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雄曹操的传奇人生(二):统一北方,结束军阀混战
面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状况,甚是痛心的曹操在《蒿里行》中写道: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这首诗从关东建立讨董联军起,阐述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现实,以及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诗真实深刻地描述了当时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被后世称为汉末实录的诗史。
献帝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杀死之后,董卓的关东同盟军也随之解体,社会陷入了豪强割据的大混战中。
在这个过程中,曹操通过镇压黄巾军收编青州兵,进一步扩充了自己的实力,建立起了自己立足的地盘。
公元196年,曹操接受谋士荀彧的建议,将汉献帝接到了自己的大本营许(今许昌市东部)并定许为都城。
在这场群雄割据混乱局面中,曹操上演了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戏。
从此,曹操开始一面用皇帝的名义封官号令调度中央朝政,一面亲自率兵征讨北方的割据势力。
经过几年激战,曹操先后灭掉了杨奉、袁术、吕布军阀,收降张绣,逐走刘备,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实力迅速增强,不仅保卫了都城许的安全,而且也逐步巩固了他在中央政权中的核心地位。
曹操统一北方,不单在于他精兵善战的军事谋略,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推行的屯田政策。
东汉末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土地荒芜,粮食奇缺。
到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的军队甚至要以桑食为食物,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当时的粮食是多么的奇缺。
所以说在这一时期,任何军事集团要想站得住脚,除了要有兵力,一定还要有充足的粮食供给。
于是曹操颁布了《屯田令》以发展农业,同时还兴办水利,缓解旱情。
屯田制把大量无处栖身的流民,和战败后没被曹操收编入青州兵的黄巾军安置到了生产线上,不仅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军粮和饥荒问题,更有利地稳固了当时的社会秩序。
屯田制的推行使得曹操的经济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则让曹操在政治上占有了充分的主动权,这些都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有力条件。
此时,一直图谋称霸中国北方的袁绍开始意识到,这个儿时的玩伴讨伐董卓时的下属,转眼间变成了自己最强劲的对手。
建安五年,袁绍先是公开了讨伐曹操的檄文,大骂其为"赘阉后代",随后又派大将颜良等渡过黄河围攻白马城。
十万精兵集结在黎阳,准备南进直取许昌,曹操为了解白马城之围,从官渡率兵北上,自此揭开了官渡之战的序幕。
在这场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先是从黎阳退守到了官渡,诱敌深入,取得白马城战役的胜利。
而后又等待合适战机,出奇兵烧掉了袁绍设在乌巢的粮库,断了袁军的后路。
在对方军心动摇之际,曹军全线出击,击溃了泱泱十万大军,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也正是这场官渡之战,直接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后,曹操很快讨平了袁氏兄弟,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紧接着又北征乌桓,最终统一了北方。
在征伐乌桓班师回兵的途中,曹操路过当年秦始皇、汉武帝都曾登过的碣石山,怀古念今心潮澎湃,提笔写下了雄浑苍劲的著名诗作《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句气势磅礴,格调雄放,充分展示了一代豪杰吞吐日月的高远志向与豁达胸怀。
东汉时期的乌桓是我国当时北方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当时的乌桓也是曹操心目中东北方向的一个很大的隐患。
建安十一年,乌桓攻破了幽州,十余多万户汉民成了乌桓的俘虏。
这一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这使得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并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征讨乌桓的胜利巩固了曹操旗下的兵力,也为他第二年挥师南下,实现全国统一的理想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知,此时的曹操在创作这篇诗作时的心情或许如同眼前的海水一样,汹涌澎湃。
沉浸在豪情壮志之中的曹操,途中又写下了另外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兴会淋漓的笔调充满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统一北方后的曹操并不满足于眼前的功绩,他壮志满怀统一全国,当时统一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盘踞在江东的孙权。
公元208年,刚刚结束北伐的曹操没有休顿就急切的向南进兵,在顺利的攻克了荆州之后与孙权刘备联军隔江对峙在赤壁之下,历史上又一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一触即发。
然而兵无常胜,在这场战役中,熟读兵法的曹操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以至于功败垂成。
为解决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晕船的问题,曹操下令将所有船只都用锁链相连,减弱风浪颠簸以求平稳待机攻战。
当时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兵力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周瑜认为持久战对自己是不利的,于是他听取部下黄盖的建议,针对曹操连环船的弱点准备进行火攻。
黄盖派人给曹操送了封伪降书,随后带了数十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船出发,然而曹操对黄盖诈降之计的轻信了孙刘联军一个千载难逢的破敌机会。
黄盖率领的火船冲向曹营,被锁链连结在了一起的曹军战船很快就起火燃烧,紧接着战火延烧到岸上的营寨。
曹军大乱,孙刘联军趁势攻击,一举击溃了曹操的军队。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原本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兵力强于孙刘两家数倍,但是北征乌桓又顺夺荆州的战果使曹操的骄傲情绪逐渐滋生,最终埋下了处敌不慎的因子。
此外还有一个时常被世人所忽略的兵败原因,那就是疫病。
据《三国志》记载,赤壁大战曹军多为北方人,当时到南方水土不服,染上疾病,瘟疫流行,战斗力大减,所以最后铩羽而归。
曹操也曾写信给孙权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赤壁之战是曹操能否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然而这次战役的失败并没有浇灭掉他的雄心壮志。
一天晚上,曹操在江面上宴请诸将,酒后作下《短歌行》感慨而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赤壁之战的失败使曹操丧失了统一全国的绝佳时期,赤壁的一把火已经让曹操一统华夏的梦想破灭。
为此他后来又做出了多次努力,西征马超、韩遂,并与东吴孙权多次交锋,也曾联吴打击过关羽。
但是,一统天下的历史机遇失不再来了。
赤壁大战之后,曹操于公元215年平定关中,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这时,刘备占据西南地区的四川盆地,孙权占据了江东一带,曹操统一了北方。
晚年的曹操很少打过像官渡之战那样酣畅淋漓的大仗了,对马超、孙权的战争均为防御性战役,对待关中的张鲁也是以逼降为手段而获胜
从《度关山》一诗隐约的可以看出,此时的曹操在军事及政治思想上的些许转变。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诗句中阐述曹操对生命的重视态度
此时已主政多年的曹操,领悟到了天地间,人为贵的真谛,深切体会到社会安定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他希望通过休养生息来使百姓安定富足,同时提倡执政者廉洁奉公的为政原则,诗中所倡导的治国安邦的鲜明理念,也多为历代有作为的君主所称道。
建安二十五年,成就了千秋伟业仍旧壮心不已的一代英豪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这一年,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一生做官四十余年,曹操大部分时间在河南地区度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曹操凭着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最终削平了北方的割据势力,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的军阀混战局面,统一了北方,对于安定人民生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历史上对曹操此人的评价极具争议,但不管怎样,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战争之中的曹操不仅有着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还有着知人善用的任人之明,在他的心中谙熟着天下之争即人才之争的道理。
那么,曹操究竟是持有怎样独特的人才观才使得那么多的名将谋士归于麾下呢?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
【来源:历史研究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