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阁历史事件纵览古今历史,综合重大历史事件,畅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为人知的趣味野史。
刘邦的部下
刘邦所成就的大业离不开身边为他厮杀的那些将士,那么,刘邦的部下有哪些呢?这些人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张良是汉朝初期的杰出人士,由于刘邦媳妇的要挟而留在长安,直至病死。
刘邦的部下
樊哙是刘邦的老乡,是一名勇猛的将领,经常在战争当中搭救刘邦,但由于刘邦要死的时候听信谗言,就命人去杀他,虽然最后也没杀成。
陈平:本来是归属项羽,但是后来来投靠刘邦了。他为人品质不咋地,但是后来帮助新主子剿灭吕氏余党有功。
萧何也是汉朝初期的杰出人士。后来遇到刘邦这个伯乐,就成为了一匹千里马,并且在之后的军事当中展现出了优秀的指挥作战能力,最后成为一国丞相,辅佐刘邦。
韩信也是汉朝初期的杰出人士,虽然在他的成名路上经受过很多的羞辱,但由于他的能忍,让他最终成为一名勇猛将领,在刘邦建立的大业当中付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以上所列举的便是刘邦的部下,虽然只是当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我们也能看得出,无论是将领还是军师都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可以这样来说,如果没有以上的这些人,光凭一个刘邦是断断不能成事的,所以,对于优秀的奖励,我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同时,我们也看得出,刘邦在用人、识人的方面也呈现出了特别好的眼光。
刘邦手下大将
自反秦以来,刘邦的余生基本上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至于他的战斗力怎么样,好像并没有任何说词。但是从他的各种打仗情况来看,后世对他似乎并没有较高的评价,最关键的就是它拥有许多著名的大将,至于有哪些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张良画像
首先我们能想到的一些大将就从刘邦的“汉三杰论”得出的。他曾说:“治国不如萧何、出谋划策不如张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也正是这三个人物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才能得到天下。
张良,汉三杰之一。还曾劝过刘邦在鸿门宴上,要注意言辞,保存自身实力,才使得刘邦得以脱身。后来又为刘邦出谋划策,一同协助他在楚汉争霸中夺取天下。总之,足智多谋的他为了刘邦的王室立下了战马功劳。
萧何,早年担任沛县的牢狱官,在秦末时期跟随刘邦一同起义,在攻打咸阳结束后,他相继收到了秦丞相以及御史府手中的一些律令和地图,掌握了机密信息,这对他日后制定相应的一些政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韩信,是西汉最重要的开国功臣之一,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他与刘邦的相识还要全靠萧何,当时的韩信虽然也参加了反秦斗争,投奔到项羽的门下,但是一直都未得到重用。于是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见此人很是有谋略,于是封他为大将军。尤其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利用他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
不善将兵的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之一、是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指挥家。而众所周知,刘邦出身农家,并未有很多学识、不善将兵,但他依然打败了霸王项羽,成为了皇帝。这是因为刘邦善于驾驭将才,具有识人之明。
刘邦画像
韩信是史上著名的将帅之才,善于领兵打仗。然而他又是为什么要投奔当时与项羽相比实力悬殊的刘邦的呢?最初韩信是投奔于项梁的,在军队中,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死后,归属于项羽,项羽提升他为郎中,然而项羽并不赏识韩信,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计,项羽不予理睬,于是韩信又改投奔刘邦,然而,刘邦也并未重视韩信,只是让他做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最后韩信逃离汉军时,被萧何带回,最后萧何谏言刘邦重用韩信,从而韩信成为了刘邦身边不可缺少的大将。也成为刘邦夺得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邦也曾与韩信讨论过将领的军事才能,在他们看来每个将领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后来,刘邦问到:“你看我能统领多少军队呢?”韩信答道:“您最多统领10万人。”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说:“我越多越好。”刘邦听后不高兴的说:“照这样,为什么你又是我的手下呢?”韩信赶忙回答:“陛下虽不善带兵,但却善于指挥,是统治的人才,所以我才会是您的手下。”于是,刘邦才满意了。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刘邦虽不善将才,但却知人善任、善于指挥、统领。这才是能统一天下的重要才能,这也才能治理好国家。
刘邦项羽谁赢了
楚汉之争中,刘邦项羽谁赢了呢?这件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的文化里,大多有英雄情结,英雄情结就让很多人觉得项羽赢了。
刘邦项羽剧照
项羽是一位君子,他信守诺言,他在刘邦比较弱的时候并没有欺负刘邦,而且双方对峙时候,还约好一起回去调整一下再战斗,可惜刘邦钻了空子,并没有信守诺言,就导致了最后项羽兵败。中国讲究信守诺言,项羽心气又高,最后乌江自刎,打死也不肯苟且偷生,试想一下如果是刘邦在江边,估计瞬间就过江了。
乱世很难出英雄,所谓兵不厌诈,乱世只能出枭雄。而刘邦之所以最后能够赢了,是因为他一直在养精蓄锐,他能有所取舍,他没那么多仁义道德,只知道要活下去才是硬道理,活到最后的人才算赢,像项羽那脾气,肯定没办法赢得天下了。刘邦在某些方面的确是个小人,而且这人还小气,一点过节都能记你一辈子,对自己家的哥哥嫂子都是这样。但是刘邦抓住了属于他的机会,每一次都没放过,所以他赢了天下,虽然很多人根本看不上刘邦,但是人家是确确实实坐稳了天下。
项羽生来就是做悲情英雄的命,他英勇善战,他善良正义,大气,可惜有些品质在乱世中并不适用,在那样你死我亡的年代里,他对刘邦的手软,对自己就是姑息养奸。那么,刘邦项羽谁赢了呢,我想大概都赢了,一个赢得天下,一个赢得声誉,这就是他们赢的点。
刘邦活了多少岁
汉高祖刘邦活了多少岁,这个一直也说不清楚,比较被大众认同的是61岁。根据记载,刘邦是公元前256年出生的,到了公元前195年6月份死掉的,那么刘邦就是活了61岁。
刘邦雕像
刘邦应该活到更大岁数的,当时他年纪这么大了,还去平定英布叛乱,结果是受伤了,但是当时刘邦不知道是不是迷信了,他居然开始信天命,觉得老天希望他刘邦死了,他就应该死了,所以把吕后找来的看病的医生赶走了,还骂了人家一顿。刘邦这种行为有点活腻了的感觉,自己想死了,谁也拦不住。所以刘邦活了61岁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完全可以听医生的话,好好疗伤,好好休息,没准再活个十几二十年也不成问题。
汉高祖刘邦的一生也算是值了,打下了天下,因为是自己打下的天下,所以刘邦那么大岁数还去平叛,只有自己知道这天下来之不易,所以不能放弃任何地盘,到了他儿子就完全不行了,这种就是富二代做派,任凭自己母亲吕雉在背后指挥自己,刘邦如果活过来也会被刘盈气死的。
刘邦活了61岁,在皇帝当中算是寿命比较长的了,封建社会的皇帝,不知道是缺乏运动还是饮食有问题,都死的挺早的。皇帝活了多少岁大多是身体状况决定的,刘邦活了多少岁居然是他自己决定的,自己就放弃治疗了。想想刘邦跟秦始皇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活腻了,一个是想长生不老,实在是讽刺。
鸿门宴中的刘邦
刘邦在鸿门宴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加上有项羽作对比,充分显示了刘邦在政治谋略上的能力,也能从中看出一两点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的原因。整个事件中,刘邦一共讲了三遍“为之奈何”,深入分析一下,也可以看出刘邦的性格和用意。
《鸿门宴传奇》中的刘邦
鸿门宴前一天夜晚,项伯跑来通知张良消息,进而传到了刘邦那里,他一听吃惊的说出了“为之奈何”。从这句话中可知刘邦听到项羽准备攻打自己的消息是惊慌的,不知所措,也没有想到好的应对策略,只好问足智多谋的张良,这也是刘邦虚心请教、智谋不足的体现。
当张良问刘邦据守函谷关、阻止诸侯进入从而称王的计策是谁出的以及当前的军力能否与项羽匹敌时,刘邦再次说出了“为之奈何”。其实张良的言外之意就是,刘邦听从了不正确的建议想要在关中称王,而自己又没有实力与项羽抗衡,正面对抗必然要失败的,也体现了刘邦有时候也会缺乏判断,听信错误的计策,在谋略上还是有所欠缺的。
最后一次的“为之奈何”出现在刘邦借机离开营帐后,与前两次的求教不同,这次并不是在征询樊哙的意见。其实,早在宴会上,刘邦就想好了要逃跑,毕竟账内太不安全,从他假借上厕所出来还顺便叫上了樊哙来保护自己就可看出他是有准备的,并且走之前还叮嘱张良,安排好了后续的事情。刘邦这一问,就是要让逃跑的话从耿直的樊哙口中说出,为自己因怕死而逃跑的行为挽回颜面,体现了他的奸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