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离职,给人才管理机制提了个醒

文|孔德淇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属核研究所90多人集体离职的信息引发各界关切。中国科学院7月21日消息,国务院已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赴合肥展开调研。(7月21日 界面新闻)

但正如涉事机构人事处工作人员透露的,离职属于正常人员流动。着眼于人才流动趋势和路径,科研人员的离职转场,再正常不过。对于涉事研究机构,90多人集体离职确是人才流失;但对整个社会来说,这是合理的人才流动,当属见怪不怪。人才流动频密本就是开放性社会的特征,科研人员从国字号研究机构流向其他机构或企业,也说明人才流动的壁垒正被打破。这样的流动越频繁,社会也将越有活力。因此,要跳出一时一地的固化思维看,科研人员离职,不等于社会的“脑力流失”。他们在哪里搞科研,都是为国家科技进步做贡献。

回到微观语境下,一个研究所里,90多人短期内集体离职,也折射出一些潜在问题。有过往报道称,涉事机构每年离职率是整个研究院最高的,最高峰时有500人,这几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开始只有200人了。在此事上,公众不仅期待真相尽快大白于天下,也希望看到对涉事机构的科研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真实还原,该厘清的厘清,该处理的处理。从小的方面说,这关系到涉事机构的人才环境是否健康正常;从大的方面看,也关乎该机构的科研事业发展。

涉事机构在这场潜在的人才战中败下阵来,多少令人唏嘘。对科研事业单位来说,专业技术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对这些“核心资产”本该花最大力气留下。而近年来,在国家层面推出了不少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特殊支持计划,在此背景下,一些科研单位也该反思,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机制是否已经尽善?尊重和厚待人才,有无被一些僵化的行政体制架空?

与其失去后懊悔不已,不如趁早对人才关怀备至。而今这起集体离职风波,为很多科研机构人才管理机制提了个醒——高精尖人才就该有合理制度安排去匹配,这才是最该有的“留人”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795 字。

转载请注明: 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离职,给人才管理机制提了个醒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