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角山是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群山中的一座小山,东北、西南走向,成马鞍型,长约1000米,位于芒砀山主峰西南约1500米,海拔高度110.6米,南接小南山至夫子山。山的东、西、北侧开采较为严重,已成崖壁,南坡保存较好,基本保存原貌。1994年封山禁采后,山上植被恢复较好,漫山遍野种满了杏树。
图为铁角山全景图
据当地老人讲,该山虽然没有芒砀山主峰(156.8米)高,但位置险要,是芒砀山西面之屏障,历代多在此山驻军,所以叫“铁角山”。该山也是芒砀山汉梁王墓群陵区之一,据永城西汉梁国王陵分布图显示铁角山陵区有大型汉墓两座,暂命名为铁角山1号墓、铁角山2号墓,一座小型陪葬墓,命名为铁匠角山3号墓,三墓均多次被盗,仅存空墓,目前未发掘清理。
图为铁角山文保碑
铁角山1号墓、2号墓均在山顶,封土层较厚,两墓距离20米,坐西面东。南为1号墓,北为2号墓。1号墓已暴露墓道、甬道及可窥其主室,2号墓有明显的墓道痕迹。据小编目测1号墓墓道东西长约15余墓、南北宽约6米。墓道临近墓口南北两侧有对称的侧室两个,面积约20平米,凿制比较粗糙,錾痕比较粗,形制与保安山2号墓前厅的两侧室相似,但是保安山2号墓的车马室处在一侧,而该墓车马室位于两侧,很像保安山1号墓后墓道的南北两车马室,专家故判断为“车马室”。
图为1号墓墓门
在1号墓的墓门的北侧隐约看到几个刻字“明崇祯十年-----”,据永城文史专家盛朝新老师分析这座墓或这座山可能在明朝时曾经驻过军,这些字应是当年留下的,这也许就是当地称该山为“铁角山”的缘故吧。
图为盛老师手指墓壁上的刻字
甬道长约20米,凿制精细,成45度向下延伸到主室,目前甬道西段被碎石及泥土所堵塞,无法进入主室,不过在甬道底部发现一洞口,估计“爱好考古”人已经顺着洞口匍匐进去“研究”过。据知情人透露墓室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5米,高约3.5米,有耳室、排水设施等。
图为1号墓甬道
1号墓北20米就是2号墓,目前仅看到墓道痕迹,夯土层较厚,估计封土下有塞石封堵墓道,在该墓的南侧及墓道处发现有明显的盗洞。据说3号墓位于1号墓东南侧,目前小编没看到明显的痕迹。
据考古专家分析,铁角山1号墓、2号墓为夫妻“同坟异穴”合葬墓,应是西汉梁国中后期某梁王及王后之墓。自公元前144年梁孝王刘武首葬芒砀山的保安山后,梁国八代九王、王后、妃嫔、王室以及一些亲近大臣都埋葬于此,皆择山而葬,前后历经8代9王约170余年。把芒砀山十几个小山丘凿成一个全国罕见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西汉梁国王陵墓群。
但随着梁王的更替、国力的削减,后期梁王及其王后的墓葬规模、精细程度也在削减,夫妻合葬墓的两墓距离越来越短,由保安山1号、2号墓相距200米,夫子山1号、2号墓相距100米,到铁角山1号、2号墓相距20米,墓葬位置也越来越远离保安山的梁孝王墓。从陵区分布及墓葬形制可以看出西汉梁国从梁孝王时鼎盛到逐渐衰弱的过程。
由于铁角山陵区尚未发掘,也未有资料记载,因此墓室主人无法确定,有待考古发掘后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