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开国中将曾在国外遭受酷刑折磨,17年后得以报仇

开国中将中有这样一位将军,战场上一马当先,私底下爱兵如子。在国外时,他曾被殖民者施以酷刑,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报这个仇等了整整17年。1997年9月23日,在香港回归两个月后,他安心离世。他就是卢胜将军。

这位开国中将曾在国外遭受酷刑折磨,17年后得以报仇


开国中将卢胜(1911年11月5日-1997年9月23日)

1911年11月5日,卢胜出生在广东乐会县(今海南琼海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个海员,母亲在家务农。卢胜5岁丧父,8岁丧母,是祖母把他拉扯大。祖母病逝后,无依无靠的少年卢胜在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工农讨逆团,担任共产党地下交通员。

辗转东南亚做大厨,遭受酷刑

1928年,国民党开始第一次“围剿”琼崖苏区,卢胜被迫逃到东南亚,从此拉开了一段传奇的序幕。

1932年春节前,卢胜来到新加坡后,在一艘海轮上当起了厨师。这是外国人的海轮,要做符合洋人口味的食物,卢胜就跟着师傅学。洋人喜欢吃烤面包,卢胜就翻着花样烤出各种口味的面包,深得洋人顾客称赞,牛肉汤就更不用说了,很多顾客上船点名要喝卢胜烹制的牛肉汤,别人做的不喝。轮船经常跑南洋各地,大厨卢胜的名声也响遍了东南亚。

卢胜表面上是个大厨,其实真实的身份仍然是一个革命者,到了哪里,就在哪里宣传革命思想。比如新加坡有很多华人,他们受尽洋人欺负,心向革命,卢胜就把国内的革命经验传授他们,教他们如何和英国人作斗争,由此引起英国人憎恨。有一次,他因帮助被无故解雇的工友而与工头发生冲突,英国殖民者趁机认定他是共产党煽动闹事,随后被英殖民当局以“共产党闹事”罪名关押3个月。这3个月里,英国人给卢胜上了酷刑,把他绑在刑床上,身上放上大冰块,四肢处也放上冰块。这种刑罚刚开始不是特别痛苦,不过随着时间的延长,冰块的凉气开始侵入身体,血液,骨头,再侵入骨髓……卢胜遭虽然遇酷刑折磨,却始终不吐露一个字。威逼利诱都不行的英国人只好以“危害社会治安”的罪名把卢胜驱逐了新加坡,但因此也落下了严重的病根,患上了支气管炎,特别在寒冬时候,会一直咳嗽。卢胜妻子姜斑华回忆,每到冬天,卢胜常咳到夜不能寐,几十年来床边都会放着一杯热水。

这位开国中将曾在国外遭受酷刑折磨,17年后得以报仇


卢胜与妻子姜斑华

回到海南的卢胜带着心中的革命理想与那一股子韧劲儿和拼劲儿,决定按照南洋党组织早先提供的线索,去厦门闯闯。战争年代,这一别,也让这个“海南仔”彻底离开了家乡。

在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卢胜被安排在“咖啡馆厨师” 这样的职业掩护下做地下交通站的工作,1932年10月,卢胜经杨全明(新加坡早期共产党员)介绍,在厦门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也正是在这一年底,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根据卢胜的要求,将其调往活动在闽南(南)靖、(平) 和、(漳)浦地区的闽南红3团参加军事斗争。

卢胜的戎马生涯由此展开。

“漳浦事件”意志坚定

1937年7月16日上午,闽南红3团近千名指战员按照同国民党驻军157师签订的“六· 二六”协议要求,为合作抗日,由团长何鸣率领,在漳浦县体育场集中点名、整训。队伍被图谋已久的157师包围缴械,酿成“漳浦事件”。

这位开国中将曾在国外遭受酷刑折磨,17年后得以报仇


“漳浦事件”发生时,闽粤边红军被关押处——漳浦县城孔庙。

卢胜当时已洞察到敌人有所企图,便责问何鸣:“集中部队干什么?我不干!”这时候,157师参谋长张光前带十余名护兵已“威风凛凛”地冲到部队面前,假惺惺地说:现在国共已合作抗日,要你们集中主要是训练一下,先放下枪,训练用不着带武器。指战员顿感情势不对,几乎同时拉开枪栓准备迎战。张光前见势,指着预先埋伏在四周的火力点威胁:要不要放下枪?你们考虑。危急关头,卢胜示意何鸣指挥武装反击,但遭到何鸣拒绝,何鸣在向157师提出抗议后,要求部队服从命令,把枪放下,等党中央来处理,还带头卸下腰间的短枪,指战员们也只好悲愤地把枪扔在地上。就这样,近千名红军被敌人一枪不发地缴了械并监禁起来。当天深夜,卢胜和王胜等商议,趁敌不备,带领一批骨干冒死突围。

这支劫后余生的队伍,后来在极其严酷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并重新组建了红3团,特委决定由卢胜担任团长兼政委。

这位开国中将曾在国外遭受酷刑折磨,17年后得以报仇


抗战初期,左起:张鼎丞、张云逸、卢胜在一起。

“漳浦事件”惊动了毛主席,主席对此事极为重视,并与张闻天、叶剑英亲自过问此事,经过与国民党当局多次严正交涉,敌人不得不如数交还我人员、武器。后来,毛泽东针对不少人在统一战线中谁领导谁的模糊认识,以何鸣为典型提醒全党同志注意“何鸣危险”,要求大家学习卢胜,走针锋相对、敢于反抗的“卢胜路线”,还说他是“革命的卢俊义”。

这位开国中将曾在国外遭受酷刑折磨,17年后得以报仇


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旅长陶勇(左三)、政委卢胜(左二)与东南警卫团负责人合影。


指挥作战 出生入死

解放战争时期,卢胜率领的部队活捉敌中将师长周毓英、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官区寿年。全歼敌25军,击毙“徐州剿总”黄伯韬。1949年2月,卢胜参加渡江战役,率部突破镇江、江阴之间的国民党军江防,切断了沪宁铁路和宁杭公路,在溧阳、郎溪、广德地区,歼灭了由南京等地南逃之敌5个军的大部。在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时,英国的紫石英号护卫舰妄图阻止我解放军的行动,时任第三野战军第23军的政委卢胜想起曾经在国外英国人对他的酷刑折磨,毅然下令炮轰紫石英号,被一顿炮轰的紫石英号仓皇逃窜,舰长斯金勒阵亡,震惊了世界。卢胜也算得以报仇,只是这个仇等了17年。

这位开国中将曾在国外遭受酷刑折磨,17年后得以报仇


紫石英号护卫舰

1952 年7月,第23军接受入朝作战任务,在上海嘉定地区按志愿军编制序列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钟国楚任军长,卢胜任政治委员。第23军在朝鲜进行了7个月艰苦的防御作战,共作战109次,歼敌14768人,缴获各种枪炮558件,击落击伤敌机434架,击毁击伤敌坦克149辆,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这其中尤以“丁字山”阻击战及石岘洞北山反击战最为精彩。丁字山战略位置重要,1952年冬,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决定向我军23军201团1连驻守的205高地即丁字山发动一次陆空联合进攻。我军顽强抵抗击退了敌人多次集团冲锋。在挫败敌人多次进攻的基础上,卢胜在军党委会上提出“积极歼敌,把斗争焦点推向敌人前沿”的方针, 1953年3月,为配合友邻第四十六军反击上浦防守之敌,23军以67师反击石岘洞北山,近距离给美军重击,与美军反复争夺6天5夜,杀伤3500 余人,巩固了该阵地。

这位开国中将曾在国外遭受酷刑折磨,17年后得以报仇


钟国楚和卢胜(右)在朝鲜战场上

1955年,卢胜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下连当兵 重情重义

1958年9月,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决定,高级领导干部每年要下连当兵一个月,重温士兵生活,做到同吃、同住、同操练、同劳动,践行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福建省军区党委研究安排,由时任省军区政委的卢胜,率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于重远、保卫处处长刘维新和宣传干事,首批到驻闽南东山岛部队当兵。卢胜下连当兵期间,凡有战士生病,他必亲自下厨掌勺做病号饭,端到患病战士床前。有的战士衣服在摸爬滚打中撕破了,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拿出随身携带的针线包,帮战士缝补衣服。

那时连队开辟有菜地,每天晚饭后,是各班到菜地浇水施肥的时间。卢胜总是主动抢重活干。在劳动中,他给战士们讲形势,激励大家确立为祖国守海防,保卫人民安宁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争取做军政双优的好战士。

一个月的当兵生活很快过去。11月22日,连队召开了军人大会。连长霍玉强在大会上说:“来我们连队当兵的卢胜中将,红军时期打败过白军,抗战时期打败过日军,解放战争时期打败过蒋军,抗美援朝战争又打败过美军,身经百战,战功累累。这次到我们连队当兵,处处以普通一兵要求自己,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他们要离开我们连队了,但给我们留下了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们要把连队建设成守岛的钢铁堡垒。”霍连长的话音一停,全连掌声雷动。与卢胜将军朝夕相处的战友们无不感到无比的荣耀和自豪。

卢胜将军的故乡情

战场上的磨砺造就了卢胜爽快与真诚的性格。曾因担任卢胜秘书而与他共事多年的张造勋在其回忆卢胜的文章中写到,卢将军对待上门拜访的人总是“请他到家里来”,对待过去不认识的人总是“这次就熟悉了”。卢胜儿子卢晓愉说,父亲在退休后最爱与朋友小聚,喜欢招待来自各地的友人。卢胜在1932年离开海南后,因公务繁忙,偶尔有机会回琼探亲。“但只要是家乡人来了福州,父亲一定都是热情接待, 听他们讲海南的发展和新变化。”

卢胜离开海南时仅22岁,在他87岁于福州病逝前,虽已是离家一甲子,但他却依旧操着浓重的海南口音。“我父亲一辈子都操着浓厚的海南口音,这里是他的故乡,牵动着他的心。”卢晓愉说。除了一口乡音,卢胜还有一个习惯也极富“海南特色”。“父亲特别喜欢喝咖啡,每天都要喝。”呷一口咖啡,品的是一段曾经的沙场经历,念的是一份忘不了的故乡情怀。“直到他后来病重时,他还依然喜欢听我给他讲海南的事情。故乡一直让他牵挂于心。父亲的遗愿就是再踏上故土,现在他人回不来,我们送他的勋章回归故里吧!”卢晓愉动情地说。

这位开国中将曾在国外遭受酷刑折磨,17年后得以报仇


追悼卢胜将军

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卢胜将军拖着病重的身体,忍着痛咬着牙看完了直播,当英国旗帜在香港落下的时候,这位老将军笑了,笑得很开心。在香港回归两个多月后,1997年9月23日,卢胜老将军离开了人世,享年86岁。


本文系祖国网据相关历史资料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756 字。

转载请注明: 这位开国中将曾在国外遭受酷刑折磨,17年后得以报仇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