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守儿童用笔墨绘就五彩未来

  新华社西安6月1日电(记者王承昊、陈昌奇)在中国西北秦巴山区腹地的陕西省安康市,一群留守儿童正用画笔描绘着他们的内心世界。汉滨区双龙镇双龙小学五年级学生周鑫焱发现,那些不知如何向父母说的话,那些对未来的畅想,都可以画出来。

中国留守儿童用笔墨绘就五彩未来

  5月26日,“安康双龙乡村少儿美育基地”揭牌仪式在陕西安康举行。 受访者供图

  双龙镇目前有在校留守儿童近500名,约占全体学生总数的三成。“这些学生缺乏关爱,普遍表现出不自信、胆怯等特点。”双龙镇中心校校长侯启康说,学校从2016年开始尝试用美育教育让孩子们敞开心扉。

  就在这一年,大学学习美术专业的汪子文毕业后来到双龙镇,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当看到镇上留守儿童对美术与知识的渴望之后,他开始在双龙小学志愿教授水墨画,这一干就是6年。

  从对父母的思念到对未来的憧憬,这些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以稚拙的画笔捕捉着生活的美、打开了内心世界。

中国留守儿童用笔墨绘就五彩未来

  汉滨区双龙镇留守儿童正在进行水墨画创作。 受访者供图

  以前,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本应天性活泼、爱好广泛的年纪,却基本没什么兴趣爱好,一些学生甚至沉迷于玩手机。“美育教育不仅让孩子们充实了那些无处安放的时光,更学会了静下心做事,以及对未来的无限畅想。”侯启康说。

  “我的第一幅水墨画就把我对爸爸的思念画了下来,并向老师同学们讲出了我的思念,一下轻松了好多。”周鑫焱说。后来,她又画了家乡的山山水水。画着画着,她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变美了。

  由于父母常年外出,留守儿童在最重要的成长阶段缺少情感陪伴。“看着这群孩子通过画画找回了自信,日渐开朗起来,我很欣慰。”汪子文说,艺术创作是和内心的沟通,也是一种陪伴。美育恰恰是留守儿童需要的。

  近年来,加强和改进美育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呼声,针对美育“短板”采取了不少举措。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教育部与各省区市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进一步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

  学校的美育教育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和帮助。2021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在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等单位的支持下,15位来自安康的留守儿童代表,带着120件饱含乡土气息、充满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儿童水墨画作品来到北京参加展览,并在现场共同绘制了一幅20米的水墨长卷。

  “在北京,我给好多叔叔阿姨现场画了我们家乡的山水和生活,得到了他们的表扬和鼓励。”周鑫焱说。

  “几年前,第一次见这些孩子时,他们见人就低头,躲着走。如今,他们却可以在大家的目光下画画,在与人交流时表达自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协理事宋亚平感慨道,“孩子们自信了,长大了。”

中国留守儿童用笔墨绘就五彩未来

  2021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15位安康留守儿童在北京共绘一幅20米水墨长卷。  受访者供图

  既是陪伴,又是培养。在宋亚平看来,艺术可以启迪孩子们的心智。对留守儿童来说美育教育是打开他们内心世界的“钥匙”。“我们的实践证明,通过美育教育,让他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是抚慰亲情缺失、降低孤独感、提高自信心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双龙镇留守儿童美育教育已实现群体效应。2017年以来,宋亚平带领的团队数十次来到双龙,赠送画材、举办展览、出版画册等,多方筹措资金投入达三十余万元。

  今年儿童节前夕,安康双龙乡村少儿美育基地正式落地。“我们今后就有专门画画的地方了!”周鑫焱激动地说,“一想到会有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画水墨画,我就很开心。”

  美育教育给留守儿童带来的改变画在了孩子们的作品里,更写在孩子们的笑脸上。“每次看着他们笑了,我也就笑了。”汪子文说,只要孩子们还需要他,他就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00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留守儿童用笔墨绘就五彩未来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