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后期,蜀国的实力无疑是最弱的,这是因为后期蜀汉朝廷腐败,并没有很好的发掘人才,以及昔日刘备行伐吴之举,导致蜀国损失大批精锐人才所导致的。关羽之死成为了蜀汉实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诸葛亮总领蜀汉大权之时,蜀国再也没有了昔日人才济济的一幕。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便是蜀汉前期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便是蜀汉后期倾颓的原因。
诸葛亮曾语重心长地叮嘱刘禅:不要宠溺小人,遗忘先帝的志向。可令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最终却还是因为刘禅亲近小人,才断送了蜀国的江山。仔细翻阅东汉历史人们便可知,汉平帝就曾利用宦官势力,斗垮了窦氏家族。此后宦官势力便开始直接干预朝政。宠信宦官也可以说是,汉王朝的一大弊病。黄皓在刘禅的放纵下专权,便是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在诸葛亮北伐魏国的时候,司马懿就曾派人以重金贿赂黄皓,让其在蜀国内部散播谣言。诸葛亮将取代刘禅,成为蜀国君主的谣言就此在蜀国境内传开。正是因为这一谣言,刘禅才让即将率军攻入魏国腹地的诸葛亮,赶紧班师回朝。当时的刘禅本想解除诸葛亮的兵权,但在诸葛亮一番泣血的表白下,刘禅最终打消了这一念头。诸葛亮死后姜维开始执掌蜀汉兵权,他秉承诸葛亮的遗志,开始了九伐中原的漫漫征途。就在姜维励志北伐的同时,另一边的宦官黄皓也逐渐掌握了蜀汉朝堂的控制权。甚至当时的姜维要北伐魏国,还要得到黄皓的同意。
在姜维与邓艾各自率军对阵之时,邓艾为了击败姜维再次以重金贿赂了黄皓。随后在诸葛亮和司马懿身上发生的一幕,再次在姜维和邓艾身上上演。黄皓利用圣旨将姜维从前线调回,蜀国再次错过翻身的机会。作为宦官黄皓每天都和刘禅待在一起,为了得到刘禅的青睐,黄皓不仅善于奉承,而且还善于欺骗刘禅。黄皓在获得刘禅信任的同时,还控制起蜀汉朝野内外的大权。
终于在刘禅的愚昧和黄皓的误导下,蜀汉走向了灭亡。后来的黄皓也没有迎来好的结局,蜀汉灭亡以后,黄皓被司马昭施以了活剐之刑。蜀汉灭亡了,三国时期相互制衡的铁三角,彻底失衡,随之没过多久吴国便也灭亡了。蜀汉灭亡的原因,正是因为宦官黄皓的专权,才导致蜀汉朝堂的动荡,也导致了姜维错过了北伐魏国的良机。
是谁让宦官黄皓在蜀国内专权的呢?这个人便是刘备。关羽死后,励志伐吴的刘备,自此与诸葛亮失和。如果说三国前期,诸葛亮与鲁肃定下的国策,是联手伐魏。那么关羽死后,刘备将蜀国的战略方针做出了重大的改变。诸葛亮与鲁肃伐魏的方针,是双方联手,先难后易{先联手伐魏,最后双方竞逐}。也许刘备真的是出于私情才会选择伐吴。但也不排除,多年先难后易的战略方针,让刘备等的有些厌烦,随即刘备做出了改变:先易后难{先伐吴,后灭魏}。刘备全盘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君臣之间也失去了昔日的信任。
刘备伐吴失利后,只能选择托孤于诸葛亮。在刘备将身后事托付给诸葛亮的同时,他更是以李严来制衡诸葛亮。正是刘备为蜀国上层埋下了相互制衡的伏笔,才让宦官黄皓这根,导致蜀国上层不睦的钉子有机会插了进去。蜀国之所以立国,是因为刘备,诸葛亮以及关羽,张飞等一代人,秉承着同一志向的奋斗。是刘备亲手促成了,众人的同舟共济。但也是临终之际的刘备,亲手打破了蜀汉高层同舟共济的格局。诸葛亮死后,作为蜀汉高层的继承人,姜维和诸葛瞻之间也延续了上一代的不信任。姜维与诸葛瞻之间的不信任,是刘禅愿意看到的,也是他愿意竭力去促成的。三国后期,蜀汉本就沦为了势力最弱的一方,蜀汉内部再相互制衡,相互猜忌,蜀汉如何能不走向灭亡?
三国后期魏国君主性格羸弱,但不昏庸。即使昏庸魏国也有实力供其挥霍,但蜀国的刘禅却不同,也许刘禅并不昏庸,但刘备留给他的基业并不能任其挥霍。一次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就让蜀国错失了统一中原的良机。正是这一次的错失良机,也注定了蜀汉后来败亡的结局。用现如今的话讲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