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固有印象中,不同性别的行为差异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比如男生喜欢玩具车或球类运动,女生则偏爱洋娃娃。我家的2个娃,刚好是男生和女生,喜好的确有很多不同。
那么在网络世界里,男生和女孩的行为又有那些不同呢?如果你也是一名青少年的家长,你会发现男生热衷于打游戏,女生爱在社交媒体上浏览八卦。
最新的研究发结果可以解释这种行为差异,因为男生和女生的大脑,生来就有所不同。
男生沉溺于电子游戏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神经生物学与行为学教授拉里·卡希尔(Larry Cahill),花了20年时间来研究男女大脑的差异。
他纪录到了一些青少年男生被迫关掉电子游戏时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以及一些新大学生面临的生活挑战,即如何在没有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兼顾学业和游戏时间。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7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十几岁青少年受访者中,41%的男生承认在电子游戏上花费过多时间,而只有11%的女孩子表示平时喜欢玩电子游戏。
男生们在网络上的活动轨迹,比女生有显着增多的部分就是玩网络游戏;他们在网络上下载音乐、影片、应用软件、查阅新闻和实用资讯等行为,也都是男生远多于女生。
耶鲁大学精神病学教授马克·波坦扎(Marc Potenza)曾与中国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找出了为何男生比女生爱玩游戏的原因。
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等工具来观察孩子们的大脑活动,他们发现男生在看到打电玩的画面时,比女生驱动了更高的、奖赏和渴望相关的神经反应;此外,参与成瘾研究的大脑区域,男生在游戏后的激活程度比女生的更高。
女生受“图片分享”网站吸引为什么女生们没有类似的问题呢?
相较于男生,大多数女生对电子游戏似乎有着更强的掌控能力,但她们在社交媒体上所花费的时间,则比男孩多很多。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数据显示,通常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喜欢使用Facebook、Instagram和Pinterest等社交平台。
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罗莎娜·瓜达格诺(Rosanna Guadagno)指出,许多女性之所以更容易被“图片分享”此类的网站吸引,是因为她们更喜欢和人交流、渴望借此找到彼此之间的相似点。
同时,她们更怕错过了身边亲友的近况而导致来日信息不对等,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因素居多,她们也会随时关注社交媒体上的更新内容。
来自美国芝加哥郊区的利兹·雷普金(Liz Repking),是一名网络安全专家,同时也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就亲身见证了儿子和女儿在屏幕使用行为上的差异。
今年初夏,15岁的小女儿向她坦露,手机有时候令女儿抓狂,因为她随时要follow朋友的动态,并点赞评论,这占用了她太多时间。
而利兹21岁和18岁的儿子似乎没有太多这方面的顾虑,他们使用社交软件大多是为了跟朋友们保持联系,也没有女儿那种一定要随时注意他人社交动态的“使命感”。
“跟男生相比,我认为她承受的同龄人压力更大。”
于是,利兹决定给女儿施加一些网络管控,比如每天不能玩手机超过3个小时,减少登录Instagram的次数等。
当她一周后问女儿的情况,对方表示一天只看3次Instagram,如今已经完全赶不上其他人的更新动态了。
男生易游戏成瘾,女生易遭到网络霸凌这些网络行为倾向,会带来不同的问题行为。
对男生来说,游戏本身就具备让人上瘾的设计,过度沉迷不仅会打乱作息时间、降低睡眠和运动质量,还会影响平日的学业成绩。
而长时间呆在网络世界,不走出去跟人接触,男生会比较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也不太擅长和人面对面互动。
对于女生们来说,频繁依赖社交媒体则容易让他们陷入抑郁和焦虑之中。
比如在美国,青少年女生会为了躲避父母的网络追踪,自己私下购买廉价的一次性手机(burner phone),或者下载消除社交痕迹的插件或应用。
已退休的高科技犯罪侦探瑞奇·威斯托基告诉《华尔街日报》说:“在美国的几乎每一所高中,都有一个出售一次性手机的孩子,这些手机都放在学校的储物柜里。”
在一次性手机越来越盛行的美国校园,父母根本无法捕获到孩子的网络轨迹,由此衍生了很多触碰不到的网络安全死角,霸凌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如何当好孩子网络世界的“守门人”耶鲁大学精神病学教授Marc Potenza表示,了解这些差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的大脑还没有跟上现代瞬息万变的科技世界,这也是为什么孩子的网络行为时常会让父母们感到困惑不已、不知所措。
与其因一味禁止孩子使用屏幕,不如透过正确的引导来让孩子认识潜藏的危机。
孩子低龄,实行有原则的管控是必要的;孩子迈入初高中,充分的沟通和理性讨论缺一不可,去问他们问题、帮助他们理解,你会发现,最后他们的期望其实和你的并没有相差太远。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已经慢慢能理解广告资讯的本质,关于媒体内容也初具经验了,更多时候他们只是活在父母的屏幕监控之下,这时候你应该适当调整此前定好的屏幕使用规则,但还是要严格执行。
美国青少年心理学家丽莎·达摩尔(Lisa Damour)博士认为,父母可以先观察青少年子女的自我控制能力,再决定如何逐步放手。
她建议父母在给孩子智能手机时,双方可以拟定一份“手机合约”,帮助青少年记住一些网络行为规范。
不同家庭可以自行决定合适的合约内容,但在几个大原则上不能妥协:开车时不能传送简讯;决不发送不恰当的照片或视频;永远要让父母找得到你。
此外,也有学者建议父母可利用过滤软件、屏幕时间管理等APP帮助孩子提升网路安全,借此父母和孩子都可以自我检视屏幕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