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孩子成绩成了“定时炸弹”?面对孩子分数,父母该咋办
马上要过年了,你家孩子的期末成绩出来了吗?你有没有严厉批评孩子呢?
很多老师在考试前也会用这样的话“鼓励”孩子努力学习:
“想不想好好过年,想不想过个好年?想的话,现在就赶紧学!”
这导致孩子特别害怕期末考:
如果考的不好,少不了父母一顿吵,甚至还可能是一顿打骂,更夸张的是过年吃颗糖,都可能会被说“学习不行,就吃行”。
去走亲戚的时候,也是随时随地的要被长辈亲戚们问:学习怎么样啊?班里第几名啊?考试多少分啊?
因为一场考试,导致整个寒假都需要战战兢兢的度过,哪个孩子又敢不重视呢?
但是“事后惩罚”的方式,真的会让孩子在考试前拼命学习、争取考的更好吗?
会的。
前两天,热门上这样一件事情,给父母提了一个醒:临时抱佛脚,孩子会做,但是却不一定就好。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每天挑灯复习到深夜,晚上连续做完8套复习试卷后,第二天患自身免疫型脑炎。
年底的时候,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都是“总结”的时间。
对孩子的成绩来说,也是这样:平时父母忙得顾不上,年底考察一下孩子的成绩非常正常。
但是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却是不对的。
根据一次成绩,给孩子过多压力是不对的。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是很多人都信奉的道理。
但是对孩子来说,学习是更长远的事情,甚至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光靠期末考试前的一次冲刺学习。
为了一次成绩,透支孩子的身体、兴趣是这样真的好吗?
从一次考试中去“总结”、“考察”孩子的学习,并且对孩子大吼大叫,真的有用吗?
对于孩子成绩的焦虑,做过父母的人都能理解。但是如果父母发现对孩子打骂、恐吓、羞辱,也无法改变孩子当前的状况, 甚至让孩子变的更糟糕,父母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式呢?
考试成绩非常重要,它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当前是什么水平,这段时间学习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也能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学习做出及时的调整。
但对父母来说,考试成绩只是父母辅助孩子成长的一个工具,处于学习当中的本体是孩子。
前一段时间,一个妈妈跟我说:“我家孩子上二年级,每次成绩都是90分左右,我让他更努力一点,结果成绩反而更糟糕了,这怎么办?”
还有一个妈妈说:“我家孩子成绩倒是挺好的,一直是班里一二名,但一放学回家就玩电脑游戏,怎么说都不听。”
可能有的“学渣”妈妈会很酸让这两个妈妈不要再用“欲扬先抑”的方式夸孩子了。
但是这两个妈妈确实是焦虑的,这跟很多父母的状态都一样:不了解孩子具体情况和感受,却希望孩子按照自己以为好的方式来学习。
但是,还是那句话:是孩子在学习,而不是父母。
面对孩子的成绩,父母要怎么办才好呢?
当孩子成绩好的时候
①夸奖孩子的时候,让聪明抵消了孩子的努力。
努力可以让人进步,也能让人更聪明。
如果父母只是夸孩子“你真聪明”,反而会打击孩子努力的积极性,会让孩子产生“我已经这么聪明了,就算不努力,也能非常考高分”。
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松懈下来。
②对孩子有过高的期待,让孩子望而却步。
当孩子非常努力考了一个比较高的成绩,如果父母说“下次你会考的更好”。
父母以为这是鼓励,但是对非常努力的孩子来说,这句话却会成为压力:我已经拼尽全力的去努力了,为什么还不能让父母满意?是不是我自己能力有限呢?
当孩子成绩好的时候,父母可以跟孩子说:“这段时间的努力,看来非常有效果,你的成绩很不错啊,妈妈真替你感到高兴”。
肯定孩子的努力,认可孩子高兴的情绪,是父母对高分的孩子最好的鼓励。
当孩子成绩差的时候,父母会暴跳如雷,也会焦虑,这两种情绪会持续存在于整个假期:父母想让孩子成绩好,于是不得不监督孩子写作业,父母们大概也能想象到这种情境下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所以,当孩子成绩差的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着重眼前的成绩,而是应该前后延展来看:这段时间孩子的状态如何、将来该如何让孩子调整学习方式、孩子对下一次考试有什么计划。
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下一次考试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成绩一步步提高。
父母发脾气不会让孩子成绩变好,但是父母静下心来跟孩子谈谈前段时间的状态和接下来的计划,并且帮助孩子将计划详细化、具体化,监督孩子将计划实施起来,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在下一次成绩变好。
其实,父母不控制孩子,而是去引导他们,不光是在分数、学习上面,还有在生活里面。
当父母放弃去“代替孩子学习、做决定”之后,会看到孩子本身存在的能量和特色。
当孩子成绩出来,父母如果只是一味的去批评教育,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害怕,还会让父母身心疲惫。
毕竟孩子寒假已经开始,如果父母总是不看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做出“为孩子好”的决定,通常情况下,父母能收获的就只有愤怒和更多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