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不可改变?错了!

中国青年报搞了一个调查,有意思,有意义,有启发。

调查只有一个中心话题: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到底是什么?

第一粒扣子很重要,大家都知道。第一粒扣错了、扣歪了,后面的扣子就都扣不整齐了。

孩子的性格不可改变?错了!

泛泛而谈,自然可以把“第一粒扣子”看作孩子的早期教育。可是,早期教育这个范围,的确太“泛泛”了。能不能具体点?

不信砖家,信公众,于是有了这个调查——

对1992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8%的受访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扣上的第一粒扣子是“品德”。在生活中,受访家长会注重培养孩子礼貌待人(61.9%)、尊老爱幼(59.9%)和勤奋好学(54.5%)等品德。

孩子的性格不可改变?错了!

品德?说得没错。然而……貌似太大了点。对家长而言,单纯说“培养品德”,会无从下手。

品德,无非品行和操守。其中最重要的,是品行。

品行,曰人品,曰行为。最终归结起来,就是人品,人性。

人品是一个复杂的东西,但至少,家长可以把方向定得稍微小一点。如果继续聚焦,我们不妨把目光聚焦到“性格”二字上。

性格可以培养吗?当然。

性格一定有基因的作用,这毋庸置疑。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环境。

你会有种感觉,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放在性格上,也是合适的。

但其中缘由,并非基因,而在于环境。

所谓环境,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讲,就是家长,就是父母。

孩子的性格不可改变?错了!

父母的脾气、涵养、性格,会不断被孩子的大脑“记录在案”。大脑中有一种细胞,名叫“镜像神经元”,会把父母的表现像照镜子一样记录下来;在孩子自己遇到某些问题的时候,这些镜像会起作用,让孩子不自觉地去模仿大人的行为方式。

这就是环境的力量——本质上,就是父母的力量。

父母脾气好、性格好,孩子受到影响,也会形成一个好的性格,最终汇聚成好的人品、品德。

反之亦然。

这是首先需要家长认识到的一点:性格并非完全天生,更重要的是受到环境(即父母)的影响。

另一点也很重要:如果小时候性格不好,还可以改变吗?

或者说,父母性格不好,但不想让自己的这种坏脾气影响孩子,自己还能改变吗?

有件事情很无奈,但没办法。我只能告诉你,就像某些骗人的气功大师一样,这事儿,也是“信则灵”:

你相信自己能改变性格,就能改变;你不信,“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那句话就成了真理。

孩子的性格不可改变?错了!

科学家的多次实验,已经证明:人的大脑是可塑的,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决定人的行为方式、性格脾气的,是大脑的某些区域。经过反复练习,“好脾气”“好性格”“好素养”是可以后天养成的(除非大脑发生了病变)。

但如果家长执着于“遗传”“天性”之类的执念,做出改变、走出第一步,就会变得极端困难,难有结果。

回到主题: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品德,品德放到最具体的方面,就体现在性格上。性格如何,是可以养成的;养成好的性格,父母至关重要。

那么,在性格中间,最重要的又是什么?这几点很重要:

第一,自控力。

第二,乐观。

第三,积极而非消极地看问题。

第四,主动去做,而非被动去等。

家长可以自己先尝试进行这四个维度的训练,然后去慢慢影响孩子。

我的新书,欢迎关注、购买!

高金国,教育学者,文史研究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出版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人生是一场修行》《乔布斯告诉中国》《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3本。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位优秀女儿的好爸爸,并以此为终身职业。他致力于把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成功学结合,打造“家庭教育的成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拥有幸福、成功的人生,而不仅仅是学业有成。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31 字。

转载请注明: 孩子的性格不可改变?错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