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小凡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一句话就是“龙场悟道”的结果。圣人之道就在我的性情中,就在我的心里,就在我的脑子里,看能不能发掘出来,不需要向外面去求。这个圣人之道是什么?吾性自足的是什么?他这个时候还没说,根据我的理解,他是探索出了知行合一的道理。知即是行,行即是知,没有必要说看到一个事物来格知的,也没有必要说我们先学一番什么道理再来做事,做事的过程中就体现出了自己的本性,在释放本性的时候我们就在做事。但是这种本性到底是什么,王阳明这个时候还没有具体说,但是在这他提出了一个路径,就是向自己的胸中来求索天地的道理。那么这个天地之间的道理是行和知的结合,行即是知,知即是行,两者是统一的,而不是分开的。你没有必要一边夸夸其谈,一边没有行动,做什么你去行动,你就是在体量你的知。行到极致之处就是知,知到实践之中那就是行。
王阳明在悟的过程中,新的调命来了,没有让他继续悟下去。王阳明是在正德元年12月下到监狱,然后贬谪到贵州做龙场的驿长。到正德四年12月,三年期满,调令他到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县)做知县。到正德五年三月,王阳明就已经到了庐陵县上任了。正德五年的八月,刘瑾被诛杀。《明史》在《王阳明传》里这一段时期的细节犯了错误,认为是刘瑾被诛之后王阳明被调走的,大家不要被误导。王阳明到了庐陵,9月得知刘瑾被诛杀的消息以后,立即北上进京谋求平反,谋求由边缘重新进入到中心。所以我也跟很多我官场上的朋友和学术界的朋友说,你们不要过分地计较中心与边缘。当你们在中心的时候,好好的把事情做好,扩大你的知名度;当你在边缘的时候你也把手上的事做好,修炼你的功夫,等到有一天又进了中心的时候,你又可以发挥你的能量。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被外放了,以为把你边缘了,你就丧失信心,这个时候你修炼你的功夫,有朝一日又回到中心去,你就发挥光和热了。王阳明如果没有龙场这一番,可能他的事业逐渐上升。
但是有了龙场这件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首先上上下下的人们同情他、敬重他,觉得他有气节,同时他自己在悟道的过程中又修炼出他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何讲外求”,一种新的理论和探索真理的途径,于是强势出山。同年到北京,三年之内连升六品,到正德十年前后,就升到正四品了,做太仆寺少卿,驻扎在现在安徽的滁州。恰恰一个著名的人物——欧阳修曾在这里玩儿过,并在这里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醉翁亭记》。一个老人,一把琴,一壶酒,一千卷古卷,一千个碑刻,欧阳修在边缘地区的时候就这样。王阳明到滁州做太仆寺少卿,实际上也是边缘化。
他回北京又重新讲学了,他的上司都成了他的学生了,以杨廷和为首的当权派就不高兴了。杨廷和在当时也是伟大的人物,是明朝的政治改革家。正德皇帝一天到晚胡闹的时候,主持天下大局的就是这个杨廷和,后来正德皇帝死了,他主持大局39天,决策嘉靖皇帝做皇帝,把正德时期所有当时认为的弊政统统删除。兴利除弊,兴利相对容易,因为兴利是给大家好处,除弊才真正困难,因为是剥夺你的好处,所以当时嘉靖皇帝派出了一个300人的卫队保护他。杨廷和的治国理念、学术理念和王阳明不一样。所以王阳明就在他眼皮底下讲学,他不能容忍,把王阳明外放到滁州去。
但是外放归外放,再大的本事也阻挡不了一个人在官场上正常升迁,三年期满,王阳明又面临着升迁。那么升到哪里?有两个位置在等着他:第一,北京国子监的祭酒;第二,南赣、汀、漳巡抚。这对王阳明的一生是极其重要的机遇。如果他做国子监的祭酒,他可能主要就做学术了,那学生就多得不得了了。北京国子监,如果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学,应该是清华、北大、国家政治学院、中央党校放在一起才形成北京国子监。国子监的祭酒就是全国的学术领袖。但是当权派不能让他做这个。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做南赣、汀、漳巡抚。王阳明是在两种力量的推动之下做了南赣、汀、漳巡抚。第一种是排斥他的力量,南赣、汀、漳巡抚就是官场的黑洞,江西的西南边,广东的北边,福建的西南边,这一块地方几十年都是外来民族居住的地方,他们和土著居民发生矛盾,于是官府镇压他们,他们反抗。每一路都有几万人,每当官兵来打,他们就逃窜散去,官兵一走他们就出来了,小股官兵他们就消灭了。所以凡是在这里做巡抚的人,基本上官路到头了。另一种力量是推举力荐他的。当时的兵部尚书王琼认为王守仁一定能办大事,坚决主张把他放到南赣当巡抚去,结果造就了王阳明在仕途上和学术上的双重机遇。
在这之前,除了一个庐陵知县以外,王阳明从来没有做过一方的主官。这个巡抚虽然是在赣南,不是江西巡抚,但是他的权力比江西巡抚还要大,江西的南边,湖南的南边,广东的北部,福建的南边统统归他管,全名叫做巡抚南赣汀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正四品,提督军务,可以调动军队。后来升了到正三品右佥都御史。在这里,他用一年的时间把几十年都没有解决下来的问题全部荡平,而且不需要朝廷另外拨军队,朝野上下大吃一惊。
他怎么弄的?我们研究王阳明的《传习录》发现王阳明善于用兵,后来我跟朋友说,军事从来不是单纯的打仗,它是一种综合工程。王阳明首先清除内奸,衙门里都有内奸通风报信,恰巧是积年的老吏,城府很深。这些吏员把官员都是玩弄于股掌之间。元朝有一句话叫做官昏吏贪,官是昏昏沉沉的官,吏才是精明的吏。但是王阳明接触过道士、和尚、术士,江湖上的人他都知道,所以他用江湖的手段把奸细挖出来了。于是这就上演了一场无间道。流民那边有奸细的内线,但是那条内线已经为王阳明所用了,报出去的全是假消息。这是一步棋。第二步,训练民兵。光靠官兵是不行的,他训练5000民兵,然后再从江西湖南广东福建结合部的官军里选拔5000人,共10000人,层层管理。
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问题是,集中起来训练,军饷从哪里来?这个就要耍赖皮了。他向政府打报告,我不需要你拿军饷,不要你拿银子,截留三年赣州的税收作为军饷。赣州有两种税,一种是商业税,当时赣州的税关是极其重要的,南北大运河通过长江、赣江、珠江,把北京和广东沟通起来,南来北往的货都从这里经过,所以赣州的关税是明朝关税的一个重要来源。第二,盐税,从广东到江西,赣州、南安和吉安的盐是要通过这里收盐税。王阳明要求把这两个税给他,朝廷还没有来得及批准,他就截留税收了用来训练军队。所以别的军队军饷发不出来,在抢夺老百姓的东西的时候,他的军队军令严明,因为他有财力。第四步棋,推行十家牌法,每十家为一牌,登记户主、人口等等,轮流排查,有外来人口立即报告,否则以十家连坐治罪。这样做,其用心在于切断人民群众与起义军的联系。第五,制订南赣乡约,兴办学校,教化民众,要令老百姓和政府同心同德,和流民划清界线,这就叫“破心中贼”。所以王阳明有一句著名的论断,叫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要做这些事,有这些事情配合才能够打胜仗。所以王阳明在一年之内先打福建再打江西,最后打广东。
但是在打广东的过程中,他干了一件他一生觉得愧对良心的事情。福建漳州的土寇被打掉,江西南赣的流民被打掉,剩下的最后一个广东九连山(今河源县),他后来在那里设了一个县叫和平县。广东和平县和福建平和县、江西崇义县都是他平定游民以后设立的县。结果那个地方的游民派了93位领袖来商量投降的事情。一开始驻扎在赣州城外,王阳明非常礼遇地把他们请进赣州城内,住在祥符宫。开始他们警惕性很高,怕有暗算,结果发现王大人是坦诚相待,好吃好喝,推心置腹,不断地留他们作客。他们本准备过完初二就回去,然后整编军队,就在初二的凌晨,王阳明派军队血洗祥符宫,93位准备投降的领袖统统被杀。同时军队直扑广东边境,把群龙无首的那支游民军队消灭了。当天上午王阳明吐血,说我这一辈子都在谈知行合一,我这一次知行不合一了,我这一次愧对良心了,我这一次该短寿了。伟大的人、善良的人当做了亏心事的时候总是谴责自己,甚至别人做了坏事他也谴责自己,所以我在这里告诫我们各位善良的人,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你不要把别人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来,否则的话不痛快,可能短命。我们这一点上要学习一点坏人,坏人做了坏事仍是理直气壮,我们没做坏事,更应该理直气壮,不要把诸多的责任兜在自己身上。
正德12年正月初二王阳明从南京出发,正月十六到了赣州,正德13年正月初二解决了问题,一年之内完成了任务,剩下来的时间干什么?讲学。于是赣州的巡抚府便成了赣州的学堂,远远近近的学子都跑到赣州来听王先生讲学。这个时候王阳明大量招收弟子,小弟子由大弟子带,时称“接引师”。在江西,有两个著名的接引师,一个是何廷仁,一个是黄弘纲。后来到绍兴去又有两大接引师,一个叫钱德洪,一个叫王畿,这是江右浙东一带,所以叫做王门江右学派。众多的江西学子跟着他。所以王阳明的学术影响力真正变得极大,是在做了南赣南赣汀章巡抚以后,又有经费又有税收。王阳明开府讲学,在那里办了阳明书院、濂溪书院。
正德14年四五月月,福建发生了一场兵变,朝廷让王阳明去处理这场兵变。那个时候王阳明的祖母重病在身,他就向朝廷申请先到绍兴(这个时候他家已经迁到绍兴了)去看看他祖母,然后再到福建。实际上这个时候福建兵变已经平了,所以朝廷同意他去看祖母。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6月13日,住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的生日,江西布政使、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个官员都要去祝寿,王阳明也准备去祝寿。6月13日是宁王请客,大家来他这里祝寿,6月14日是宁王回请,结果他一网打尽江西各官员,宣布太后诏命,说现在的正德皇帝是假的,不是孝宗皇帝的儿子,是宫人之子,祖宗命宁王起兵夺取天下。这在当时是叛乱,但是明朝的这种叛乱曾经有成功过的,明成祖朱棣就是这样变成了明成祖。所以在这种关头,大部分人是不太满意的,有两个人坚决反对,结果都被杀了。其他的人就不吭声了,不吭声就默认了。曾经追随王阳明在赣南打流民的,立了大功的官员也被一网打尽。王阳明运气好,不知道他是先知先觉还是一个偶然,在路上遇到了风,堵在吉安,迟到了两天。6月15到丰城,离南昌水路大概100里。如果放船过去,6月16就可以到南昌。但是丰城县知县告诉他南昌兵变的消息,王阳明听说以后,立即掉头回去,而且据说宁王的军队来追了。他就想到赣州去,在赣州起兵平定这一场叛乱。结果被吉安知府拦下了,吉安知府伍文定权力支持他,说您在吉安做个知县,我们都拥护你,你就在这里起兵吧。于是王阳明在吉安起兵。
王阳明先是散布假信息,说朝廷派来了军队,弄得宁王不敢出去,有半个月不敢发兵,后来发现没有军队,知道自己中计了,亲自去打安庆,结果被堵在安庆那里。王阳明趁机出兵攻打南昌,一个上午把南昌拿下了,把宁王的老巢端了。宁王那边的部署也发生了意见分歧,一个意见认为直取南京,一种意见是夺回南昌,最后还是回南昌。结果两军在黄家渡相遇,王阳明还是在做前期工作,弄了很多竹片,全部写上字,大意是宁王叛乱,只要投降,既往不咎。结果宁王军队全闪人了,宁王被俘虏。宁王见到王阳明说了一句很悲伤的话,王先生啊,这是我们朱家自己的事,你何必劳神如此呢?
宁王叛乱的消息传到北京去,正德皇帝很高兴,他正想到南昌去,但是大家阻止他,因为这个人一到南方把南方的经济全部搞乱了。南京号称仙都,苏杭号称天堂,扬州号称花都,这都是好玩儿的地方,而且是财富重地。若皇帝带着一帮军队,带着一帮宦官来,那不是搞乱了国家经济嘛。宁王谋反的消息过去了,这就能够名正言顺到南昌了。于是皇帝自己给自己下了一道诏令,命令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朱寿统帅六司,朱寿是皇帝给自己取的名字,于是他亲自率领六军南下。大学士杨廷和阻拦不住了。没想到皇帝带着军队南下才出去一天王阳明的捷报就到了,大学士很高兴,赶快派人用快马送到前线去,让皇帝回来,仗打完了你别去了。这个皇帝气得要命,就跟朱宸濠说的一样,你不是多管闲事吗,又没让你打,谁让你打了?皇帝希望效仿太祖和陈友谅在鄱阳湖打一仗,也希望在鄱阳湖和朱宸濠亲自打一架,那才叫定江山。结果王阳明已经把仗打完了,就一点都不好玩了。
于是有宦官暗暗的传递信息过去,要王阳明把这个朱宸濠放了,让皇帝亲自在鄱阳湖和他打一架。王阳明当然不能放了,这个时候就有人就传出他是想配合宁王一起造反的,但是看到形势不对,他就打宁王,杀人灭口。谣言不断,形势非常紧张。王阳明要护身,这个时候就要疏通关系,而最厉害的关系是宦官,所以要打通宦官的关节。王阳明把宁王朱宸濠交给他一个最信得过的宦官,然后那个宦官帮他说话。据记载,正德皇帝到了南京还真的安排两个人打了一架,宁王一下就被皇帝抓住,于是皇帝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
这个闹剧之后,王阳明住在了南昌。在南昌开始,他揭示王学的一个基本的命题——致良知。正德16年,他在南昌做江西巡抚,始揭“致良知”之教。王阳明后来说,自己一生的学说就三个字——致良知。为什么不需要外求?为什么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把自己的这种良知挖掘出来。所以我说,王阳明的学说实际上是在为社会开一剂药方,人人从我做起,把你的良心发掘出来,凭着你的良心干事,凭着你的良心来做官,社会还有不和谐稳定的吗?
正德皇帝在南京折腾了一年多,在回北京的路上,在淮安重病一场,回到北京就去世了。新皇帝嘉靖即位。嘉靖皇帝对王阳明很器重,立即下诏令要王阳明到北京去任职。王阳明很高兴,收拾行李,假装谦虚,说我无德无能,有负皇上的圣恩,是不是这个事我不适合,我先到绍兴去,因为我祖母已经死了,父亲身体也不好,我先料理一下家事再到北京去。结果在这个谦虚的过程中,他还没有到绍兴,新的命令来了,别到北京来了,到南京做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明朝的都城在北京,南京是陪都,也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王阳明的父亲曾经做过南京的吏部尚书,有人认为这是南京最大的官,其实不是,南京最大的官是兵部尚书。嘉靖元年,王阳明的父亲去世了,王阳明在绍兴守制,在家待了三年。这个时候朝廷发生了一件极大的事情——礼仪之争。嘉靖皇帝要把自己的父亲尊为皇父,把自己的父亲弄进太庙,朝廷为此产生分歧。王阳明很多弟子都支持嘉靖皇帝,但是王阳明不表态。嘉靖皇帝这个时候最需要一个有名望的大臣挺身而出,来拥护他的观点,来解脱他的尴尬,但是王阳明不表态。王阳明这个时候不能表态,他的心学本来就受到诽谤,如果再挺身而出,那对正派学者就是示威,所以他不表态。由于不表态,伤了嘉靖皇帝的心,嘉靖皇帝这个人是认仇的,结果终嘉靖一世,王阳明几乎不得翻身。
但是朝廷有事就想起他了。广西少数民族发生民变,朝廷镇压不下去,于是就想起了王阳明。果然几个月之内平乱成功,但他身体已经不好了,因此想告老还乡,还没等朝廷批准他自己就回去了。那时已经病入膏肓,他来到江西南安大庚县(现在的大余县),病死在床上。他的学生在旁边,问先生有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我一生是光明的,我没有什么多说的。
方志远
方志远,1950年2月12日出生江西吉安。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1968年参加工作,1994年8月加入民进。现任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曾任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江西省委会副主委,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历史学会理事、江西省历史学会会长。著有《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明清江右商帮》等。2010年3月至7月,任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为研究所开设明代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与国家应对、为本科生开设明代国家权力结构研究课程;另外,在韩国海军军官学校、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澳门城市大学等做专题演讲。并应中央电视台之邀,为央视十套“百家讲坛”栏目录制《大明嘉靖往事》;《万历兴亡录》;《国史通鉴》。
(横山书院据讲座录音整理,独家版权,转载务必联系)
清心悦读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感悟生命
修学智慧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