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丨
明朝时的蒙古势力,屡屡从北方南下,成为当时主要的边患。明军虽有主动反击,但大部分时候都只能被动防御。为什么明朝不效仿汉唐时期的策略,进军西域,截断蒙古人从中亚获得各类物资的通道?
西域并不是草原帝国的必备通道 却是中原王朝经常所必须的
西域对于任何蒙古高原霸权的意义,并不是联通中亚的渠道。所以明朝如果占据西域,也不可能截断蒙古残余力量与中亚的联系。
历史上,中原王朝曾经数次进入西域,这些行动往往伴随着同北方草原势力的对抗展开的。
所以有不少人觉得西域就是蒙古地区霸权联通中亚的要道,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西域的范围,基本就在天山山脉以南。而草原势力在天山以北的七河流域,一样可以经营自己的基地,并从那里进入中亚。
如果明朝真的占领了整个西域,也没有办法阻止蒙古同中亚进行交流。过去的汉朝、唐朝之所以要打西域,
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是为了断绝草原势力的物资来源。
每当中原同草原的贸易出现问题,很多游牧势力就更加需要从西域的定居城市来获得粮食和普通手工业产品。单个西域城市的规模有限,但数个相加还是有着可观的生产力。他们也通过贸易,获得了各种内亚与中原的物资产出。草原霸主们完全可以通过当地商团,进口到他们不方便直接采购的货物。
另一方面是为了给自己开拓一条去中亚的通道。
因为草原霸权势力,往往可以控制七河流域到鄂尔多斯地区的漫长商路,而中原的政权却无力触及。因此,很多王朝还是需要走河西走廊到西域,才可能打通去中亚的路线。
察合台汗国的存在 阻挡了明朝控制西域的可能
明朝时期的情况,又与汉唐有所不同。
当时的西域西部已经存在着比较强大的察合台汗国。
这么一个有较大体量和实力的国家存在,抵抗力远远胜过几个西域城邦。好在该国并不属于蒙古高原的某个势力控制,所以并不构成巨大威胁。
至于当时的西域东部,还有蒙古势力留下的两个地方政权--吐鲁番与哈密。
他们都加入了明朝的朝贡国体系,不可能成为军事威胁。相反,他们会积极的保持商路畅通,确保有商队经过,拉动国内经济。这样明朝就更没有动力去出兵西域了。
明朝对西域的影响力 仅仅局限在河西走廊西部到西域东部
最后,明朝军队自身的战斗力迅速退化,也是他们无力进军西域的原因。
朱元璋时期订立的内敛化政策,也让明朝皇帝都不希望在自己的境内突然出现大批的异族人口。所以,只要能保持河西走廊的通道,控制住哈密与吐鲁番两个小国就足矣。
明军的战斗力也支撑不起对西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但在16世纪开始,新的叶尔羌汗国崛起,控制了几乎整个西域。而对明朝最为臣服的哈密,则已经在之前被稍强一些的吐鲁番吞并。
明朝曾经在15世纪后期,多次救援哈密人。但最后还是发现自己无法控制局面,就只能不了了之。
此后,东北方向的军事压力上升,明朝就更加对西北事物没有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