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孙坚就回到了江东,却不小心在一次战争中身死。当时,孙策只有17岁。但他收到父亲孙坚的死讯后后,便发誓立志要为父亲报仇,召集了父亲的部下差不多几百人吧投奔了袁术。
袁术见孙策少年英俊很是喜欢,认他做了干儿子。并曾对别人说:“真是将帅之才,要是我有个像孙策这样的孩子,我就是死也心满意足了。”话虽这样说,但袁术是一个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的小人,他并不重用孙策。孙策曾经想当一个郡太守,袁术没有答应,而是派他去征服庐江太守陆康。孙策不负众望凯旋而归。袁术摆酒为他庆功,但席间袁术对他的态度十分傲慢,使孙策因胜利而带来的一丝喜悦消失殆尽。席散人去,心情不畅的孙策独自站在院中,抬头看着夜空,想起自己死去的父亲,想到自己现在不受重用,空怀志向抱负无法施展……不禁潸然泪下。
正哭着,门外一人走进来,“伯符,怎么一人躲在这儿哭啊,有事千吗不跟我说说?当年你父亲可是有什么事都和我商量的啊。”孙策一看, 是父亲的老部下朱治,忙止住哭声,请他人屋坐下,对他说:“想起父亲,恨自己无能不能继承他的事业。”朱治想了想说:“我倒有个主意,你的舅舅吴景不是正被刘繇围攻吗?你可以说要去教你的舅舅啊。然后,另投他处,创建自己的事业。”忽听窗外有人说:“好啊,你们要密谋离开。”俩人一惊,门帘掀,只见袁术的谋土吕范走了进来,说道: “两位别怕,我也正有此心。”孙策忙请他坐下。
吕范接着说道:“ 袁术不是可以共谋大事的人。我手下有精壮武士百余人,愿意帮助你共建大业。”孙策一听很高兴,向吕范说了刚才谈到的计划,吕范说:“这样做好是好,就怕袁术不肯借兵。”孙策说:“我父亲当年与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得到了传国玉玺,把它留给了我。我用这玉玺做抵押,你看可以吗?”吕范点点头,“袁术就想得到这传国玉玺,用它做抵押,他定会答应。”
第二天,孙策依计行事,果然袁术中计。孙策带领朱治、吕范、黄盖、程普及三千兵马直奔曲阳。途中,孙策儿时的伙伴也是最要好的朋友周瑜闻讯前来投靠,孙策更是如虎添翼。刘繇听说孙策来战,顿时慌了手脚。按说刘繇的实力并不弱,麾下有太史慈这样的猛将,兵力又远远胜过孙策。但在用兵上,刘繇可差远了。太史慈竟被闲置不用。结果第一仗孙策大胜。孙策以少胜多,士气大振。
当夜,孙策率众将上山查看地形,准备第二天一鼓作气,活捉刘繇。说来也巧,正好遇见巡逻的太史慈,两员小将大战百余回合未分胜负,加之两人都使长枪,双枪齐舞,几乎看不见人影。太史慈心想:敌众我寡,只有把孙策引走,才能生擒。于是太史慈故意露个破绽,转身就跑。孙策正打得兴起,哪知是计,也拍马紧追。跑着跑着,就来到了一块平地。太史慈见机会来了,回马一枪刺向孙策。由于速度太快,躲闪已经来不及了,但孙策不乱不惊,手一抄,挟住枪紧接着又回敬一枪。太史慈也如法炮制,夹住孙策的枪。两人较劲,同时跌落马下,孙策眼疾手快,一把拽下太史慈的短戟。太史慈也不示弱,将孙策的头盔摘了下来。两人短兵相接,直至双方鸣锣收兵也未分伯仲。
第二天,孙策进攻牛渚。对方先锋于糜迎战。孙策真是艺高人胆大,面对于糜刺来的长枪,不慌不忙,侧身一躲,顺势把夹住于糜,转身就要回营。樊能见同伙被生擒,拍马撵了上来。这边孙策士兵急忙大喊:“ 小心暗算!”孙策听了回头猛地大喝一声,樊能一惊,竟跌落马下,当场脑血满地摔死了。孙策回营将于糜扔下马,说:“来人,绑了。”“是!”士兵立即上前,可于糜一动不动。原来是被孙策给活活挟死了。这一仗,孙策不费兵一卒,挟死一将,喝死一将,顿时名噪江南,人送外号“小霸王”。
刘繇兵畏于孙策声势,大多投降。刘繇见大势已去,只好投奔刘表。太史慈听说刘繇又打了败仗,便召集手下二千余人来为他报仇。孙策知道他武艺高强,想收降他,便设下埋伏活捉了太史慈。孙策亲自迎到军帐大门口,故意生气地对土兵说:“怎么能这么无礼地对待将军呢?”一边亲手给太史慈松了绑,脱下自己的锦袍给他披上,拉起他的手说:“我知道将军勇猛无比,但刘繇无能,不会用人,将军才打了败仗。”太史慈很受感动,表示愿意归降。
接下来,孙策又经过了几年的征战,江东各郡几乎都被孙策占据。羽翼丰满的孙策终于了却父亲的遗愿,为弟弟孙权建立东吴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