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中,山东胶东半岛最大的军事武装力量莫过于国民党暂编第12师赵保原部。赵保原本是皇协军,后被国民党收编,但他仍然暗中与日军混在一起,还组织什么“抗八联军”,和日军一起联手,与八路军为敌。因此,他也是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最大敌手。
为此,许世友与他进行了多次较量。
其中,许世友与他的碉堡战,最有意思,也成为许世友最终击败赵保原的杀手锏。
全面抗战开始后,赵保原依仗日军,在胶东修筑了不少的碉堡,遍地是碉堡。许世友如何与他进行碉堡战?
他的办法是以碉堡对碉堡!
经过多次战斗后,赵保原的顽军屡遭八路军的打击,到了1940年,赵保原唯一的希望就是依靠日军和他煞费苦心修起来的那些一座座碉堡,为此他对士兵打气说: “我们修好碉堡,土八路没有炮,看他们怎么办?只要皇军下乡‘扫荡’,我们就得救了。”
但是,日军在胶东半岛的西部“扫荡”,被许世友连打带拖,弄得疲惫不堪,并伤亡很大,完全无力再顾及赵保原。赵保原只好率部守在发城一带的碉堡里,死不出来,欺负许世友没有炮,攻碉堡不下。
这时候,许世友很艰苦,部队不仅没炮,连炸药也没有,但是他说:“我们有无畏的战士,有战胜敌人的信心和智慧。敌人修碉堡,我们也修碉堡,用碉堡对碉堡。用我们的碉堡来对付敌人的碉堡。”
怎么碉堡对碉堡?
就是在赵保原的顽军碉堡边,八路军也修碉堡,用碉堡围住顽军的碉堡。
八路军修碉堡时,敌人开火怎么办?又如何在敌火力下修筑碉堡呢?
每当夜幕降临后,许世友一声令下,八路军的机枪射手和阻击手们就进入了阵地,准备封锁赵保原顽军的碉枪眼。接着,战士们背着枪,推着装满泥土的木箱和柳条筐,从四面八方匍匐前进着。只要敌碉堡枪眼火光—闪,八路军的机枪射手和阻击手便立即还击。其他战士们爬到敌碉堡前,立即把事先准备好的木箱、柳条筐堆积起来,再围上积土,就这样,一座简易的碉堡就修起来了。
这样的土碉堡越来越多,赵保原的防御体系就被许世友分割得七零八落。八路军依托着这些土碉堡,把赵保原的手下们死死地围起来。
这样,那些敌兵既不敢外出,也不敢露头,就被困死在碉堡中。
许世友的这个“笨”办法,是不是很高明?
许世友把伪军碉堡围起来后,日军也不敢来救援,于是八路军对碉堡内的顽军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把“不当汉奸”的宣传单散发到敌碉堡中,有的写成醒目的大标语,贴在席子上,竖在敌碉堡前,大喇叭也不停的向赵保原的官兵们日夜不停地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赵保原和大小头目毫无对策。
每到夜里,那些顽军士兵就溜出碉堡,悄悄跑到八路军这边来投诚。赵保原着急了,想出一个“绝招”,竟然用铁链子把士兵们像拴螃蟹一样,五六个拴在一起。
谁知道,手下本来是一个个地溜,后来竟一群群地跑。
在围困,分割、瓦解敌人的基础上,1940年7月,许世友下令攻击发城。7月26日,八路军一举打下发城北山的三座大碉堡。发城之敌到了最后的阶段。
次日深夜,“啪!啪!啪”,枪声划破夜空,赵保原的部队开始逃跑了。赵家班子的军官们驱赶着被拴成一串串的士兵,一堆堆、一簇簇,狼狈而逃。八路军和附近的乡亲们手持各种武器向他们冲杀过去,枪炮声、喊杀声、马嘶声、锣鼓声、军号声响彻田野。敌人溃不成军,一片混乱。
这个时候,赵保原“发明创造”的“绝招”,给八路军和老乡们抓俘虏提供了方便,抓住铁链子,一捉就是一串。当夜就捉了两千多人。
经过5个月与赵保原碉堡对碉堡的较量,许世友打散赵保原的部队两万余人,俘虏8000多人,把赵保原逐出了胶东的腹心地带,并且许世友胶东八路军的根据地面积和兵力,均超过了胶东任何一个敌人。许世友也高兴地说: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折。从此以后,胶东的敌人再也无力单独向我们进攻了。”
打败了赵保原后,许世友和他的八路军成为了令日、伪、顽军闻风丧胆的“胶东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