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在无意中看到这篇文章,颜值都这么高了,还愿意看看小编的文章,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点轻松在百忙的生活中
欢迎大家进来看小编的这篇文章,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进入正文部分吧!
慈禧太后文化程度不高,但聪明好学善于思考。更重要的是野心勃勃,心里有火。
文化这玩意儿其实很难说的,不见得你识字多就有文化,长了某种胡子就是鲁迅。
比如王平,他在蜀汉后期,那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名将。军事不必多说,文史经略也基本拿得出手。
但是他认识的字,其实不超过十个,要写,那是一个不会。他办文案,都是别人写,他口述而已。
那么他的文化知识和韬略从何而来?
一则来自军旅经历,实践思考,一则来自听书学习。
他听书,当然不是靠“得到”或“喜马拉雅”,而是请了有学问的人专门来给他读。凡是他觉得有用的,需要学的,就一律照办。
而且他这个人,一旦听了,就能知晓大义,与谁讨论,都不失主旨。
读书,其实不但需要勤奋,也需要天赋,这事有时候是很气人的。就像给他读书的那些人,必须很有文化对吧?但他们读的是死书,到了只能来给他这个文盲做语音机器。
慈禧太后其实也是这样一个人。你若看她早期的谕旨,不但笔法稚嫩,错字极多,也文理不通。但是这以后,她就越来越好了。
尤其是,她后来居然能够眼睛穿透奏折,对军国大事无不应付自如。
要知道,清国大臣们的那些奏折,几乎条条都如天书,那字面之下,十面埋伏、三十六计、皮里阳秋,通通都有。
那么具体点说,她的学问能力又是怎么来的?
首先靠学靠练靠思考。
她从小就心气高,能做事,进了宫后,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整个心思都在攫取权力之上。偏偏老天爷对她又青眼有加,竟忽一招手,就把咸丰帝抓走了——这才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呢!
宫廷政治本就错综复杂,就连太监宫女们也个个修炼成精,如此一来,又整天与王公大臣们操练的慈禧,当然就越来越成熟丰满了。
但是慈禧如果仅仅如此,那就只能算是个人天分和本能经验的成就。
古人为何总爱旁征博引讲典故?那无非是因为朝代在变,而人不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经验,以前早都有了。
总而言之,他们那读史可以明鉴、明智、明志,知古可以鉴今、知未来、明得失等等,基本是为超出本能体验,有效避坑的意思。
所以慈禧要想当政,要想在遍地荆棘里行走,书自然也要读的。自己读之外,还要请人讲解,或者也像王平那样去听。
只是这种事要看个人悟性,心思所在,所以慈禧就是看戏听评书,也往往与一般人所得不同。
清宫内很早就养了十几个说书的老太监,原本只是为慈宁宫的太妃们解闷而已,但是后来,他们就基本被慈禧包场了。即便去颐和园,也要带上几个。
清宫晚膳一般开得很早,晚膳之后还有宵夜,那时候就是慈禧听书的时候。
但是据陪了慈禧八年之久的贴身宫女荣儿说,那期间与其说是听书,倒不如说是听老太后评书。因为她经常听着听着,就评论起来。
比如她听前汉,会说吕后糊涂。为什么糊涂?因为大将们都是刘邦的人,你封那么多姓吕的为王有什么用处。
吕后与武则天并称“吕武”,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政的皇太后,那无疑是慈禧的先驱与榜样。
但是吕后当权之后,虽然颇有政绩,却需要大肆杀戮才能稳定,而且她死后,吕氏家族很快就被刘氏皇族扫荡干净。
慈禧真正说来,于国家强盛发展毫无建树,但对于传统政治、权谋权术却相当娴熟,不然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包括恭亲王这些人也不会对她服服帖帖。慈禧的厉害人人知道,他们也都尝过她的铁腕。
所以既有悟性,又执行力超强的慈禧,在吕后这里得到的教训就是:光绪年龄到了,要亲政,要实行变法,她都答应,但是二品大员以上的任免,却还是必须得请了懿旨才行。
那当然就是所有的高级官员,必须姓叶赫那拉。而她这一手,当然也非常有用。她实际就是靠这种掌控,于一夜之间,废了变法,囚了光绪的。
吕后教训如此之大,那么她走之前,当然也要先送走光绪,安排好新的继承人。
比如她听隋唐,听程咬金,也要评论。
九鸦小时候听程咬金,不过光记得“劈脑门、扎眼仁、剔排骨、砍肉垂”,和那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而已,长大了也基本没什么长进,但人家慈禧老佛爷不是。
她会说,程咬金我喜欢,特别喜欢。为什么呢?因为他忠心耿耿,遇到大事不糊涂。
真实的程咬金当然忠勇果敢,颇有见识。他一旦看出王世充狭隘浅薄爱猜忌,立马就拱拱手,找个机会弃暗投明了。
这以后投靠李世民,再无二心,杀李建成,他也有份。他许多年来鞍前马后,战功累累,凌烟阁里必须有他的牌位。
慈禧太后是什么人?她要的当然是又能做事,又对她忠心耿耿,不糊涂的人。眼中只有一个李世民,除此之外,遇佛杀佛,遇鬼杀鬼的程咬金,那本身就代表不糊涂的最高境界。而且慈禧也是手段高超,见识过人的。
安德海曾是她最宠信的人对吧?他还是奉慈禧之命出来作威作福的对吧?但是丁宝桢却先斩后奏,直接灭了。
这事大家都曾为丁宝桢捏把大汗,然而谁知道,慈禧却不但没有怪罪,还从此加以重用。丁宝桢是大清有名的干才,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成了慈禧的人。
说起这一点,光绪可就差得远了。
安德海之后,慈禧最信任宠爱的太监是李莲英,有一次,李莲英因为四个养子捐了郎中之后,只能分别在户、兵、刑、工四部候补,于是就去央求慈禧,希望能尽快补个实职,慈禧很痛快地答应了。
但是慈禧等听到刑部尚书葛宝华说:“补缺当遵守部例,臣不敢自专。”也就算了。专制时代的帝王们其实也是有限制的,他们稍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轻重,有些规矩就是他们也不敢轻易破坏。谏臣能起到一定作用,正是这个缘故。
而光绪,在珍妃收了四万金的贿赂来求他时,竟立刻就把一个胸无点墨的草包鲁伯阳,任命为上海道。只不过此事的内幕被两江总督刘坤一获知,不到一个月,就把鲁伯阳弹劾掉了。
上海道,全名“分巡苏松太常等地兵备道”,即正四品的上海道台,地位相当重要。而且上海道任满之后,一般都会升任正三品的按察使或从二品的布政使,甚至巡抚,想想这是多大的事!
当然慈禧用人,也不少黑幕,但是她所用的曾李左丁等等,都远非康有为那些人可比。行动代替不了思想,思想也代替不了行动,她至少要符合她权力的需要。
同时,光绪也不如慈禧狠辣。
慈禧也评过刘邦,说他是真英雄,硬汉子,尤其欣赏。而这原因,竟在刘邦的一个著名故事:
刘邦被项羽打败,一路奔跑,他嫌车跑得太慢,竟把亲闺女推了下去。这种事随从们当然不能同意,但刘邦等随从把那孩子抱上来后,竟又推了下去。
一个人需要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能看到什么,所以慈禧对臣下,看到的就是忠心、能干,对自己,看到的就是刘邦式的坚硬狠辣,不计牺牲。
换言之,即一切都为我谋。
但是这好像也是古代枭雄们奉行的统一法则,区别只在谁能够玩得彻底而已。
所以这事竟有点不大敢往深里想了。
你想,如果这世上有一种人,会像巴赞《毒蛇在握》里的那个少年一样说:“我存在,我活着,我攻击,我破坏……我就是那个握着一条毒蛇往前走的人。”这吓不吓人?
如果这个人,还能够有“坏学”研究专家马基维利说的那种手腕:“要坏的话,那就一次坏到底,让对方比较没时间领略,也杀伤力较小;要好的话,最好慢慢来,以便人们细细领略其中味。”这吓不吓人?
而你如果是整天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这吓不吓人?
可是中国历史上,这种成功文化到处潜伏,这等狠辣角色到处都有,令世人着迷的《三国》,不过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页而已!
这么说,得此文化真髓的慈禧,活该统治大清数十年。
文 | 九鸦
图 | 网络
(图片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