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前阵子跟几个胖友聊天,其中胖友A吐槽连连。
A的女儿是加拿大某名校硕士,结果上学时一次出去玩就认识了一个约旦小伙子,然后俩人就好上了。
让胖友A发愁的是,这小伙子才高中毕业,家里是早先到温哥华做小生意的移民二代,自己也没个正经工作,两人的经历、文化、家庭都相差太大,尤其是学历,实在拿不出手啊!
A本来想着谈一谈也就分了,谁知道俩人一直也没分手的意思。
胖友B说,你这个人怎么还搞封建糟粕呢?学历有那么重要吗?
找对象要不要看学历,我觉得可以先看一个“事前事后”原则。
如果别人要给你介绍对象,你还不认识TA,这就属于事前,那么可以用学历做参考。学历学历,其实就是学习经历。它是有基本门槛的。只要过了这个大门槛,无论男女,区别都不会很大。
比如刚才例子里的,博士和本科,本科辍学和研究生之类(之前写过,米国有研究证明辍学的人和大学毕业的人最后结果差距不大。)这种对于你们之后的婚姻生活可能没什么影响。
三观相近、家里有钱、长得好看、办事靠谱、性格合适甚至做菜好吃,都可以抹平那一点学历差距。
但是如果一个人上过大学,一个人没有上过大学,这就是质的区别了。
就中国今天的大学录取率,一个年轻人还没有上过大学,最有可能是两种情况:
1、处于社会底层,农村或者县城出来的贫困家庭,或者大城市边缘人群;
2、极其任性,对学习非常排斥,从小到大都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没上过大学对于生活意味着什么呢?
1、基本没有办法从事具有技术含量的岗位,职业天花板非常低,去链家卖房子的机会可能都没有。
2、有沉重的家庭负担,父母可能也是社会底层,没有文化,甚至周边的亲戚都是如此。
4、鸿沟式的认知差别,包括对世界、对政治、对科技发展的各种看法都没办法紧跟这个社会变化的潮流。
无论男女,一场婚姻都是影响至少三代人的命运,在学历的这一点上,我们确实需要慎重考虑。
所以相亲时,以大学学历提要求,这属于“事前原则”,我完全理解并支持。
那啥是“事后原则”呢?
就是如果你已经认识了一个人,在知道TA学历很差的同时,也知道TA是由于某种特殊情况导致的学历不足,不属于上面两种原因的任何一种,也避开了上述的四种情况。(概率确实非常小)
那么再拿学历说事,就属于学历歧视了。
学历只是在一无所知时的筛选工具,而不是对某个人的价值标签。
当你对对方有了足够的了解认识,知道了学历是个什么东西,也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透过学历看到本质的时候,就不用再纠结于学历了。
最后,婚姻可以以过往为参考,但终究面对的还是当下和未来。经营好一段婚姻,需要的可不仅仅是学历。