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前夕,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的“网红教授”郑强回到曾担任校长的贵州大学,参加2021年度贵州大学“郑强奖助学基金”颁奖仪式。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郑强6月2日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刊文《五载黔行路 一生贵大情》,追忆了自己在贵州大学五年的工作光阴。文章开篇,郑强就回忆起自己十年前履新贵州大学校长时的往事:“2012年5月31日,我从东部的杭州出发,沿着竺可桢教授的治学路,出任贵州大学校长……到贵州工作,其实是缘于我与贵州、浙江大学与贵州极深的文脉渊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校长竺可桢率浙大师生,一路辗转,从东南走到西南,途经六省,行程2600多公里,最后于1940年初,抵达黔北遵义湄潭办学。”“此后七年,湄潭人民收留并养育了颠沛流离的浙大师生。我有幸本科求学于浙江大学,更有幸在成长过程中受教于浙江大学两位杰出学长的培养和教诲……正因如此,在贵大工作的五年岁月,我一直为西部高等教育实现超越式发展奔走请命……回首在贵大五年的峥嵘岁月,回想在贵大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不在滋润着我的心田,涵养着我的品德,幸福着我的人生,让我始终都能微笑着面对今后工作与生活的风雨和困境。”叙述完与贵州的渊源,郑强讲述了自己在贵州大学校长任内的往事。“把西部的高校建好,让西部孩子能在西部有好的大学读,也就是实现西部孩子们的中国梦。”郑强表示,这是自己的呐喊,也是自己的心愿。“就任贵州大学校长之后,我对东西部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才有了深切的认识。解放60余年来,在我国中西部的河北、山西、河南、江西、云南、贵州、海南、青海、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等13省(自治区)竟然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在我的倡导和召集下,2013年7月,‘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联盟’(Z14)在贵阳成立。”郑强写道。“2016年1月4日,由我执笔并联合Z14高校校长撰写的《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重新审视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意义》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2016年第1期《专家建议》呈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同志、陈竺同志,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同志等国家科教领导小组领导以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在担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在全国两会上我曾多次提交议案,建议中央重新审视中西部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战略布局,强烈呼吁在中西部13省(自治区)每省遴选一所高校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在财政和人才培养上给予支持。”坚持不懈,终有成果。2016年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明确部署: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重点支持建设一所高校。教育界人士认为,这是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郑强写道:教育部领导指出,中西部14校联盟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尤其是郑强同志起到了很好的组织倡导作用,为中央和国家最终做出决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时任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作出重要批示:“这是对贵州高等教育的重大利好和重要机遇。郑强校长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和主要贡献!”时任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批示:“此事对贵州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郑强校长为此努力工作并取得突破性进展,谨向郑强校长致以崇高敬意。”民盟中央副主席、时任青海大学校长(后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光谦院士评价:“郑强校长和贵州大学为国家确定给予Z14大学重点支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时任郑州大学校长(后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刘炯天院士指出:“郑强校长的激情将我们召集到一起,他的坚持让‘Z14’有了今天的成效。”除了呼吁之外,郑强还为贵州大学制定了发展规划并争取到了50个亿的建设发展资金。郑强写道:“到任贵大不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牵头组织起草制订《贵州大学加快建设有特色领军型高水平大学2012~2020年行动计划》,确定贵州大学新的办学定位: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服务地方发展的领军型高水平大学。”“2012年11月,时任省委书记赵克志视察学校,我将《行动计划》亲自呈递给赵克志书记。没想到不到一周时间,就收到省委办公厅送来的赵书记对‘行动计划’的重要批示。很快,贵州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2033亩)启动,总投资40亿元。同时,推动贵州大学成为全国‘中西部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14所高校之一,争取到中央专项建设资金近5亿元,省政府同时按照1亿元/年的标准进行专项投入配套建设。至此,共为学校争取了50个亿的建设发展资金,为贵大的新百年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所好大学的标准是什么?郑强写道,一直以来,我都有这样一个观点和认识:“大学的业绩、大学的地位,一定要看对这个地方支持的力度、奉献的力度。” 在到任贵大后不久,我提出并重新确立了贵州大学新时期办学目标:贵州大学姓“贵州”,贵州大学办出特色,服务好贵州就是好大学。贵州地方高校办学,如果一味学北大、清华、浙大等名校,那是死路。贵州大学的发展始终根植贵州大地,始终与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血脉相连、同频共振,这是所有贵大人的共识。我将这概括为“脚踏着地,手撑着天。”在郑强任内,贵州大学于2012年成立了“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2013年创建“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2014年创建“大数据与信息学院”(省长特别拨款6000万);2015年创建“特种植物学院”(获得国家和贵州省1.7亿专项支持),同年与贵州省人民医院共建“医学院”(贵州省人民政府给予 6000万专项支持);2016年8月与湄潭县人民政府共建“茶学院”(贵州省人民政府拨款3000万,湄潭县人民政府拨款1500万),成立“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和“白酒研究院”(贵阳市人民政府和贵安新区管委会各7000万支持)。“2017年离任贵大时,为奖励我对贵州教育事业、贵州大学发展以及为中西部高等教育事业奔走呼吁所做的工作和贡献,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我‘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特别贡献奖’荣誉,并给予50万元人民币奖励。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便萌发了将这50万元全部捐给贵州大学,设立贵州大学‘郑强奖助学基金’的想法。我的举动,感动了全国许多教育界、科技界人士、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其中包括15名院士和20多名长江学者,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向‘郑强奖助学基金’捐赠了1000多万元。”如今,“郑强奖助学金”每年评选一次,已累计资助和奖励数十名学生。今年5月27日,郑强再回贵大,参加2021年度贵州大学“郑强奖助学基金”颁奖仪式。在文末,郑强祝福贵州大学:当前,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国内外影响力日益增强,服务国家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更加凸显,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我由衷地高兴!今年,贵大喜迎120周年华诞,作为一位曾在贵大工作过的老师、校长,对贵大不仅有着浓浓幸福的怀念,更怀着满满美好的期待。公开资料显示,郑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2年6月任贵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6年12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2020年4月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