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宋朝文书

清平乐:宋朝文书

这是北宋朝堂面圣奏事时用到的辅助性文书,也是文书的一种,它的作用一方面作为向皇上奏事时的参考,另一方面,奏事完后呈给皇上批示的文书。札子是宋朝一种重要的公文文种,也是宋代奏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是一个我们今天就从札子的盛行来看看,宋代的皇上和宰相权利的斗争。
1.札子的前身——文书
宋朝可以说一个以文书治天下的朝代,文书在宋代不仅数量众多,在许多政务的运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宋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乃至研究宋朝的政局形势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
在欧阳修的《归田录》中记载:“唐人奏事,非表非状者谓之牓子,亦谓之录子,今谓之札子。饭群臣百司上殿奏事,两制以上非时有所奏陈,皆用札子。”
以上说的是,宋朝的各级官员向朝廷奏事应当使用奏折,并且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层层传递。
2.札子在宋朝的地位可谓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宋朝的文书,札子绝对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文体。宋朝札子的使用量远超前朝,札子作为公务文书在宋代很受官员的喜爱。
清平乐:宋朝文书

“扎”原指薄小的木片,在古时候人民把它当作纸张使用,用来记录一些事情。“扎”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南史》中记载到,宋明帝泰始元年,黄纸扎作为国家授予官位的凭证。唐代皇帝有时用书信形式发布命令、指示,成为御札。所以其实札子作为公务文书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
札子作为宋代兴起并广泛使用的文种,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宋代政治体制成就了札子。同时公文札子也较为集中的反映出宋代政治局势的变迁。
宋朝许多词人都是写札子的高手,他们自己的满腹才华也在札子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造就了许多札子名篇,如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陆游《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等
3.札子也分还有上行札子和下行札子
但是札子却渗透到宋代文书运行的各个层面,不仅有上行的奏事文书,也就是奏札,还有下行的诏令文书官府文书。
上行札子,拥有上奏或者向上级官员进言议事。具体又分为两种,一是群臣上朝面圣奏事,大臣上奏皇上的札子,又成奏折。但是奏折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政事堂等机构。其二是下官上书向上官陈述或议事。这种札子多少下向上,为了处理事务,官员向上级进言的,后来这种札子逐渐演变成书信札子,用于推荐自己或者身边的人。
清平乐:宋朝文书

而这下行札子,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皇帝下发诏令,这种公文札子也称御札。二是中书省、尚书省指挥百官,发布命令的札子。三是军队指挥所用的帅扎,起初仅限于中央军政使用,后来运用范围也扩大到地方。
1.宋代被称为一个看不见篡权的时代
宋朝的皇权处于什么状态呢?其实宋代的皇权相比唐代有所加强,这主要是表现在皇帝地位十分安稳,没有人能与其争夺,更没有一些凌驾皇帝之上的权利,这其实得归功于赵匡胤的决策,控制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北宋前期属于:“天下无女宠、无宦官、无外戚、无权臣、无奸臣”。龚茂良指出:“汉唐之乱,或以母后专制,或以权臣擅命,或以诸侯强大,藩镇跋扈,本朝皆无此等”。他们都认为,宋朝外没有军阀割据,内没有权臣外戚干政,也正是这份安稳,宋朝也被称为看不见篡位的时代。
宋朝皇帝的强是还因为掌握着两项重要的权利,一是最终决定权,宋朝的政令有正常的程序,然而这程序的最后一项就是皇帝拍板,而且大部分的事都是如此。另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权利,就是宰相的任免权,这项权利也是皇权强盛的象征。宋神宗时期,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在少数,然而宋神宗还是顶着压力,将其为参知政事,后又提拔成宰相。
清平乐:宋朝文书

2.宋朝的相权也确实在日渐减弱
宋朝开国时期就在加强中央集权,也一直在强化皇权。宋太祖首先对军权进行调整,将军权全部揽入怀中,同时也对相权进行一定的调整,主要是将相权进行分割,分成了二府三司宰相制,这其中的二府指中书和枢密院。中书原本是执掌军政大权的地方,宋太祖为了消弱相权,将军权转移到了枢密院,于是就有了二府。
权利的核心无非就是决策权和行政权,相权的强盛是否也体现在这两个方案。唐代,中书省的权利非常大,政府的最高权利机构是政事堂,皇上的诏令也需要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没有这个印皇帝的诏令也不合法,下级机关也不承认,可见唐朝宰相的权利之大。
与唐代相权相比,宋代的相权可谓是天差地别,宋朝不仅对武将,到了北宋中期,也开始削弱相权及一些权臣的权利,这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相权也必然成为中央集权的牺牲品,宋朝的相权也一直处于弱势方,当然其中也有些强势的宰相,但也只是了了,总得来说宋朝的相权是一直在减弱的状态。
清平乐:宋朝文书

1.札子对于皇权的加强至关重要
上面提到了文书,文书传递方法阻塞了皇帝获得信息的渠道,不仅用时过长,而且经过下级官员筛选过的信息,在内容上难免会有所缺漏。我们的仁宗皇帝就曾对此表示不满,表示文书所上奏的东西,越来越少,同时下令,上奏的事情不能有保留。文书的这种方式会导致言论闭塞,不仅不利于皇帝了解各地信息,更是一种权利的流失。
而札子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让皇帝对国家的掌控力更强了。札子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直达性,奏札是由中层官员直接上呈给皇上,这大大增加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使得信息可以更快的传递到中央,提高了传递速度,也变相的提高了事情的处理速度。
虽然明面上看不出来皇权的提高,但是细看却发现,札子使得皇帝可以更加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权利也不会被过分架空;同时皇帝也对中层官员的能力认知更明确,有利于提拔心腹和有才能的人。
而且在宋朝前期,没有“覆奏”的情况下,奏札基本上都是不经过二府的,由皇帝直接批阅,使得宋朝皇权空前强大,掌握了更多的决定权和任职权。
清平乐:宋朝文书

2.相权的削弱也是札子的“功劳”
刚才我们说到札子分上行和下行,这其中下行的折子——堂札子,为什么是相权的削弱也是札子的功劳呢,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堂札子的功劳。
堂札子原本是相权强盛的体现,在唐朝,宰相权利极大,堂札子的前身“堂帖”是一种宰相处理日常事务的文书,这种文书主观性极强,很多事务都不经过皇帝,直接由宰相决定,无需请示皇帝的意见,可见唐朝宰相权利的强盛。
堂札子的出现对宋朝宰相的权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堂札子在刚出现的时候还是继承了许多堂帖的作用,但是皇帝发现,这样的改革并未达到限制宰相权利的作用,于是对堂札子的使用范围做出了限制,规定只有小事才能使用折子,大事需要请示皇上,皇上同意后并下敕令才能执行,小事的札子也需要请示皇帝,只是不再需要下敕令罢了。
众所周知不管什么权利,很大一部分都体现在决定权上,而宋朝堂宅子的出现,大大剥夺了宰相的决定权,而且这里的小事也是真的很小,才能不需要皇帝的意见吗,这使得宰相的权利日渐削弱,当然也有宰相提出过抗议,但是最后也不了了之。
清平乐:宋朝文书

3.宋朝的官场也确实复杂切且水深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本就是武将出身,深知武将的威胁,使用宋朝一直主张重文轻武,以文治国,这使得宋朝涌现出了许多文人,官场是也是由文官管着武将,这种制度的使得,宰相等高官的权利极大,也出现了许多奸臣,如秦桧,宋京等
这使得皇帝不得不对宰相为首的权臣进行打压,当然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宋朝一直在加强中央集权,而打压权臣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札子,这使得权臣的权利不会特别大,毕竟失去了许多的决定权,使得皇权更加牢固,这也是为什么要从札子的盛行来看宋朝皇权和相权的博弈,札子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从上文的对比可以看出,宋代皇帝在文书运行制度上日渐强化了皇权,并通过文书制度调整了相权,这可以说是在制度层面加强了皇权、保障了皇帝的决策地位,这也符合皇帝对权力的渴望,也符合中央集权日益增强的历史发展趋势。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034 字。

转载请注明: 清平乐:宋朝文书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