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元璋自幼家贫,做过放牛娃,当过和尚乞过讨,但由于出色的个人能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其在元末起义大浪潮中脱颖而出,迅速超越了刘福通、韩山童、徐寿辉等早期起义领袖,成为了可问鼎天下的后起之秀。之后朱元璋在刘伯温、李善长、徐达等著名文臣将领相助下,战胜了劲敌陈友谅,扫灭了一方割据势力张士诚,攻陷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成为了当之无愧华夏大地新主人。见到时机成熟,朱元璋便于公元1368年正月在应天举行登基大典,建立明朝,朱元璋便成为了明太祖。
熟知朱元璋脾气秉性的人知道,这位少小历经苦难、侥幸长大成人的草根帝王虽然雄才伟略,英雄气概十足,但估计是深感这一切得来侥幸意味十足,因此对手中握有的权力之柄非常珍爱,也如历代帝王一样特别害怕子孙后代失去尊位,因此雄才大略的同时却也表现得非常“小心眼”:睚眦必报、捕风捉影、猜忌心重。
正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份小心机,让后世谈之色变的“洪武四大案”便横空出世。朱元璋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前后总计屠杀约9万人,而李善长、蓝玉等一干功臣名将均惨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下,可见其性格有多暴虐。
不过令人称奇的是:纵然朱元璋是老虎的毛皮摸不得,但此人却在朱元璋谈判时,在其背后给了朱元璋一脚。事后朱元璋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连连夸奖他踹得好,并且还称他这一脚胜过千军万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还得从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的争斗说起。
陈友谅杀了旧主徐寿辉后,便称帝建国,之后他与朱元璋之间的磕碰不可避免,于是乱世之中的此二人争斗遂正式打响。起初陈友谅进展顺利,一开始便凭借他无敌天下的水上巨舰将朱元璋苦心经营的太平城攻破,但接下来却晦气冲天、进展不顺,龙湾一战被朱元璋打得大败,百余艘巨舰落入了朱元璋的囊中,之后其江西城池也不断被朱元璋侵吞。
昔日的主子风光不再,而对手势力又不断见长,自然惹得陈友谅手下的将领“弃暗投明”,这里面就有驻守在龙兴的胡廷瑞。
胡廷瑞是个很会见风使舵的人,他原本为元政府效力,被分配到翰林院上班。胡廷瑞表现得很是一鸣惊人、能文能武,深受宰相脱脱的器重。因此当南方起义迭起之时,宰相脱脱便推荐胡廷瑞去南方剿匪。而胡廷瑞到南方的第一站便是洞庭湖。
胡廷瑞确实有几分能耐,到了洞庭湖以后三下五除二就将盘踞在洞庭湖的土匪悉数剿灭。不过他很有几分私心,他将这些手下败将不是斩杀或是送交给元政府处置,而是吸收成为自己的人,渐渐地培植出了自己的一方势力。元政府见此光景捶胸顿足,感叹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于是又派大军过来剿灭胡廷瑞。惯于见风使舵的胡廷瑞于是投靠了正混得风生水起的陈友谅。
陈友谅待他不薄,封了他一个江西行省省长的官职。不过随着江西行省不断落入了朱元璋的囊中。深感再这样下去自己这个省长将是光杆司令,于是他再一次展示出了见风使舵的“卓越才华”——投靠朱元璋,并派遣使者前来谈判。
朱元璋自然对这次谈判很是重视,于是正襟危坐地与使者相向而谈。不过胡廷瑞也不是无条件投降,而是提出了比较苛刻的条件。首先第一条便是:不能降胡廷瑞的爵位。朱元璋对此没有任何异议,因此当胡廷瑞的使者说出时,朱元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可以,还让他当江西行省的省长”,并且还补充了一句:“我的江西行省省长。”
紧接着使者提出了第二个条件:“胡廷瑞的军队还是由胡廷瑞来带领。”听到这里,朱元璋显然内心很是不爽:你小子投降不够诚心啊,还想手握军队作甚“干活”?于是当使者吐出这几个字以后,朱元璋迟疑了,脸上晴转阴。这个时候刘伯温恰巧从后面经过,听到了朱元璋与使者的全部对话。他从背后踹了朱元璋一脚,当然不是踹朱元璋屁股,而是朱元璋坐的胡床。朱元璋得到提示后,立马嘴里吐出4个字:“没有问题。”并且还补充说:“如果你们家将军觉得军队人少,我还可以补充。”使者满意地回去复命了。
事后,朱元璋非常高兴地对刘伯温说:“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龙兴之城,这真是撞大运了,幸亏你踹了一脚,你这一脚胜过千军万马。”
由此可见,战争时期的朱元璋还是很懂得克制、冷静,不因刘伯温冒犯于他——背后踹他一脚而睚眦必报,而是不仅爽快地听从刘伯温的建议,及时地说出那4个字:“没有问题,”而且还反过来夸刘伯温踹得好,盛赞他这一脚胜过千军万马。如此深谙当前形势并懂得应变之道,难怪朱元璋会成为群雄并起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