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孩子,身上都是优缺点并存。小孩子的身上,难免出现一些奇怪的、不太恰当的举止。
但其实,一些父母眼中的“坏毛病”,其实是孩子思维活跃、智商高的表现,只要认真引导,认可成长,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闪闪发光。
各位粑粑麻麻们,来数数你家孩子有没有这些特征吧?
像话痨一样
话痨的孩子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我家小雏菊就是这样:
看了一部动画片,非要跟家里每个人讲一遍故事;
我和朋友视频通话,她还凑到摄像头面前,不停插话;
玩积木,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絮絮叨叨半天;
她的脑袋里,似乎装满了整个地球的事情,说起来就滔滔不绝。
这类小孩,他们爱讲重复的语句,总是询问一些重复的问题,家长们不厌其烦。
对于急躁的家长,可能会因此生气,批评孩子,进而抹杀孩子语言上的天赋。
要知道,喜欢说话的孩子,他们大多是性格开朗,有着较强语言组织能力,能保持较高的说话兴致,思维也相对敏捷。
这些孩子正处于感知世界,提升认知能力的发育时期,对身边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当他们看到一些新奇事物,心理自然冒出问题,忍不住向周围的人提问,这是他的思考过程。
因此家长不要随意对孩子话多的行为进行批评阻止,应该这样做:
应该多一点耐心,注意倾听,努力回应孩子。
不随意打断他,帮助他建立沟通自信,
另外,最好能够帮助孩子规范用词。
喜欢恶作剧
假如你的孩子在你的沙发上撒下很多糖,或者故意将洗衣液洒满卫生间……
面对这些恶作剧,不要责备,这说明您的孩子很可能智商较高。
调查显示,爱搞恶作剧的孩子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聪明、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毕竟恶作剧行为并非从天而降,要设计出一个有新奇感的方案来,需要动脑筋,这对智力发育无疑起到催化作用。
德国汉堡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博士的解释是,一个小孩想出恶作剧,肯定动了不少脑筋,其用脑强度说不定超过做家庭作业。
恶作剧还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因为这些行为就是孩子超越了父母所界定的范围去做的,而这些便是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在玩的过程中、抑或在成人眼里的“捣乱”的过程中,孩子们却是在不断地认识、思考和探索世界。
当然,孩子过分的恶作剧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有时还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家长要适当引导孩子:
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恶作剧的后果,要向孩子讲明其危险,从而教育孩子从小树立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认真分析恶作剧的动机,注意区别对待。孩子恶作剧的动机有所不同,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引导的要引导,该教育的要教育。
发现孩子恶作剧时要及时处理,趁热打铁;同时要讲究场合,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乐于接受。
喜欢指手画脚
每到周末,小雏菊就发动整栋楼的小朋友跟她爸爸玩打怪兽的游戏。
她爱做组织者,做什么事都能组成一个一致的小集体,甚至指挥父母这个那个,非常有自己的主见。
孩子喜欢发号施令,也是因为他有主意,有胆量,敢于说服他人,有很强的表现欲、领导欲和组织能力。
如果培养得当的话,说不定将来就会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领导者。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
“人在开头的一刹那间,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过家家的形式,满足孩子对家庭角色的活动需要。
譬如,孩子认为自己可以像妈妈一样打扫屋子,我们就把打扫的权利移交给她,让她来负责。通过游戏,让孩子获得满足感。
适当引导,孩子的次序感、自我认同感的都会飞速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分好动
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连5分钟都停不住,到处乱跑乱跳一刻不得闲,说的就是这类特别好动的孩子。
有时候觉得这类孩子特别招人烦,但他们有时候的表现又让人哭笑不得。
当孩子读书后,一些老师还经常向家长投诉孩子,说他们小动作太多,影响课堂等等。
于是一些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的迹象。
对待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搞清楚孩子是有多动倾向还是有多动症。前者就是家长平时所说的“调皮好动的孩子”。
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看,一些孩子天生好动,与自己的气质类型有关的,他们多半有着好奇心,同时精力比较旺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很强,而且思维也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强。
但是换个角度来来看,这些孩子有着较强的求知欲,而且有很强的接受能力,甚至还有着一定的实践能力,如果父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将会发现,孩子喜欢动,其实是一种高智商的表现。
结语
聪明的家长,往往能够在孩子的一些“小缺点”中,找出孩子的优势,鼓励他们去改正、去提升,把他们高智商的“坏毛病”转化成优秀的能力,变成真正的“天才”。
这几种特征你家宝贝有没有?在留言区和我们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