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政府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 给披甲人做奴隶, 披甲人是什么人?
文/清霜锁道
满清政府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做奴隶,披甲人是什么人?
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都有提到过“发配边疆”的这个说法,比如清朝某臣子犯了某种罪过,皇帝一怒之下将其发配到某地,这种桥段其实还是比较常见的。事实上皇帝所说的这个发配到某地,一般指的都是一个地方,那就是宁古塔。
这个宁古塔,其实是位于黑龙江省的清军的一个驻地。此地在清朝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一般提到这个地方,当时的人都会不寒而栗,因为这里是很多被流放的犯人的聚集之地。
事实上宁古塔也是满清时期的一个禁地,早期也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朝廷也派出了军队常年驻守。
说起宁古塔以及流放的犯人,就不得不提提一类叫做“披甲人”的人群。
从字面上来看,就是穿戴盔甲的人,古时候能够穿戴盔甲的人必定是军人,所以披甲人也有指代军人的意思。不过在一段时期内,披甲人却多指代受降之后穿戴盔甲上阵为征服者一方打仗的一类人,因此在地位上要比一般军人低,但比奴隶等没有地位的人要高。
可以说,这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人群,这些人的存在更像是为了“戴罪立功”,因为曾经是征服者一方的敌人,之后被打败,并被对方接受投降,还重新上战场为征服自己的一方势力征战,可以说是有一种“将功抵过”的意味在里面。
满清朝廷将流放的犯人放逐到宁古塔,成为披甲人的奴隶,其实就是让披甲人来监督这些犯人,让他们受苦,并且常年劳作,顺带为披甲人服务。
披甲人常年在边疆地区居住,主要职责就是为清朝政府守卫边境的领土,局势紧张的时候,这些人就是军人,冲锋陷阵都需要他们来做;而和平时期,他们就“解甲归田”,或者是打猎为生,自给自足,日子虽然艰苦,但也过得去。
清朝政府为了安抚披甲人的军心,时常会送去一些犯人或者是其家属分配给披甲人为奴,从而达到一个“收买人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