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有一支骨干力量——辅导员。他们陪伴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拨开迷雾,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2017级第二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临床医学院第六十党支部书记金川便是一名有着14年工作经历的资深辅导员,他是学生们信任的良师,也是能推心置腹的好友。
近日,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公布,金川入围2021年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做离学生最近的“知心人”
辅导员,工作看似平凡琐碎,却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遭遇低谷的时候第一个想到你?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不论遇到好事坏事都愿意与你分享?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把你的话听到心里去?
金川说,曾经他也遇到过困惑,只有不断学习、总结、提升,才能成为离学生最近的那个“知心人”。
2018年9月的一天,一个曾经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的学生,因为考研的压力太大,进入了复习瓶颈期,并引发了病情的反复。而家人不支持她想跨专业考研的想法,也让他感到迷茫和焦虑。知道情况的金川,一边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边联系心理门诊医生帮助他们稳定病情,同时,多次和学生家长沟通,说服家长支持鼓励学生。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学生顺利考上了国内某知名大学的研究生。
金川带过的学生中,在校期间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中重度抑郁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有24位,无一人在校园内发生安全意外。其中已经毕业了11人,全部顺利就业或者升学,其中7人考上了研究生。在金川的辅导员生涯中,从未出现过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安全责任事件。为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金川利用业余时间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努力用更科学、更专业的手段帮助学生。
“作为辅导员是静待花开的过程,其间可能会遇到各种曲折,但看到学生们一步步成长,成熟,真的是一个美好的过程。”金川说,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在学生需要理解的时候给予支持,在学生需要关怀的时候给予温暖。辅导员要做的,是去欣赏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与独特性,越过那些听上去冰冷的语言、看上去棘手的问题,看到学生背后的深层期待,并持续给予深度的关注。
做有温度的思想“引领者”
并非所有的困惑都是生活的困惑,并非所有的困难仅靠陪伴与鼓励都能解决。
“老师,我到底该考研还是出国?”
“老师,奋斗的意义在哪儿?”
“老师,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等等问题,“知心朋友”的角色可以加深师生的信任,但只有“人生导师”的角色才可以真正去引领学生,拨开他们成长中思想的迷雾,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在金川所带过的学生中,可谓人才辈出。曾经学校五个主要校级学生组织的主席都是他的学生;有在全省多次夺冠的运动健将;有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比赛的文艺骨干;有毕业后8年就成长为学校附属医院科室主任,获得自然科学基金的年轻专家;也有在基层踏实工作,在新冠疫情面前勇于担当的抗疫先进.....
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100多人考入了985、211学校攻读研究生;根据不完全统计,他现在所带的2017级学生在考研报名时,已有超过70%的学生已经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超过40%的学生,已经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和人生追求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规划。
针对近年来学生中出现的理想目标缺失导致的诸多问题,金川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激发学生潜能,把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融入到学生思想教育中,引导学生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远大理想,树立科学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也是西南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迷茫与困惑,我也曾经体会。我要做的就是以自己对专业的了解与深入为背景,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专业的指引,让他们更加科学地规划未来,目标更清晰。”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金川利用业余时间获得了职业生涯规划师(GCDF)资格证书,并承担了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在2021年四川省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他指导的两位学生均入围全省前十,他本人也被评为“最佳指导教师”。
做永不停歇的“追求者”
在学生工作一线坚守了14年,金川感慨学生工作是一个非常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事业,不能有半点侥幸和懈怠,常常半夜一个电话就直奔学校,周末节假日无法陪伴家人,“有时自己的孩子也会抱怨,‘爸爸只知道陪别人家的孩子’。但我热爱这份工作,我把培养学生成长当成人生最大的价值体现。所以我乐在其中。”
从事辅导员工作,不能只埋头苦干,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总结工作存在的问题,摸索新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辅导员不是‘保姆’,优秀的高校学生辅导员不应只满足于‘学生不出事’,应当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既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技巧,也要懂得带领学生进行班团建设、学风建设;既要擅长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也要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网络新媒体技术开展工作;既要能熟练应对校园危机事件,也要熟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专业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履行辅导员职责,真正符合党和国家对辅导员的职业要求。”
金川说,他们必须要提炼工作,形成系统的科研成果和理论成果,才能有助于建设“职业型”“专家型”的辅导员队伍,才能有助于更好的把握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涵,培养出更多更加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人才。
刘墨 路霞 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