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金兀朮,很多人知道,他是岳飞的死敌,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坏蛋。也许你知道他很坏,但你肯定想不到他有多牛。关于他的小说、评书等文学作品虽然有不少虚构的成分,但在历史上,金兀朮的确实有其人,而且是金国出类拔萃的政治家、军事家。
如果抛开狭隘的民族观,换一个角度去看,他其实对整个国家历史进程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不得不承认,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
一、金兀朮是南宋“恐金症”的制造者
金兀朮本名完颜宗弼,年轻时勇猛过人,精通骑射,是一员身先士卒、勇冠三军的骁将。1125年攻宋,他虽是东路军的一员偏将,却懂得只有集中兵力、诸路合围才能取胜的道理,并能从大局出发,及时劝止了金军中的机会主义者,实现了合围汴京并取得了胜利。
正是由于他智勇兼备,才能迅速地得到提拔和重用,不过二、三年的功夫,已擢升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到1129年已出任“右监军”,升为一路大军的主将,率军从登州入海,攻破南宋三十多个州,并一直把宋高宗等人赶到了浙东南的海岛子里,可以说是打出了当时金朝的国威和军威,并使以南宋朝廷患上了“恐金症”。
二、金兀朮是金军“拐子马”的发明者
1130年的进军江南,虽取得了重大胜利,但长途奔袭,将士疲惫,加之不习水战,后方不稳,都使得金军不得不从两浙一带退归。结果在渡江北归时,遭到韩世忠部的阻击而过不了江,陷入窘境。但他临危不乱,找到了破海舟的计策,一夜之间偷偷凿渠三十里,一举突破封锁,完成转移。
这使他从中吸取了教训,开始认识到双方力量的对比已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必须改变策略,作长期的打算。故当粘罕等将领仍坚持认为可以伐宋时,他以养兵储粮为由表示异议。尽管因此而遭到了讥讽,却成功地阻止了他们的蛮干。
金廷采纳金兀朮的建议,一方面利用降官刘豫打造了伪齐傀儡政权,同时派秦桧回到南宋,破坏抗金斗争;另一方面巩固金国在华北的统治,并集中力量解决陕西问题。
金兀朮本人则兵指陕西,在1130年九月的富平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宋军三四十万之众,一举而夺占五路之地。但在陕、川交界的和尚原、大散关一带的拉锯战,使金宋战争转入了相持阶段。而且在此后的五六年中,金兵是负多胜少,士气每况愈下,再加上朝中权力斗争的激化,都使得形势逐渐有利于南宋。
在这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兀朮利用战争间歇,着手整顿军队,改进装备,以重甲武装精锐骑兵,建立了一支以“拐子马”为名的“常胜军”,凡攻打难下之城及紧急时刻,皆投入这支部队,屡建奇功。
三、金兀朮是金国“出将入相”的成功者
金太宗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斗逐渐激化。宗翰等人都在觊觎皇位,尤其是宗磐、宗隽、挞懒等辈,根本就不把金熙宗放在眼里。又由于宗磐等专横跋扈和拉帮结伙,朝廷内部的党争更加激化。
可是兀朮却没有卷入其中,而是静观其变。直到1138年,他帮助金熙宗一举铲除了宗磐、宗隽与挞懒集团,为金国化解了一场重大政治危机。金兀朮由此被晋升为金国都元帅,总揽金国军事大权。
此后,兀朮等开始准备伐宋,以纠正此前在军事上的失地失策之主,此举获得朝野上下的共同支持与合作。同时,他也对南宋方面的情况做了认真的分析和估计,并在出兵之前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1140年五月,金兀朮率领大军,立即分兵四路出征。宋军仓猝应战,准备不足,河南诸郡望风奔溃。仅用了一两个月,豫、陕多地即相继收复,取得了相持阶段以来的重大胜利,南北对峙的局势由此形成。同年九月,兀朮再次扶助金熙宗铲除了希尹集团,肃清了朝堂。不久,宗干病死,兀朮得以出将入相,真正掌握了全国的军政大权。
四、金兀朮是宋金“绍兴和议”的推动者
收复河南、陕西后,金兵又乘胜进击淮北,但打到顺昌时,刘锜所率领以八字军为主的宋军以少胜多,重创金军。自进入相持阶段以来,金方已无优势可言,当时金军的士气低落,尤其是汉军本来没什么斗志,一些人更是经常暗地里向宋军通风报信,致使前此“所向无前”的常胜军,也在这场战役中“十损七八”,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在此前后,其他诸路金军也相继败北。
此后,经过多次较量,金军屡遭败绩,兀朮进一步意识到敌强我弱,不能再打下去了。于是他决定摆脱好战思维,改变现有的僵持局面,那就是积极策划金宋议和。这倒是正中宋高宗下怀,即于九月派使节去金通问。兀朮于十一月遣使到宋,双方达成了史上著名的“绍兴和议”。
和议的签订,无疑是金国的重大胜利,堪称兀朮所建树的不世功勋。但也必须指出,在当时对抗的双方谁也吃不掉谁的情势下,继续打下去对哪一方都是不利的,故能够及时地结束了南北之间长达15年的对抗和战争,不仅使两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免遭杀戮和浩劫,而且有利于双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恢复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