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芬兰人早就得到一个结论:人要经过一番苦难才能成才。挫折是经常会出现在我们身边,如果一遭遇挫折,就放弃抛弃,萎靡不振,那以后的路就很难走了,小孩面对挫折不会处理,很有可能是因为家长从来没有注重过他们的抗挫力。没有人天生就有很强大的内心,孩子的抗挫力需要家长们用心培养。
身边就有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抗挫力差的例子,亲戚的孩子君君,从小就心气高,学习成绩在自己班里名列前茅,顺理成章的考上了市里的重点初中,但是,到了一个大环境,身边优秀的孩子多了,君君就感到了很大的压力,经常焦虑。以前班里的小红人,现在变成了中游的学生,一次月考过后,君君成绩依然很差,于是,他就放任自己了,初中三年的成绩一落千丈。
君君虽然学习很好,但是家长和学校都没有教他面对挫折怎么办。结合现实,挫折太常见了,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及时学会抗挫折的技能,那很有可能不知道哪次的挫折就改变了孩子一生的轨迹。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把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放在首位,这才是关乎孩子一生的。
就像多数以人命名的理论一样,菲尔普斯是美国的一位游泳明星,由他才有了著名的“菲尔普斯法则”,意为向世人强调“挫折训练”的重要性。菲尔普斯的教练会经常对他进行这种“挫折演习”,比如弄坏他的游泳装备、给训练场地断电等,因此造就了菲尔普斯绝佳的抗挫折抗干扰能力。
为什么菲尔普斯能够取得那么优秀的成绩,正是因为他在正式比赛之前,就已经演练了无数次,所以他在正式比赛的时候,就算碰到一些意外事故,他也能坦然应对,克服困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提前想到了,提前练习了,在任何时候才能有坦然的心态,沉重冷静的处理它。
这种挫折演练的方式,非常值得家长朋友们学习,这并不是刻意为难孩子,而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社会,也能锻炼孩子沉着冷静、居安思危的本领。接下来就向大家介绍“菲尔普斯法则”应用于教育场景中的实际做法。
1、孩子容易自暴自弃-向其适当制造困难。
如果说孩子遇见困难,家长平时对他保护的又很好,不愿意让他受苦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很低了,碰见问题,容易向其妥协,觉得并无能力解决,自暴自弃。这完全是因为家长们的过度保护造成的,家长朋友们要适当放手,不要总怕孩子摔着,累着,摔着摔着,就会走路了。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大胆地让孩子去经历一些风雨,这样孩子才能在狂风暴雨中得以生存,如果一味地把孩子囚禁于温室,那么一点小雨点就可以使其死亡。社会就是一个充满狂风暴雨的地方,家长们要提前让孩子演练这些小挫折,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向其制造困难,学会放手,可以给孩子一笔宝贵的财富。
比如让不爱说话的孩子帮妈妈去给邻居阿姨传话、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当一些小意外出现的时候,像是玩具没电了、电视机突然没声了等等,先不要着急处理,可以先看看小孩的反应,当孩子向大人寻求帮助时,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他解决方法。
2、孩子容易焦虑――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控制孩子
在挫折面前,孩子没有大人那么强的抗挫折力,就容易自乱阵脚,面对挫折,催生焦虑的情绪,尤其现在父母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生活节奏快,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孩子面对困难,以自己的能力又解决不了,很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和焦虑的心态,作为家长,首先,我们要有相对乐观的心态,要让孩子体会到:“一切都会解决的。”这种心态,只要勇敢面对挫折,爸爸妈也会陪你一同面对挫折,我们一定会战胜挫折。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的焦虑情绪,都会忽视掉,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要不就是冷处理,让孩子自己消化这种情绪。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孩子的安全感就来源于父母的关注,如果长期没有父母的回应,碰到问题就会越来越焦虑,长大以后也容易变成没有安全感的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积极成为孩子生命里的“参与者”,而不是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成为孩子的帮手,鼓励他遇到问题不要害怕,引导其解决问题,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让孩子按着自己的心意走,要给他足够宽广的天地,让其自由成长。
3、孩子逃避问题――多肯定、多鼓励。
每个人都期待被肯定、被鼓励,孩子也是一样的,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持续的指责孩子,要帮助孩子解决它,一味的指责只会催生孩子逃避的心态,在每次遇到问题时,他都会去逃避,形成这样一种思维惯性,就很难再纠正了。
孩子毕竟还只是个孩子,他们心中并没有很多的责任感,逃避是人的本能,作为家长,要学会正确引导孩子。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并且,在下次再碰到此类问题时,孩子做对了,要口头积极表扬,这才是最重要的,家长们的肯定是他们继续跑下去的动力。
有些孩子遇到困难,勇往直前;还有些孩子,在挫折的洗礼中,从此一蹶不振,孩子的抗挫折力需要家长们悉心培养,抗挫力强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加顺畅,因为他们总能在挫折中成长,正如丘吉尔所说: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明美妈咪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