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 不分封 一场来自朝堂上的争鸣

分封 不分封 一场来自朝堂上的争鸣

当然,表达需要讲艺术,弄不好杀头也是可能的。但秦始皇除了在迁母亲回咸阳的事情上杀过谏臣,信史上并未有在朝堂上杀人的其他记载。正因为廷议在皇帝说了算的制度下难能可贵,大臣们便很珍惜这样的权力和机会,朝堂上的不同意见自然在所难免。可在封王这件事上,朝堂上似乎有一边倒的看法,都倾向于王绾等人的意见出现这种局面并不奇怪,试想想:尽管明里说是分封王子,但分封制历来是既以亲亲原则封王公贵族,也以功赏原则大封功臣的。

分封 不分封 一场来自朝堂上的争鸣

如今,一帮文武大员替秦始皇打下了江山,自然难免盘算着如何分享胜利果实。在这个意义上而言,分封就不仅仅是一种治理方式,同时还是一种利益分配方式。即便抛开群臣潜意识中的私心不谈,分封与否,秦始皇面对的争议决不是最后一次,在后来的历史中还反复出现,甚至成为研究治乱之道一个绕不开的难题。从群臣倾向性高度一致的情形来看,在当时对于分封的折中主义思想似很普遍。

分封 不分封 一场来自朝堂上的争鸣

在王绾们看来,在当时还身为廷尉的李斯则反对分封,他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了众多土地为一种现实主义的做法,但是他们的后代血缘关系越来越远,亲情越来越疏远,最后发展到为了争夺势力范围互相攻击,反而彼此成了仇敌,诸侯之间频繁发动战争自相线杀,天子也没办法禁止,如今,赖陛下神明好不容易使海内求安宁之术,不如遍实行县制,用国家征收的赋税来赏赐诸子功臣,赖宗庙,封请侯,就不合适了。

分封 不分封 一场来自朝堂上的争鸣

诚然,正如秦始皇所言,分封制最后导致了诸侯征伐不休,如果再走过去的老路,必定是要失败的。秦始皇选择实行单纯的郡县制,以中央集权的方式统冶中国,在当时的情势下,当属具有远见卓识的大胆改革,只是,他雷厉风行的数进式改革,最终使自己成了先驱烈士,这是后话了当然,郡县制不是秦始皇的创举,而是由来有渐。可见,最晚在公元前七世纪末叶已经出现了,前文我们已经谈到,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推行县制,商鞅时已是封建制走向没落的时代,在商鞅之前,吴起变法就已经对封建制动手了。

分封 不分封 一场来自朝堂上的争鸣

对于郡的出现,尽管战国末年郡县制已普遍施行,但仍有封国掺杂其间,秦国亦然如昌不书、娜毒都是封侯享国的。难怪,《吕氏春秋》并不反对封建,还提出封建的种种好处和具体实施建议。如果吕不韦活到统一的那一天,在廷议时恐怕也会赞成分封的,除非他愿意向自己开刀。我们前文谈及秦始皇与吕不韦种种政见之不同,在封建制度上的不同看法,实乃一巨大分歧。客观而言,王绾等人提出分封建议,实际上也是基于当时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的现实,而一般人是很难超越当时的历史现实的。

分封 不分封 一场来自朝堂上的争鸣

秦始皇超越了历史现实,这成就了他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资本,他决意不事复古,而是向前看,做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情:彻底推行郡县制。当然,他做的是对的,也就是因为如此,我们现在才多了一个话题,争论南方人和北方人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22 字。

转载请注明: 分封 不分封 一场来自朝堂上的争鸣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