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配享太庙”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配享太庙”呢
去北京旅游的人很多都去过位于北京市天安门的广场东北侧的太庙,这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先祖的地方,在儒家思想中祭拜先祖是一整套完整的制度,被称之为“宗庙制度”,皇帝的宗庙则被称之为“太庙”。
最早的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配享太庙”则是皇帝对臣子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奖励,获得配享资格的人在死后能将牌位放在太庙中受后世供奉,简单来说配享太庙是死后哀荣,和以和历代帝王同样接受后世君王的祭祀。
配享资格极难获得,明朝二百余年历史只有三十七人配享太庙,其中大部分都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如徐达、常遇春、汤和、李文忠等人,清朝近三百年也仅有26人获此殊荣,在满清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汉人中仅有三朝老臣张廷玉获配享资格,而张廷玉的“配享”资格也是 一路荆棘。
上文说了,太庙是帝王家的私人宗庙,一般的皇亲是没有资格进入太庙的,必须是近亲且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异姓功臣必须是大功于社稷的臣子而且要经皇帝允许才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获得配享资格的人都是以郡王礼下葬的。
当然配享资格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并没有什么明文规定的福利待遇,也不像铁帽子王一样可以世袭,说不定哪天皇帝一句话就被从太庙中剔除,清朝时期和珅的弟弟和琳就因为和珅倒台而被撤出太庙失去了配享资格。
虽然是荣誉象征,但是祖上获得“配享太庙”对于子孙后代还是有很大帮助的,首先能够获得配享资格的,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社稷重臣,都是位极人臣之人,本来就位高权重又获得了国家对功绩的“官方认可”,只要没有大的问题,比如改朝换代,那么这些人的子孙后代应该能够荣华富贵一生,各种考核、提拔、升迁也都会获得“加分”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