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地主家庭,举家十口踏上长征路,却只有一人被授衔

大家好,我们的小思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旧时代,地主、土豪、乡绅三个字眼,被贴上了丑恶的标签,绝大多数过着富足生活的人,也的确是未曾考虑过底层百姓的疾苦。红军干革命的号角一吹响,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一传十十传百,阵阵的欢呼声印证着一个事实,当时的人民群众实在是太苦了。红军长征走过山区、村落,沿途播下革命的种子,接过革命交接棒的,基本上都是日子过得苦哈哈的人,谁能想到,也有些地主家庭出身的人一头扎进了革命的洪流中,逆流而上。
他出身地主家庭,举家十口踏上长征路,却只有一人被授衔
本就一无所有,参与革命无牵无挂;家中金山银山,放弃富贵生活走上另外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革命之路,这更需要勇气。而在陕西省宁强县烈金坝有这么一户人家,举家十口踏上长征路,他们放弃了安逸享乐的生活,追随红四方面军走南闯北,驰骋沙场,独留六十岁老母亲一人在家中,期盼他们胜利的消息、平安归来的那天。他们就是陈锦章烈士一家。
陈锦章原名陈文彩,又名锦文,1898年生人,生前曾任中共陕南特委委员,汉中职员支部书记,其与冯玉祥有过不浅的缘分,曾任冯玉祥部师政治处宣传部主任。后随红四方面军北上行军,1935年牺牲于长征途中。被陈锦章带入革命队伍的,有其父,其妻,其女,还有弟弟妹妹、弟媳十余人不等。他们在部队整编时被打散,有些人自从分开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他出身地主家庭,举家十口踏上长征路,却只有一人被授衔
陈氏三兄弟血沃中华,尸骨尚存何处不得而知,陈家媳妇儿、妇人,也在途中掉队感染风寒而死,陈父享受了一辈子的富贵,为了儿子给红军家属种菜,后续下落不明。
一个大家庭,最终只有一个人——陈真仁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他出身地主家庭,举家十口踏上长征路,却只有一人被授衔
打小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的陈锦章对于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国的行径一直都抱着鄙夷的态度,1924年,26岁的陈锦章为了更加接近进步思想,考取了上海师范大学师范教育系,攻读绘画专业。在校学习的他腾出了很多时间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在革命真理面前,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的航向。学校内部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亟待新鲜血液的流入,陈锦章毅然决然的报名加入了,并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后,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
毕业后,陈锦章应党组织的委派,回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建立汉中党组织。在陈锦章的动员下,街坊邻里,凡是妇女都不再裹足,凡是男子都剪去了长辫。革命势头大好。
他出身地主家庭,举家十口踏上长征路,却只有一人被授衔
1927年,中共陕南特委成立,次年,蒋介石的魔爪伸到了陕西、陕南,抓捕共产党、阻止革命活动的风潮愈演愈烈。陈锦章因先前表现突出,在时局动荡时被选任为新的中共陕南特委,同职位的人中,他的弟弟陈文华也在。陈锦章当时在乡里担任教师,靠这一职位打掩护,秘密从事党内工作。陈家家宅大,是一个很好的碰头地点,不成熟的党组织没有固定的据点,陈家便成为了开会办公的主要场所。
一来二去,人频繁的走动,引起了驻地国民党的警觉。陈锦章在军队大肆搜刮前,将会议资料文稿全部藏于地板之下,几次三番被抓进牢中后又因无证据可查被放出,日子过得是胆战心惊。不过,经过屡屡的施压,陈锦章倒是对革命更为坚决了。
他出身地主家庭,举家十口踏上长征路,却只有一人被授衔
在国民党的胁迫下,学校开除了陈锦章教师一职,他以绘画手艺为饭碗,干起了卖画的生意,一干就是好几年。转眼1932年到了,红四方面军西征行至川陕边区。共产党员们跟随党组织的步伐,移步川陕,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忙活了两年之久。为了给红军北上制造机会,需要打通陕南这一要道,最好的攻克点便是宁强。宁强是川陕的关口,这一战告捷,意味着由川入陕将不是难事。
红军一鼓作气,连破宁强、阳平关、河县、褒城,战火蔓延到了汉中。这一仗打得实在是过瘾极了,红军士气大涨,蒋介石如临大敌,为了守住城池,调动了胡宗南部北向增援,这样一来,嘉陵江无敌军驻守,红军这招声东击西妙极了,众战士们顺利渡江,开始了长征。
他出身地主家庭,举家十口踏上长征路,却只有一人被授衔
在渡江之前,红军是边打边扩招战士,许多老百姓听到“为穷苦人打天下”的红军来了,纷纷报名加入了队伍中。陈锦章与弟弟陈文华在家中等待消息,得知了汉中即将戒严,又明了了红军即将渡江,再加上红军打仗死伤了一些人,陈锦章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支援部队,带上全家,参加长征。这个举动不是一时兴起的,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军阀割据,不管是地主还是佃农租户,日子都不好过,唯有拔除毒瘤,才能还社会以太平。陈锦章说:“红军要来了,我们投奔红军去。”家中的老太太,也就是陈锦章的母亲,已经60多岁了,她不但没有反对大家,还格外支持。
他出身地主家庭,举家十口踏上长征路,却只有一人被授衔
一家10余人一走,偌大的房子,就变得空荡荡了,只留下陈母一个人,看着宅子院子,等丈夫儿子回来。
陈锦章的父亲,岁数也大了,跟不上行军的速度,但他还是想为革命略尽绵薄之力,就留在了旺苍帮助红军家属种菜干农活。谁能料想到,陈父以前可是从来从不沾粗活的人,现在活脱脱变了一个样子。陈锦章一家,青壮年的男子都被分入了作战部队中,参与此后的每场战争,牺牲在了战场上。而老弱妇孺则入了红军被服厂,管衣裳和被褥,或因伤寒病死,或因流弹炸伤,都双双去了。
他出身地主家庭,举家十口踏上长征路,却只有一人被授衔
陈锦章的姐姐陈真仁与陈锦章的女儿陈亚民,继续随军出发。无奈当时陈亚民只有13岁的年纪,体力跟不上,掉了队。幸得一位老妇人救助,伤愈后却又被拐卖至甘肃岷县,一晃八年时光过去,陈亚民在心灰意冷之下遇见了之后的丈夫,被解救后回到了宁强。
曾经家世显赫,财运亨通的大宅,如今已经门庭冷落,只剩下一个老妪在苦苦等待儿女归来,陈亚民看着数十年未见的婆婆,满头的白发晃着了她的眼睛,让陈亚民不禁留下了眼泪。
他出身地主家庭,举家十口踏上长征路,却只有一人被授衔
只可惜,在见面后不久,两人都因病离世。唯一走完长征路的陈真仁,与红军总医院的院长傅连璋情投意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在革命结束后被授予了少校军衔。举家十口踏上长征路,最后却只有一人被授衔,可叹可惜。但是什么让大地主家庭跨域阶级,甘为革命洒热血呢?大概是信仰吧。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357 字。

转载请注明: 他出身地主家庭,举家十口踏上长征路,却只有一人被授衔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