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山之战关乎金国国运,战前金军主将太过理想的计划致全局被动

蒙金战争中的三峰山之战是双方最后的战略决战,此战之后,金国再无野战部队可以和蒙古部队抗衡,“自是兵不复振”,苦苦挣扎的金国也只能等待着自己最后的灭亡了,都说参与此战的15万金军差点围歼拖雷部,但其实就战事的发展来看,金军在三峰之战前就屡屡受对方牵制,总体战略也出了很大的问题。

三峰山之战关乎金国国运,战前金军主将太过理想的计划致全局被动

说到三峰山之战,就必须要说金国后期能够和蒙古对抗,关河防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依靠关中和黄河沿线,这些金国尚可以控制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金国暂时拥有了和蒙古对峙的国力,同时依靠关中和黄河的险要,能够削弱蒙古骑兵的机动作战能力,期间大昌原之战,倒回谷之战都已金国击败蒙古而告终,尤其是倒回谷之战,名将速不台也战败了,可以说金国的关河防线虽然无力持久的和蒙古相抗,但是绝对起到了削弱了蒙古大军南下的能力。

对此,成吉思汗在临死前,留下了借道宋境进入金国腹地的计划。

《元史.太祖本纪》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

简单来说,就是借道宋境,由汉中沿着汉水东进,攻打邓州和唐州,邓州是河南的西南门户,相当于是在金国背后踹一脚,让金国不得不从关河防线调军回援,以此来减弱蒙古正面进攻的防守阻力,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执行了这个战略。

三峰山之战关乎金国国运,战前金军主将太过理想的计划致全局被动

不过窝阔台在执行借道宋境计划时,被后世认为是有私心的,想要坑死拖雷,我个人先表达自己的观点,窝阔台绝对有杀拖雷的心,但是这次军事行动功有没有借机除掉拖雷的心思,没人知道,只能说有很大的可能。

因为这个借道宋军的计划本来就是整个伐金军事行动中风险最大的,虽说蒙古部队战力强悍,但是不代表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将自己置于险地。

《宋史.理宗本纪》八月己未,大元兵破武休,入兴元,攻仙人关......冬十月,癸酉,大元兵破蜀口诸郡。

当时宋朝内部对于是蒙古的态度还是不明朗的,到底要不要和蒙古联盟争吵不断,宋朝最希望看到的情况是,蒙金双方死磕两败俱伤,是不可能主动借道给蒙古部队的,所以说拖雷是从大散关经武休关打进汉中的,之后才沿江而下,攻入金国境内的,所以说这支偏师所要面对的压力是最大的。

三峰山之战关乎金国国运,战前金军主将太过理想的计划致全局被动

拖雷这支部队必然是孤立无援的,南宋不主动打你就不错了,不会给予拖雷所部任何帮助,而金国在面对蒙古三路大军征伐的情况下(窝阔台的计划是,其本人率中路军,攻金的河中府,直下洛阳,蒙将斡陈那颜率左路军直下济南),金国必然是暂且集中兵力剿灭拖雷这支偷袭部队,再回师和蒙古其他两路部队交锋,所以说这支借道宋境的部队,必然面临没有后勤支持以及支援,同时还要面对数倍于自的敌人部队,是窝阔台灭金行动中风险最高的,可是窝阔台任命拖雷为此路蒙古军的主帅,的确有故意坑拖雷的嫌疑,毕竟拖雷曾经和自己抢过汗位。

成吉思汗临死前虽然令窝阔台继任汗位,但是因为有库里勒台的存在,需要召开部落大会讨论汗位归属,所以说窝阔台并未在成吉思汗死后就立刻继任汗位,蒙古的大汗之位空缺了两年,期间由拖雷监国,最终窝阔台是得到了察合台的全力支持才登上汗位的,所以说拖雷是对窝阔台的汗位有威胁的人,那么任何在汗位上的人,都要考虑除掉对自己有威胁的人,所以我才说,窝阔台有想要除掉拖雷的心思。

而且拖雷的死也是很蹊跷的,是在三峰之战后,班师的途中,因为窝阔台而死。

《元史.睿宗传》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祷于天地,请以身代之,又取巫觋祓除衅涤之水饮焉。居数日,太宗疾愈,拖雷从之北还,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寿四十有阙。

因为当年窝阔台生病了,拖雷得知消息后“痛心疾首”,祈祷天地,愿意用自己的身体来代替窝阔台遭受病痛,之后喝了巫水,在班师途中就死了,这就很奇怪了,古人相信这种说法还可以,我们现在来看,不可能是拖累的祈祷应验了,再说拖雷应该没那个心思,要是窝阔台挂了,那么汗位会是谁的,他依然是有力的竞争者,他会祈祷自己代替窝阔台死?现在很多人都怀疑是不是他喝的水有问题,会不会窝阔台就是装病,之后让人监视拖雷,拖雷才有这么个表达心意的行为,之后喝了有毒的水,毕竟拖雷也是多年征战的人,应该不会因为一次军事行动就把自己身体拖垮了,而且在他死前也没有什么身体虚弱的表现,就是突然挂了,这太谜了。

三峰山之战关乎金国国运,战前金军主将太过理想的计划致全局被动

当然我还是那句话,窝阔台有杀拖雷的心思,但是拖雷之死到底和他有没有关,没人知道。

话说回来,窝阔台灭金计划制定后,两路大军正面突进,也就是攻打洛阳和济南,而拖雷强行绕道宋境,渡过汉水攻打邓州和唐州,邓州和唐州就在南宋京湖战区重镇襄阳的北面,是想要在金国薄弱的地方差一刀,毕竟南宋暂时是不打算攻打金国的,坐山观虎斗是最好的选择。

而金国最后的野战部队在移剌蒲阿手里,他的计划是先灭了拖雷这支少数部队,之后再北上和蒙古相持,计划是好的,可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就可以看到这支10多万的金军部队,对于金国来说绝对是主力部队,但是就战力而言,并不客观,并不是所有部队都像金国后期建立的忠孝军那么能打仗。

三峰山之战关乎金国国运,战前金军主将太过理想的计划致全局被动

当时金国已经得知了拖雷这支部队沿着汉水而来,移剌蒲阿在如何对付这支蒙古军队的问题上太过狂傲。

《金史.完颜合达传》北兵渡汉江而北,诸将以为可乘其半渡击之,蒲阿不从。

金军大多数将领的意思是设伏,在蒙古部队渡江的时候突然袭击,这样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击溃对手,只是移剌蒲阿不接受这个计划,他的意思是,自己手握10多万主力部队,完全可以全歼拖雷所部,这样可以一劳永逸,避免击溃拖雷后,蒙古再次渡江袭扰金国后方,不能说错,只是说他太狂了,蒙古一方国力是强于金国的,蒙古可以接受失败,但是金国不能,移剌蒲阿没想过,放拖雷从容过江,要是没有歼灭他怎么办?那么金国必然面临被内外夹击的局面。

《元史.太宗本纪》庚寅,拖雷渡汉江,遣使来报,即诏诸军进发。

在拖雷渡江后,窝阔台得到消息后,随即开始在正面战场向金国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移剌蒲阿快速歼灭拖雷,不然主力机动部队深陷邓州唐州一线,金国在正面战场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御。

《金史·移剌蒲阿传》逻骑乃知北军在光化对岸枣林中,昼作食,夜不下马,望林中往来,不五六十步而不闻音响,其有谋可知矣......两省议入邓就粮,辰巳间到林后,北兵忽来突,两省军迎击,交绥之际,北兵以百骑邀辎重而去,金兵几不成列,逮夜乃入城,惧军士迷路,鸣钟招之。

在拖雷渡江和金军初战不利后,拖雷隐藏了军队,让移剌蒲阿想要乘胜追击的计划没有实现,一直没有找到蒙古军队的主力,一度让移剌蒲阿以为拖雷已经南撤,直到骑兵发现了,蒙古骑兵在枣林中,后来,因为缺乏军粮,所以在金军在撤往邓州的途中,路过这片枣林附近时,被蒙古人突袭了,金军难以维持行军队列,仓皇逃入邓州城。

三峰山之战关乎金国国运,战前金军主将太过理想的计划致全局被动

但是这只是《金史》的记载,《元史》是没有这么记载的,而且为这样的记载也不太现实,当时是十二月末,枣林中的枣树上也就只能有些枯叶,那么这样的枣林如何隐藏两三万人,而且还有战马,蒙古军队长途奔袭,可能还要保证一人两马,来随带辎重,这么大规模的部队,需要多么大的枣林才能完全隐藏,要等到离近了,听声音才能察觉这支部队的存在,这太不现实了,而且既然明知道林子里有蒙古人,路过时还特意设防,这是作死吗?

《元史.睿宗传》拖雷举火夜行,金合达闻其且至,退保邓州。

《金史.完颜合达传》禹山之战,两军相拒,北军散漫而北,金军惧其乘虚袭京城,乃谋入援。时北兵遣三千骑趋河上,已二十余日,泌阳、南阳、方城、襄、郏至京诸县皆破,所有积聚焚毁无余。金军由邓而东,无所仰给,乃并山入阳翟。既行,北兵即袭之,且行且战,北兵伤折亦多。

元史中是记载,当金军主将完颜合达得知拖雷来袭后,直接退保邓州了,金史记载的是,拖雷在渡江后,就迷惑性的向北进军,金军只能去堵截蒙古军队,期间发生了多次小规模冲突,直到最后的决战地三峰山。

三峰山之战关乎金国国运,战前金军主将太过理想的计划致全局被动

不管怎么说,可以肯定的是,移剌蒲阿放拖雷渡江,计划是美好的,想要让汉水断绝拖雷的归路,问题是你要有办法围歼这支蒙古部队啊,可实际结果却是,拖雷这支部队完全实现了预先的战略目的,牵制了金国的重兵集团,移剌蒲阿以及众多金国将领什么办法也没有,无力遏制金军的北上,而且随着正面战场上,窝阔台率领蒙古大军渡过黄河,这支金国最后的机动部队还要回防都城,结果就尴尬了,金国陷入了内外夹击中,这对金国是极其不利的。

而且这支10多万的金国机动部队战力也会堪忧的,虽称谓精锐但和蒙古士兵比起来还是逊色的,在金军回防行军途中,面对蒙古骑兵的轮番骚扰没有什么办法,直到三峰山才找回了些面子。

《金史·移剌蒲阿传》合达又议陈和尚先拥山上大势,比再整顿,金军已接竹林,去钧州止十余里矣。金军遂进,北军果却三峰之东北、西南......乃率骑兵万余乘上而下拥之,北兵却......须臾雪大作,白雾蔽空,人不相觌。时雪已三日,战地多麻田,往往耕四五过,人马所践泥淖没胫。军士被甲骨僵立雪中,枪槊结冻如椽,军士有不食至三日者。

在三峰山,拖雷所部尚未和主力汇合的时候,在此金军对蒙古军发动了最后的猛攻,结果因为连日大雪,加上将士三天没吃饭,所以拥有兵力上优势的金军并未歼灭拖雷所部,反倒是给了蒙古元军支援拖雷的时间,其实这大雪也不是张眼睛了,怎么的?只落在金军这一边?你金军将士有多惨,蒙古人也差不多啊,当然蒙古人的抗旱能力以及御寒衣物可能要比金军强,但是这不代表蒙古军队就不受影响啊,仗打到这个份上,就没有什么退路了,可是金军还是没有歼灭拖雷所部,金军的战力可见一斑,倒不如当时真的就遏制拖雷渡江好了。

三峰山之战关乎金国国运,战前金军主将太过理想的计划致全局被动

之后的战局就不可控了,得到支援的拖雷反包围了金军十余万人,在围困多日后,蒙古人故意放开了一条通往钧州的通路,金军如逃难般从包围圈跑出来,混乱之中,蒙古骑兵突击,那简直和屠杀无异了。

《元史.睿宗传》遂奋击于三峰山,大破之,追奔数,流血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于此矣。

至此金国最后一支机动部队覆灭,金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抵挡蒙古的铁蹄了,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在钧州城破后被杀,移剌蒲阿在败逃途中也被抓获,因不肯投降被杀,金国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总的来说,三峰山之战是金军在前期没有实现歼灭拖雷所部的战略目的前提下,被动的陷入了蒙古内外夹击的局面中发生的战役,在战前,金军就已经失去了战略主动优势,本来可以在拖雷渡江时寻机击溃蒙古军队的,但是金军因为主将的个人固执,让拖雷轻松渡江,局势瞬间就不可控了,而这10多万的金军战力也是堪忧,没能及时在三峰山先击溃拖雷,反倒是让陷入了蒙古军的反包围中,只能说金国国运衰败,天命不站在金国一边,而且就算这一仗打赢了又如何?对蒙古所造成的损害并不大。

参考资料《元史.太祖本纪》《元史.太宗本纪》《元史.睿宗传》《金史.完颜合达传》《金史·移剌蒲阿传》《宋史.理宗本纪》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314 字。

转载请注明: 三峰山之战关乎金国国运,战前金军主将太过理想的计划致全局被动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