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日常生活当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到了冬天的时候,我们的皮肤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为天气比较干燥,我们的皮肤也会比较干燥,油脂分泌的也会比较的少,所以洗澡的时候就要进行一定的注意,不正确的洗澡方式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1. 有点痒就用力搓
冬天身上的油脂本来就比其他季节少,不少人觉得干燥还会有点痒,如果洗澡时再使劲搓,很容易搓破皮,皮肤表层受到刺激,甚至导致感染。
另外,静脉血管壁上有静脉瓣,洗澡时由上而下使劲搓,时间长了会损伤静脉瓣,引起静脉曲张、下肢溃疡或静脉炎。
所以,洗澡搓四肢时如果要搓,也要由下往上轻轻搓,千万别用力搓,同时控制好洗澡的水温,不宜用温度较高的水洗澡,与体温接近35~37℃即可①。
2. 刚从外面回来就洗热水澡
冬天气温低,一般情况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如果从外面刚回来,就马上去洗澡,还直接用热水冲头部,会使脑部血管迅速扩张,脑血流加速,易导致脑出血的出现。
正确的做法是先洗洗身子,再洗头;如果在入浴前,适当运动过,身体适应了温热,也可以按照平时习惯来洗。
3. 不洗到热气腾腾不出来
有的人觉得被浴室里热气包围的感觉很美妙,不洗半个小时洗到浑身热气腾腾就不出来。
但是,长时间洗澡、泡澡使人容易疲劳,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甚至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或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乃至猝死。另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也易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意外情况。
注意,洗澡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4. 喝完酒去洗澡
酒后洗澡容易造成晕厥。
在酒精刺激下,血管会轻度扩张,扩张结果就是血压降低。而在这种情况下洗澡,血液往体表转移时可能会让血压降低更明显,血流供应可能无法满足体温改变,此时很容易发生晕厥。
5. 天天洗澡才干净
冬天寒冷干燥,体表水分流失较多,加上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皮脂膜明显变薄,洗澡过频繁、用沐浴露肥皂等清洁产品,会洗掉皮肤表层的大部分油脂,皮肤变得干燥,热被窝里痒得更厉害。
记住,冬季年轻人每周洗澡不超过2次,老人每周1次即可,尽量用清水洗澡。洗完澡擦干身体后,立即抹上润肤露锁住身体的水分,尤其是小腿、前臂这些油脂分泌少的地方。
6. 锁着门洗澡
老人一定要注意,进入浴室后,将门虚掩即可,最好不要从里面反锁,这样万一出现紧急情况,家人能及时提供帮助,尤其是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老人。
身体状况较差的老人,最好在家人的陪护下洗澡。家人也要注意估算老人的洗澡时间,及时提醒,多留神,如果老人进入浴室的时间较长,可以敲门问一下老人的状况。
7. 忍着口渴去洗澡
浴室一般通气性较差、温度高、湿度大,导致氧气含量较低,本就容易口渴,如果忍着口渴去洗澡,尤其老人,很容易出现目眩、心悸、胸闷等情况,十分危险。
所以,进浴室前最好补充足量水分。提前1小时,准备约500毫升温开水,慢慢喝。喜欢泡澡的老年人,应带一瓶水进浴室,口渴时及时补充水分。洗完澡也应小口慢慢喝一些水,再静止休息5~10分钟。
冬天洗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洗澡的正确的方式,要提前为身体补充充足的水分,而且身体情况不太好的老人,最好有家人陪护,冬天的时候,洗澡的频率不要过高,不要使劲的揉搓皮肤,喝了酒之后,不要马上洗澡,而且冬天也不要回家之后马上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