,未必说得上是多成熟、多完善。而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实践应验的积累,随着职能部门标准化指导的出炉,今后的暑期托管服务,必然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吸引力。
除了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应该注意的是,很多家长其实内心是想给孩子报托管的,但却是东想西想、瞻前顾后。比如说,有些家长唯恐报托管给老师添麻烦、加负担,生怕被老师嫌弃、记恨,于是索性就放弃这个想法了。诸如此类的心理很正常,也是需要有关部门及时释疑来打消家长们后顾之忧的。
对于刚刚试水的暑假托管班,且慢说“遇冷”,更不要过早唱衰。社会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更好的“暑期托管班”,自然不愁人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