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侃爷聊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赈灾的简单解释就是赈济灾荒或者救济灾民,在古时候如何赈灾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稍有不慎便可能引起民变,酿成灾祸。
纵观历史,赈灾是每个朝代都绕不过的一件事,历朝历代都有自己赈济灾荒的办法,并且每个朝代都在不断的完善,南宋的时候还出了一本名为《救荒活民书》的书。
这本书系统、全面的总结了过往朝代的经验,后代还在此基础上完善,清朝的时候,中国的赈济灾荒的措施到了一个大成的阶段。
古代的时候,如果灾荒比较轻的话,一般都是地方官吏自行处理,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就需要上报给朝廷,朝廷会研究专门的措施来处理。
赈济灾荒的办法非常多,一般来说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粮食赈灾,古时候粮食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发生灾荒之后,能够吃上饭不被饿死才是最重要的。
灾祸发生后,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赈灾的粮食主要来自于仓储,那么粮食又是如何发给每一个百姓的呢?
直接分粮食吗?当然不是,其实这个场景在一些古装剧中经常能看到,那就是开粥棚,官府派人去把粮食熬成粥,然后分发给灾民们。
当然直接分粮食的时候也有,只不过直接分粮有几个要求,那个地方必须得是个小地方,其次人口不能太多,也没有其他地方过来的灾民,如此便可以按人头分一定的粮食,实际上真正需要赈灾的时候,这种情况几乎没有。
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非要设粥棚不能直接分粮食呢?首先第一个原因,一些大地方灾民非常多,粮食也不一定够用,熬成粥的话粥里面有水,灾民更容易吃饱。
灾民多了粮食不够,熬成粥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不熬成粥直接发放粮食,这根本不现实,因为真的需要开仓赈粮的时候,灾民四处都有。
这些灾民的户籍地不都是这里,那么发粮食该怎么发呢?只给本地的,不给外地的,这肯定不行,必然会造成骚乱,所以开粥棚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人人都能过来吃一口。
那么为什么非要熬粥,而不是做一些干食呢?这个其实更好解释,因为熬粥方便,如果说要做成一些干食,比如说馍馍,那粮食肯定不够用了,即便够用也很麻烦,非常时期除非赈灾的官员是个傻子才会这样做,而且滚烫的粥也没法去哄抢,做成干食的话,灾民拿走还有可能被人给抢了。
灾民们很久没吃饭,突然吃干的也不利于消化,甚至可能会要了这些灾民的性命,所以说将粮食熬成粥是最好的办法。
除此之外设置粥棚,让灾民们全部来吃,无论是哪的灾民,只要看到皇帝赈灾的粥棚,都能过去分上一碗,这也是皇帝需要的效果。
因为这样可以体现皇恩浩荡,这样一来把所有人都聚集在粥棚的周围,领到粥的百姓都会一起称赞皇帝的做法,有利于维护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发生灾荒之后,统治阶级怕的不是百姓没饭吃,而是这些百姓合起来造反,虽说自古以来因为这事起义没有成功的,但是一旦爆发这种事,皇帝也会很头疼的。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