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活剐三千宫女,这个骇人听闻的故事,是否真的在历史上发生?首先,我们可以了解下这个故事的来源。这个故事最开始取自于《朝鲜李朝实录》。这是一部由朝鲜春秋馆的史官记载的由1392年至1863年历史事实的编年体汉文记录。
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绘图
明代朝廷与朝鲜外交频繁,往来友好,一直保留着从朝鲜选秀女入宫的传统,吕氏和贾吕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成为明成祖朱棣的后妃。
《朝鲜李朝实录》属于第一手历史资料。据此记载,朱棣在北征归程中痛失宠爱的权妃,伤心欲绝。此时,秀女“贾吕”因嫉妒同样是朝鲜秀女进宫的吕妃,举报是吕妃串通太监用砒霜毒死了权贤妃。朱棣暴怒,用严刑处死了吕氏。
几年后,朱棣心爱的宠妃王氏暴死,朱棣痛心不已。屋漏偏逢连夜雨,后宫又有人传言贾吕、鱼氏与宦官“对食”。朱棣对贾吕恨之入骨。贾吕深知自己的悲惨下场,提前自尽而亡。然而,朱棣不肯善摆干休,严刑审讯贾吕的侍婢宫女,结果有宫女说后宫有人想要谋害他。朱棣怒不可遏,扩大了在后宫审讯的范围,结果越来越多的宫女被牵涉其中,将近三千宫女都成为了谋害皇帝之人。朱棣丧心病狂地将这些宫女活剐,方解心头之恨。这就是所记载的“朱棣活挂三千宫女”的故事。
但是,这个故事究竟有几分真,几分假,是否有夸大的事实,毕竟历史的解读见仁见智,值得我们后人细细揣摩。
明成祖朱棣功过是怎么样的
朱棣明成祖是也,有明第三位皇帝。从其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到驾崩一共当了22年皇帝,年号永乐,因此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其轰轰烈烈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的是非功过。
朱棣像
有人说朱棣是个大流氓,既然有这个说法那么就说明朱棣生前所做的事肯定是让后人不齿的。本文就挑那么一二件事给大家说道说道。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诛九族的罪名,不过自从朱棣过后便有了“诛十族”的新玩法。这还要从一个叫方孝孺的人说起。方孝孺是建文帝的谋臣,也是当时的大学问家。按照正常情况知识分子都很倔,当朱棣夺取帝位后要这位大学问家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不仅不写,而且还在金殿上大哭大闹,这让朱棣好没面子,惹恼了朱棣,要诛他九族,方孝孺以读书人的气节说诛我十族我也不写,一臣不侍二主。就这样方孝孺的亲戚朋友也跟着遭到杀身之祸。“诛十族”的说头也就是从这开始的。
话说朱棣当了22年的皇帝坏事干了不少,但也做了不少充满正能量的事。比如说迁都北京,做皇帝之前他就在北京这个地方当燕王。为了稳定大明的北部边境,朱棣出于边境压力考虑迁都北京,并且五次北征,最后连自己也死在了北征的路上。还营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紫禁城。这个紫禁城的在今天的意义想必就不用赘述了。再有就是在朱棣在即位的第一年就命解缙等人编纂了《永乐大典》。这在文化史上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壮举。
朱棣作为一代帝王,虽然距离现在已经有好几个世纪了,但是对于今天的我们在玩味历史的同时,还要汲取他的智慧,这样才能不停留在表面的功过是非问题上争论不休。
揭秘朱棣如何变为了明成祖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但是朱元璋真正传位的本不是朱棣,而是他的孙子朱允炆。但是朱允炆真正在位时间确并不长,很快他就下位了,而后面继承皇位的是他的四叔朱棣。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在位时间也非常长,他擅长布兵打仗,有勇有谋,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朱棣终究是怎样登上皇位成为明成祖,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朱棣画像
史书记载朱棣继承皇位,是他宣起靖难之旗胜利之后正式改年号登基上位的。靖难之旗使朱棣踏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路,但是他始终不承认自己是谋权夺位。当时形势非常紧急,表面上看朱棣是完全没有胜算的机会的。
靖难之役当时的京城都被朝廷的重兵把守,而朱棣手上的兵力还不到一千人,如果此时朱棣以武力与之对抗简直是以卵击石。当时的朱棣沉着冷静,运筹帷幄,他在布兵打仗方面的才能完全不亚于其父朱元璋之下。当时府外由允炆帝派两名大将把守,而朱棣巧用施计把两名带兵将领斩杀。门外可以说是一片混乱,朱棣起兵反攻,第二天京城大军都纷纷投降。
当时京城虽然朱棣大获全胜,靖难之旗可以说是打得非常漂亮,但是他与朝廷的力量终究是悬殊很大。当时的朱允炆才是明朝名正言顺的正统天子,他能号令天下所有文人武士,而当时的朱棣手上仅有不到一千人!但是年棣却异常的冷静,他精心谋划,信心十足。
后来在朱棣的精心布局之下,均一一攻破朝廷守城,城内兵器粮食均被朱棣所获。论军事才华朱棣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将领,而朱允炆在文韬武略方面虽有成就,但是在军事谋权失计打仗方面确远不及朱棣。况且当时朝中能人武士曾被朱元璋大力打压维权,不同程度上也出现了朝上无人的景象。靖难之役朱棣大获全胜,最终称帝明为明成祖。
朱元璋与朱棣之间是什么关系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而朱棣的皇位,是他掀起“靖难之役”,推翻侄子建文帝的政权所获得的,不是继承朱元璋的皇位。
朱棣朱元璋像
他们这对父子的关系十分微妙。在《奉天靖难记》中记载到“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心异之,独钟爱焉”,并谓“一日安国家,必燕王也”。意思就是说,朱元璋在位时,特别欣赏儿子朱棣,并认为他日必定会让他继承自己的皇位。朱元璋其他的几个儿子流氓气重,在封国内成天饮酒作乐,沉迷女色。唯独朱棣勤政务实,深得民心。朱元璋看朱棣,就像看到了从前的自己。朱棣继承了他父亲朱元璋的气魄、胆识与性格。不得不说,他具备了成为一国之君的禀赋。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朱元璋让他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帝位。
也许是考虑到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因,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早逝,所以他将皇位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明史》里记载,朱允炆“性至孝”,孝顺聪明,从小受到儒家教育,书生气十足。朱棣则是有勇有谋,好战。孰优孰劣,谁更适合继承皇位,也难下定论。
但是,历史长河奔流不止,真相被岁月渐渐模糊。但是鸟飞留影,水过留痕。后人认为,朱元璋并非器重朱棣,而是朱棣下令让明初官修史书,将他的皇位合理化。在《明太祖钦录》中收录了这样一句话“说与晋王知道,教陈用、张杰、庄德预先选下好人好吗,堤备临阵时,领着在燕王右里行”。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企图心重的朱棣是有所提防的,更是担心朱棣会对皇太孙朱允炆的继位形成巨大威胁。
但是,重重迷雾之后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也不能妄下断言。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朱元璋与朱棣父子俩的亲情纽带不会断。他们都为明朝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棣靖难之役开始为什么失败
靖难之役的意思是:“清君侧,靖国难”。在建文帝采取削藩的措施的背景下,朱棣于公元1399年8月6日发动靖难之役,到1402年7月13日结束。历时四年从北京打到南京夺取了他大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明太祖所建南京城垣与外廓行驶略图
说起靖难之役的起因还得从朱棣的老爹朱元璋说起。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农民起义推翻元朝之后大肆分封藩王以保证朱家可以守护政权万年。因此每个藩王有很大的权力并且拥有自己的军队。燕王朱棣是各地藩王中势力最大的。因此当朱元璋死后对即位的建文帝的威胁也是最大的。
建文帝听取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开始削藩,先搞定了周王、齐王、代王等几个势力比较弱小的藩王。当建文帝部署削掉朱棣时,朱棣经过秘密谋划打出了“清君侧”的口号起兵。
战争的第一阶段是朱棣的军队节节胜利,建文帝这边由于经过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几乎没有可以与朱棣匹敌的人才,所以节节败退。不过这个阶段双方力量悬殊,朱棣的胜利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第二个阶段是建文帝的军队取得了一定胜利,使得朱棣能够守住的地方只有北平、保定、永平三个州府而已,甚至有一次朱棣差点被活捉,还是靠着其他藩王的救援才脱离了险境。
第三个阶段是朱棣采取直捣南京的战略,直接拿下南京而取得了这场靖难之役的胜利。同时建文帝也下落不明,有人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总的来说靖难之役争的都是朱家的江山。
朱棣的庙号为什么从太宗改为成祖
在历史上发起“靖难之役”而夺得其侄帝位的明成祖朱棣,从1402年即位到1424年逝世,其在位时间共22年,永乐为其年号,而所有君主在逝世后都会有相应庙号,那么朱棣庙号是什么呢?
朱棣剧照
提到朱棣庙号就不得不提到他作为一代帝王的丰功伟绩,他作为燕王时就多次参与北方的军事行动,巩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地位。称帝后,他五次征战蒙古,追击蒙古的残余势力,缓解了其对边境的威胁,使大明边境得以安宁。永乐十九年,将京都迁往北京,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将都城迁至北京的帝王,此次迁址也是北京在日后一直占据首都地位的基石。疏浚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及文化发展与交流。在文化发展上,通过大量购书及北运来大力扩充国家藏书,并加强儒家文化思想的统治,组织编撰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虽仅存世3%但仍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更为世人所称颂的是他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在当时航海技术并不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最远驶至非洲东海岸,使中国同印度河沿岸国家及东南亚国家互通有无、贸易加强。
从曹魏国开始,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高祖”或“太祖”,帝王的庙号大多称为庙,而在明成祖之后明朝其他皇帝大都被称为“宗”,朱棣庙号最初被称为“太宗”,后由明世宗改为“太祖”并与朱元璋并列供奉于太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