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链全梳理: 增长空间在哪?中长期逻辑如何分析?

今天,我们研究的这条产业链,和之前的卫生事件“次生灾害”系列不同。这个领域的逻辑,原本一般般,但“卫生事件”之后,它的逻辑开始逐渐变强。

受卫生事件影响,这条产业链的行业指数涨幅为5%,同期沪深300下跌7%。

而这条产业链中的某龙头,在同一时间内,之前2年,自高点16元一路下杀到8元,跌幅高达50%。之后,很短时间之内,自低点反弹达到40%。其2020年中报数据显示,因并购影响,收入增速为42.18%,净利润增速66.07%。

产业链中的另一家龙头公司,2018年从高点8.23元,一路下滑到2020年3月的1.87元,跌幅高达77%。然后,开始一轮猛烈反弹,短短2个月内,又从低点反弹近119%。

好,关于今天的主题——教育这条产业链,几个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一是,这个受政策限制很大的行业,未来增长空间到底怎么样?量的增长看哪里,价的增长看哪里?

二是,如果具体到因持续并购而呈现高增长的高等教育赛道,中长期逻辑又该怎么分析

编辑

教育这条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

上游——教学教材出版商、教学器材生产商、教育信息化服务上,代表公司有科大讯飞、佳发教育、新开普;

中游——教育内容生厂商,按照用户年龄和需求,大致分为学期教育、K12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代表公司有好未来、新东方、中国东方教育、跟谁学、尚德机构、中公教育、美吉姆、立思辰等;

下游——教育终端服务商,比如就业招聘、留学服务等,代表公司有猎聘网、新东方。

大致了解产业链结构后,问题来了:这条产业链,长期增长前景,该看什么?

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居民综合产出的提高,而教育是提高单位人工产出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教育行业未来的增长,背后的几大确定性因素就在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均可支配收入,它们会分别影响教育行业在量和价,两个维度上的增长逻辑。

美国在1941到1942年这个时期,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而同期根据可查询的数据来看,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美国的教育行业占GDP比重出现大幅提升。

这个逻辑,和我们研究过的保险行业很像,都是消费升级的逻辑,当人均收入水平到一定程度,会呈现必然的高增长。之前研究中国平安时,我们提到过,人均GDP迈过1万美元时,保险行业会迎来黄金发展期。

从1947年到2019年,美国教育业占GDP比例从0.3%提上到1.2%,结构占比提高了4倍。

而回看我国,教育产业自2008年开始,其占GDP的比重开始大幅提高,2017年教育行业占GDP的比重为0.4%左右,与美国1948年到1960年期间的数据较为接近。

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经与当时的美国较为接近,但我国居民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重,在我国人均GDP还未达到1万美元的水平时,对GDP的贡献已经超过了当时的美国。

因此,虽然我国的人均GDP还未达到10000美元,但居民对于教育的投入,已经开始超前。

编辑

从我国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的结构来看,首位的是食品开支,第二位为交通开支,第三位的就是教育支出。其中教育的占比提升了1.1%、交通提升了1.6%,在支出结构中的占比有提升。

所以,教育行业从本质上说,应该属于消费行业,因而也遵从消费行业的分类方法:必选教育赛道、可选教育赛道。

本次对于教育行业的研究,我们重点覆盖其中的“必选消费”赛道,即以办学校为主的学前教育、高等教育。

此外,对于K12培训、职业教育,由于增长逻辑与这两个赛道有所差别,因此我们放到后续系列报告再做覆盖。

为什么这么分类,我们举个例子:中国东方教育,以厨师职业教育起家的职业教育龙头。它的增长逻辑其实不应该放在教育行业里和学前、K12这些来做比较,而是要放在餐饮产业链里去分析。它的增长逻辑,粗略来说取决于这个链条:

中国有多少人——总共有多少餐馆——每个餐馆需要多少专业厨师——多少厨师是从烹饪学校教出来的——东方教育在烹饪学校里的市占率。

如果从以上这个链条分析,那么才能找到它这个领域的增长确定性。因而,同是教育赛道,增长逻辑其实大不相同。

首先,我们来看必选教育消费赛道之一,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消费者,他们的年龄处于0-6岁之间,涉及的板块主要是早教和托育。

我国新生儿数量的增速,自2000年至今,大部分时候处于负增长中。

编辑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对于中国新生儿数量的三种方案预测,到2025年,中国0-6岁儿童整体的规模会呈现下降趋势,但总体会保持在8000万以上的规模。

编辑

因而,在总量增长逻辑不清晰的的情况下,该行业成长只能看“价”这个因子,但是,价方面,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公办幼儿园接受监管层定价和限价,民办幼儿园大多实行市场定价机制。定价的差异性,催使资本追逐民办幼儿园,因而从2001年到2018年,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大幅提升。

然而,民办幼儿园高客单价,加剧家庭端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并成为影响我国生育率的原因之一。

所以,2018年监管层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国公办幼儿园占比需要达到50%, 加大公办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同时,一定程度上限制民办幼儿园的风险。

比如,意见中提出:社会资本不得控制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举办幼儿园、非营利性幼儿园,民办园一律不许单独或者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购买营利性幼儿园。

意见中同时提出: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也就是幼儿园这个阶段。

根据这个来看,民办幼儿园从长期前景来看,是需要小心的。综上来看,不论短期还是长期,学前教育这个行业由于政策的限制和规定,未来的走向类似“义务教育”,民办渠道在缩减,因此不属于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板块,盈利增长前景也比较模糊。

高等教育,按照办学性质,主要分为公办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和学前阶段的增长逻辑不通,其中,民办高等教育相对存在一定的空间。

该行业的驱动有两个:1)高考人数;2)政策松紧。

编辑

2018年和2019年,正处于我国高考人数增速大幅上升的阶段,主要原因为21世纪初期的婴儿潮,出生率提升导致的。

编辑

注意,在1997年到2001年之间,出生人数开始出现下降。后续只有在2017年,二胎政策推行时,新生儿数量再次出现短期小高峰。而这期间出生的婴儿,预计会在2034年参加高考,因此那个时候,高考人数大概率会出现一波峰值。

如果看具体增速方面,公办高校的招生人数增速较为平稳,从2011年到2018年,增长在3%上下波动,而民办高校招生人数的波动较为剧烈,在-1%到5%中间波动,但结合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当参加高考总人数增速较高时,民办教育的学生增速会有所上升。

从数量角度来说,能上公办高校的人数受限,因而民办高校领域虽有波动,但具有“刚需”特性。

编辑

从结构上来看,高考生最终进入公办、民办的比例较为稳定,因此,高考人数总量,是这个行业的一大影响因素。

据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高考的发生时点为18岁左右。由于近年来,15-19岁人口占比有所下滑,这意味着,近三年参加高考人数的高增速可能无法延续。2019年,我国参加高考人数的增速,达到近10年来的峰值。

此外,2020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为1071万, 同比增长3.87%。

不过,15-19岁人口数量,代表的是短期的高考人数。而中期人数,则要看10-14岁人口占比,这个数据仍在上升通道,也就意味着,4-8年后参与高考的群体仍然在增加,因此,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参与高考人数虽有年份波动,但并不会下滑太多。

总量逻辑明确后,我们再来看公司的增长逻辑。

高等教育行业,它的准入门槛较高,有牌照护城河。原因有两点,一是新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须有合规和执照要求,近年来我国在缩紧新发牌照。二是高教行业初期投入资本高、回报率低。

受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领域,并购是重要的扩张路径。截止2019年12月,高等教育的上市公司中,累计收购14所学校,其中14个独立学院。

总结一下这个赛道的增长逻辑:由于政策基调的锁紧,所以新开设学校数量上的增长不显著,因此,这个行业未来的增长,重点看两件事——专升本、并购。

其中,专升本为内生增长逻辑,专升本后,单学校的学生人数和学费价格,都可以获得大幅提升。

但专升本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并且从历史来看,政策仍在收紧。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度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通知》,调整了高职高专升本的政策,按照“特色学校不变为综合学校,专科高职学校不升为普通本科学校,职教体系学校不转为普教体现本科学校”的原则。

不过,目前,从突发卫生事件之后,这个原本在收紧的方向,因“保就业”因素而发生了转变。

2020年2月28日,监管层发布会,其中提到要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预计增加32.3万人。

这个扩招力度有多大,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原定每年专升本的人数,为不超过本科录取人数的5%。

通过参考高考人数*录取率*5%,可以测算出如果不扩招,专升本原计划人数大概是23.6万,而本次扩招,在此基础上增加了32.3万,也就意味着,专升本的扩张增速可以达到134%。

所以,政策对于专升本人数的增加,会拓宽整个高等教育行业的规模。未来,我们也需要持续跟踪,后续是否还会有这类“稳就业”的政策措施。

考虑到该行业政策影响较大,我们整体梳理了一下近期的政策,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来判断这个行业。

短期政策:

2020年2月,教育部明确今年专升本扩招32.2万。而刚刚结束的政府报告中,提到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短期内,民办高等教育由于扩招,量方面的驱动较为显著,并且,由于学生扩招并不需要同步大幅增加资本开支和成本,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边际成本呈现递减的趋势。因此,我们预计,今年的民办高校,收入增速与盈利能力均会得到改善。

长期政策:

一般教育行业的长期政策导向,五年会更新一次,根据教育部出台的规划发展目标。当前,我们正处于上一轮五年计划目标的末尾,因此,新的目标还不明确,有待后续进一步的观测。

截至 2017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2%,根据“十三五”的规划预期,2020 年我国目标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升至 50%,即达到高等教育普及化;在校人数方面,“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预期普通本专科人数达到 2,655 万人。。

编辑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长期政策,与客单价有关。为了推动教育事业市场化,监管层通过《民办教育促进法》,其中重点强调:要求民办高校尽早明确属性。

一般上市公司都会选择,将自己定性为营利性学校,这样会在定价上享受市场定价方式,预计未来学费价格有提升空间。比如之前我们研究过的中教控股,其收购澳洲国王学院,这样的操作会很大程度上提升客单价。

明确了整个行业的短期和中期增长逻辑后,我们来看具体的竞争格局情况。

民办高校由于存在牌照限制,因此,扩张难度较大,存在显著的地域特征。据统计来看,目前,呈现阶梯式分布,其中广东、江苏、湖北、山东等地的民办高校数量较高。注意,从这个分布阶梯来看,基本上,人均GDP越高的省份,民办高校数量越多。

因此,不论是从招生还是提价的维度,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民办高校,增长确定性更强。在这个赛道,下沉逻辑并不清晰。

目前,从高等教育学校的上市公司披露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其就业率没有显著差别,低就业率的学校,通常为并购引入的学校。

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结论:目前,民办教育的质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分野,区别主要还是在区域上,因此,我们来看目前上市的民办教育公司,分别分布在什么地方。

希望教育——主要布局在四川,当地民办高校共有34所;

中教控股——主要布局在广东、江西,当地民办高校共有54所;

新高教——主要布局在重庆,当地民办高校共有26所;

民生教育——主要布局在重庆和海外,其中重庆民办高校有26所;

春来教育——主要布局在湖北,当地民办高校共有42所;

建桥教育——主要布局在江浙沪地区,区域民办高校108所;

中国科培——主要布局在广东,区域民办学校54所;

上述存在已证券化的高校资产的区域中,GDP排名前三的为广东、江苏、浙江,分别对应三家公司:中教控股、建桥教育、中国科培。

研究至此,“必选教育”产业链的逻辑已经基本梳理完毕,接下来,我们来看整个产业链的图谱。

从教育产业链图谱来看,增长较高的是中游的高等教育和K12教育板块。接着,简单总结一下中游各版块的增长逻辑:

学前教育——由于托育和幼儿园,国家目前处于大力扶持中,且有望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不允许政策过多参与,因此这部分不在我们重点关注范畴;

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关注高考人数情况,近年来人数有下降的趋势,再结合出生率的下滑,长期来看这个阶段的人口量也许会出现缩减。这个赛道量的增长,其实主要在于扩招 并购,扩招方面,比如专升本,扩招专科、本科、研究生数量等;并购方面,目前各家基本都在布局。

这个行业中,增长比较快的是新高教、民生教育,但增速的驱动均为并购,且集中于重庆地区。如果要看并购的潜力,那么,区域上看,中教控股和中国科培的潜力更大。这两家中,中国科培还未发生过并购,其并购能力有待后续跟踪。

价的逻辑,高等教育学校定价受到政府审核批准。不过,其可通过海外联合办学、或者3 1、2 2等方式,对课程进修结构化升级来制定更高的客单价。典型的案例比如中教控股,我们在专业版报告库中做过研究,此处不详叙。

放眼整个教育行业,高等教育回报水平较高,因其客单价较高,壁垒较高,存在牌照优势,同时不愁招生:

高等教育中,回报较高的是中国科培,因其只有两所学校,没有进行并购,商誉较少;中教和建桥的回报接近,但建桥的净利率比较低,这是因为其刚上市,发生了较多的辅导费用,拉高了管理费用率。

回报率较低、数值为负的多为K12教育,因为其目前还未达到盈亏平衡状态。而高等教育大多盈利较好,可自负盈亏。

从利润率水平来看,K12教育、高等教育赛道的毛利率大多都能达到40%以上,因为它们的成本主要是教师工资和场地房租。其中K12的在线教育代表公司的毛利率更高一些,因为它线上课程,属于直播或录制形式,边际效应显著,使得其毛利率较为突出。

不过,二者在销售费用上,分化较为显著,高等教育板块的推广投入明显低于线上教育的引流投入。

通常,高等院校具有必选属性,甚至一些还有“名校”光环,高就业率是引流的首要因素,因此不大需要在销售费用上的高额投入。但对于线上和K12教育,由于行业本身进入门槛不高,因此在客源上的竞争较为明显,此处需要高额的销售费用投入。

K12、在线教育、职业教育的逻辑,和学前、高教差异较大,我们后续再专门分析。

从周转率情况来看,教育板块看这个数据意义不大。其存货多为教材、日用品等;固定资产中,民办高校通常是自建校区,K12集团多为以租赁形式获得办公场地;而应收账款这个科目,由于教育板块通常是先付钱、再听课的商业模式,所以应收账款的对手方一般不是主要客户,通常是关联方,或公司经营的其他业务导致的。

所以,教育这个板块,周转率数据并非主要的财务指标。

从资产负债表结构来看,教育这门生意,商业模式由于是先付款后听课,因此负债中的预收账款较高。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付款方式,使得这个行业的净营运资本大多为负,可以通过占用下游资金,维护当期运营成本。

高等教育院校由于办学需要,通常自建校址,因此固定资产科目较高,同时其学校扩张通常采用并购方式,导致报表中的商誉科目也较重。另外,在线教育平台,通常预收款多,但固定资产不高。

从单位CAPEX贡献收入、利润角度来看,跟谁学、中教控股表现较为突出。目前跟谁学在美国市场被做空,这个不是本篇研究的重点,我们后续再单独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6326 字。

转载请注明: 教育产业链全梳理: 增长空间在哪?中长期逻辑如何分析?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