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带动”放大优质资源效应

借力优质教育资源,依托热点学校“引领带动”,使得新建校在开办之初实现高起点,这是近年来学校建设中积累的重要经验。据报道,北京多所新学校今年“开张”。这些新学校都与现有的热点学校有关联,有的是建成热点学校的新校区,有的是建成热点学校集团内部的一所新学校。如:东城区汇文中学在永外地区设立汇文中学初中部南校区;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在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举办稻香湖校区;丰台区教委与北京十一学校签约,合作举办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实验学校、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如何借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始终是地方政府关心的一件大事;而对于热点学校而言,如何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资源效应,也是学校必须直面的问题。从具体实践看,热点学校正逐步从“自身扩充”走向“引领带动”,在严格控制自身规模的总体要求下,按照分区域布局、集团化办学的思路,适度建设新校区、新学校,以放大优质资源效应,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热点学校的“自身扩充”,一直是扩充优质资源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但一味加大对热点学校自身潜力的挖掘,使得一些热点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班额也越来越大,“百人班级”“万人学校”带来的负面效应较为明显,给教育管理带来的挑战也十分巨大,甚至造成教育质量的下滑。近年来,各地对“大规模学校”“大班额”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正是尊重办学规律、回归教育常识的体现,有利于进一步营造良性健康的教育生态。

热点学校的“引领带动”,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创新之举。在某一所热点学校带动下,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扩充优质资源,一方面规避了学校自身规模的无限扩张,同时加大了优质资源的辐射效应,但由于“引领带动”的紧密程度不同,其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引领带动”在实践中有多种方式,既包括创建教育共同体、实施学区制管理,开展学校间的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松散型合作;也还包括通过集团化办学建设新校区、新学校等紧密型合作。

相对于松散型合作而言,热点学校在建设新校区、新学校过程中,由于自身占据主导地位,与新校区、新学校之间的关联性更强、紧密度更高,优质资源的辐射效应也会更加明显。但这两种模式之间也有一定区别,热点学校与新建校往往属于两个法人实体,资源调配上仍会存在一定局限;而热点学校与新校区同属一个法人,资源调配力度更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机制能够运用得更加充分。

热点学校举办新校区、新学校在各地已有多年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实践中如何扬长避短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把握好“控”。要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控制好新校区、新学校的数量,毕竟优质资源辐射也有一定限度,新校区、新学校并非多多益善,虽然很难有统一标准,但适度控制数量才有可能更好地保证质量。二是把握好“扩”。既然扩的是优质资源,既然新校区、新学校是热点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热点学校就要成为“核心输出”主体,向各个校区、学校提供理念、管理、教学、师资、资金等方面的指导与支持,真正实现热点学校与新校区、新学校的一体化管理。三是把握好“度”。建设新校区、新学校固然有很多优势,在放大优质资源效应方面也有独特作用,但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可一哄而上,更不能鼓励热点学校都去办多个新校区、办多所新学校,而是要基于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手段和方式。

解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应当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适合各地各校特点的不同解决方案。在当前各地大力度治理大规模学校、大班额背景下,依靠热点学校“自身扩充”的方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这条路实际已经很难走通,更多需要依靠热点学校“引领带动”的方式来实现。但热点学校的“引领带动”需要多方合力相助,并在持续探索中不断完善;热点学校新校区、新学校建设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在练好内功上下更大气力。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25日第2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教育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94 字。

转载请注明: “引领带动”放大优质资源效应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